首页 理论教育 “来去”格式的语法意义

“来去”格式的语法意义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 “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对于“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相关论著大多认为表示“动作反复”,如姜德梧认为这一格式表示“动作多次重复”。下文将根据“来、去”的虚化与否及与动词的关系,对“V来V去”所表达的语义进行具体分析。

1.2 “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

对于“V来V去”格式的语法意义,相关论著大多认为表示“动作反复”,如姜德梧(2002)认为这一格式表示“动作多次重复”。刘月华(1998、2005)和吕叔湘(1999)将“V来V去”的语义分别解释为:“表示动作反复和交替进行”;“动1+来+动2+去,表示动作的多次重复。”而李晋霞(2002)、张虹(2007)认为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反复进行”,这一观点更为完善,但“持续和反复”虽为相关的两个概念,在这一格式中,有时却是对立的。其中“反复”强调多次,“持续”强调不间断的进行。那么什么时候表持续,什么时候表反复,或者是否有的情况下两者兼有,尚未见到较为明确的说明。而这个问题恰是动词V对格式义制约作用的体现。下文将根据“来、去”的虚化与否及与动词的关系,对“V来V去”所表达的语义进行具体分析。

1.2.1 “V”为位移动词

“来、去”在位移动词之后作补语,动作义弱化,趋向义凸显。表示动作移动的方向,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

有位移便涉及到空间的变化。李林立(2004)对李晋霞(2002)“V为持续动词的‘V来V去’都表示动作的持续进行”提出异议。指出在进行语义分析时,不应该只考虑结构中动词的语义特征,还要考虑“来、去”在这个结构中的作用。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后文分析中,李林立(2004)却似乎认为“来、去”的作用便是“表示动作的反复进行”,即仅表示动作在一定范围内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认为“我们在路上走啊走,走了半天也没有到达目的地”中,因为“走啊走”表示的是“方向呈线性,是动作的持续进行”,因此不可替换为“走来走去”。

我们在仔细观察实际语料后,认为V为位移动词的“V来V去”确实可表示动作的持续进行,而李林立(2004)所说的“反复进行”是指“空间反复”,所谓“空间反复”是指动作在进行过程中,不断的经历相同的空间。但在语料中发现仅有部分例句有这一特征,其他相当一部分语句则表示呈线性运动,在特定的语境下甚至忽略方向、空间因素,仅表示“多次进行”。因此,V为位移动词时,“来、去”既可以表“反复”也可以表“持续”,这与“来、去”的虚化程度和方向性相关,主要通过语境表现出来。为了便于比较,以下大部分例句以“走来走去”为例,分三小类来看:

Aa:“来、去”具有趋向义,相互搭配提取方向相反义,引申为“来回地走”,有[+空间反复]的特征。句中一般有空间限定,如下例中“门前、这条巷内、城下、骏河台町、教室外”,“走”的动作在这一空间内持续进行。

(9)前日门前见客官[走来走去],见了我指手点脚的,我背地同姊妹暗笑。

(10)只在这条巷内东认西认,[走来走去],急切里认不得大路,又不好开口问得人。

(11)次日早起,刘基、徐达二人同在城下,[走来走去],熟察形势。

(12)正穿着极阔的洋服,带着黑布,在骏河台町[走来走去],其意是要惹陈女士注意。

(13)学校盖不起围墙,村里的猪啦、牛啦、在教室外[走来走去],叫声不断。

Ab:“来、去”只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持续,没有方向义,表示“不停地走”。空间不断发生变化,具有[—空间反复]的特征,此格式之后往往有表示行为结果的语句出现,如下例中“看到前面有一点亮光、跑到北门了、天也不早了,肚子也饿了”等。这些结果是动作行为者无法控制而自然出现的。如:

