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去”格式的产生

“来去”格式的产生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1 “X来X去”格式的产生上古汉语中,动词“来”的基本义是“由彼至此;由远到近”,即表示移动者从别处向说话人靠拢;“去”的基本义是“离开”,即表示移动者从说话人之处离开往别处去。甚至可以将X直接套用到“X来X去”格式,成为“日来月去”、“寒来暑去”,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格式是完全相同的。紧缩后的“X往X来”格式最初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语料中。

6.1 “X来X去”格式的产生

上古汉语中,动词“来”的基本义是“由彼至此;由远到近”,即表示移动者从别处向说话人靠拢;“去”的基本义是“离开”,即表示移动者从说话人之处离开往别处去。此时与“来”意义相对的是“往”,表示“从说话人处到别的地方”意义同今天的“去”。在古汉语中,“来和往”的搭配更为常见,较早的相关例句有:

(5)[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西周《周易》)

(6)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致孝子亲。(春秋《墨子》)

(7)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战国《庄子》)

例句(5)是周朝时期的语料,可以发现这一例句是通过两个结构、意义相同,但X出现顺序不同的分句并列来表示“日月相推、寒暑相推”的反复义,两者之间,有“则”、“而”等连词,描述性较强。可以将其紧缩为“日往月来”或“月往日来”,“寒往暑来”或“暑往寒来”。而后来的语料也证明,确实出现了这样两个用例:

(8)[寒往暑来],日月寝疏;梁尘委积,庭草荒芜。(六朝《陶渊明集》)

(9)[日来月往],已经半年,美人昏似醉,都不觉知。(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甚至可以将X直接套用到“X来X去”格式,成为“日来月去”、“寒来暑去”,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格式是完全相同的。

紧缩后的“X往X来”格式最初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语料中。例(6)、(7)中的“哭往哭来”、“独往独来”,分别意为“哭着去哭着来”、“一个人去一个人来”。“哭”和“独”均表示“往、来”的方式,表示“往和来都具有X这一特点”。“往、来”都是核心动词,其词汇意义是很强的。在现代汉语中还保留着“独来独往”一词,而“哭往哭来”则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哭来哭去”,如:哭来哭去没个完。此时该格式尚未以X“哭”为核心。

我们发现,与“X来X去”不同的是,“X往X来”都是“往”在前,而“来”在后,这可能与“来”的早期用法相关。

从西汉开始,已经能发现“X来X去”的踪迹。但同时“X往X来”格式却继续与之并存,依据北大语料库的统计,“X来X去”格式最早的用例是:

(10)西北外国使,[更来更去]。(西汉《史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察