(14)上岸后,马玉龙还是顺着这根绳子往西南扑奔,[走来走去],看到前边有一点亮光

(15)张老侠认为海川记得道儿,没想到[走来走去]拐弯儿抹角儿跑到北门了

(16)和尚领着两位班头往前走,[走来走去],天也不早了,肚也饿了

(17)[走来走去],他一看旷野荒郊,大树林儿里头有一座破庙

(18)越走山越多,[走来走去],走到太阳压山,可就进入昆明地界了

Ac:当语境中时间、空间距离拉长的时候,V的进行中有时间间隔,不能表示动作的持续进行,而是表示“多次进行”,如下两例,分别表示“24年里多次在枪林弹雨中打仗”,“在世界各地多次乘坐飞机”。在这里,空间和方向因素已经不重要了。

(19)师长、司令员,一直到总参谋长,打了24年的仗,在枪林弹雨里[钻来钻去]。

(20)全国各地乃至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为了工作的需要,他总是[飞来飞去],天南地北地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通过以上分析,V为位移动词的“V来V去”语义特征为[+位移]、[+持续]/[+反复]、[±空间反复],统称为A类。

1.2.2 “V”为非位移动词

V为非位移动词时,“来、去”语义虚化,失去动作义和趋向义,只表示持续或反复的进程及情态,与以上Ab、Ac有相同作用,有学者将其称为“事态助词”(张虹,2007),如:“扭来摆去、想来想去、说来说去”等。下面依据“1.1.2.2”中关于非位移动词的分类分别进行考察。

1.2.2.1 V自身可延续

这类动词组成的“V来V去”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V来V去”只有持续义,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间隔,语义特征是[-位移]、[+持续]。如:

(21)我只想说[等来等去],千万不要等来的是分别。

(22)[盼来盼去]终于盼到放暑假了。

另一种情况,“V来V去”在不同语境中,有的表[+持续],有的表[+反复]。

(23A)这顿饭[吃来吃去],吃了一个小时还没吃完。(持续)

(23b)[吃来吃去]还是这家饭馆好。(反复)

再如:

(24A)在门口的广场上原想吃几样小吃果腹,但是[看来看去],卫生实在是太差了。(持续)

(24B)谁知,[看来看去],方圆数十里的姑娘看了两打,彭德怀竟一个也看不上。(反复)

例(23a)、(24A)都是在短时内持续进行,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有[+持续]的语义特征;而例(23b)、(24B)则是在不同时间内多次进行,有[+反复]的语义特征。

1.2.2.2 V自身不可延续

V具有瞬时性,“V来V去”表示多次、反复进行。语义特征是[-位移]、[+反复],如:

(25)他们见到陈国民在往炉膛一铲一铲送煤,还不停地在里面[拍来拍去],满身的汗水伴着煤灰,仿佛成了大黑人。

(26)4个人顿时表情紧张,闪烁其词,[推来搡去],都不愿出示车票。

例(26)动作的进行主体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或多个同时交替进行动作,这也影响到其[+反复]义的形成。其中的“推”和“搡”实际表达的是同一动作,或者说可以忽略其中的差异,看作是相同的,只是语形上不同,再如“蹦来跳去”。另外,“V1、V2”的意义相反、相对时,也表示“交替反复”,V1的开始意味着V2的结束,V2的开始也意味着V1的结束。如:

(27)他去市场买东西,最乐于跟小贩[讨来还去]。

(28)她的兴趣被钱康的手提电话吸引,拿起来[顺来倒去]地看。

此类“V来V去”虽然表示动作反复或交替进行,动作是非持续的,但V及与V同类、对立的动作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反复进行时,两者相隔的时差往往很小,看起来是占据了一段完整的时间,从这一角度看,也可将其看作是持续的。马庆株(2004)曾将“敲、碰”等词语归入“持续性动词”,理由是“可以多次重复,可以加‘着’”,与(23b)、(24B)相比,不妨将其称作“持续性反复”。以上非位移动词组成的“V来V去”统称为B类。

1.2.3 关于“说来说去”类

在B类里有一小类词语,如“说来说去、讲来讲去”等,以“说来说去”最为典型(以下均以“说来说去”为例),不但“来、去”虚化,V表示“言说”的实际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虚化了。下面以检索到的200多个含“说来说去”的例句为对象进行考察。

这类“说来说去”通常与“还是、都是、就是、最、其实”等词语共现,倾向于形成一个表示“归总义”的“说来说去……还是/都是/就是/总归……”格式,以下例句划线部分印证了这一点。

(29)“[说来说去],我们小区的地皮,是被人给‘拐卖’了!”业主们归结说

(30)“[说来说去],总归是人太多了。”一位媒体朋友这样总结道

(31)[说来说去],看多与看空的理由林林总总归结起来,不过是那两句话:太多人投资,足以支撑房价;太多人消费不起,高房价难以为继。

对“说来说去”进行上下文的考察,可以将其看作是总结性话语出现的一个标志,具有篇章衔接功能,所引进的句子有的是对前文话题的总结,有的是对前文提到话题原因的揭示,通常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论断、主观态度。

但“说来说去”并没有完全虚化为一个单纯表总结的词语,依然与“说”的本义(言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从例句中,可以发现“说来说去”之前往往是一段评论性的话语,或是作者自己的评论,或是例举他人对某一话题的评论;有的是对某一现象的描述;有的是一段思维过程。不论是“评论”、“描述”还是“思维”,说话人都主观认为是“说的”,并对其进行总结。如下例:

(32)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1985年,邓小平同志说:有人说中国的开放政策会导致资本主义。我们的回答是,“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1992年,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上例中,单独看“说来说去”所在的划线句子,是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归结,即“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没有某人在做“说”这一实际动作。但是联系上文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确是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的话题,经历了“说”这一过程,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反复]、[+持续]的语义特征。只是它的“言说”义弱化,在语境中的篇章衔接作用更为突出。

这类有所虚化的“说来说去”与表实义的“说来说去”同时存在,需要区分。在具体语境中,表实义的“说来说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句中有施事或受事,没有施事、受事的可以找出或补出。如下例(33),有施事“老师”;(34)、(35)分别有受事“他们”和“这句话”。

(33)据部分中学生反映:有的老师上课[讲来讲去]讲不清,学生课上“吃不透”,只好课后补习。

(34)他们活着被当成死人[说来说去],使他们感到莫大的恐惧。

(35)真是活见鬼,怎么[说来说去],又是这句早已没滋味的呢?

2)“说来说去”前或后有表示同义的动词出现。如下例(36)、(37),分别在前后有“讲”和“提”出现。

(36)人家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他们,曲曲折折地了半天,[说来说去],还是以维持现状为宜。

(37)[说来说去],亦陀提到了小崔太太。但由于虚化的“说来说去”还存在一定的实际意义,有时候较难分清,如:

(38)大家都在谈论“幸福”,但谈的不是同一个东西。[说来说去],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幸福观来判断别人是否幸福,殊不知这第一步就走错了,因为你把别人想象成了你。

上例中“说来说去”究竟是承接上文的“谈论”而具有实际意义呢,还是表示作者要对“幸福”这一话题做个总结?是模糊不清的,只能说它正在由具体走向抽象,我们将其称为C类。

1.2.4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V来V去”的语义可以做以下归纳:

img12

图1-1

当V为位移动词时,“来、去”为实义,可进入的动词V有[+位移]和[+持续]特征,“V来”和“V去”分别可以单说,凝固性较弱。如:“走来”和“走去”,“搬来”和“搬去”可以分别单说。当V为非位移动词时,“来、去”为虚义,“V”一般是表示人物动作和心理变化的动词,“V来”和“V去”一般不可以单说,两者凝固性较强。如“扭来”和“摆去”,“爱来”和“爱去”都不能单说。从以上“V来V去”的虚化程度来看,可以划分这样一个等级:

Aa<Ab、Ac、B<C

总的来说,“V来V去”的语法意义为:动作持续或反复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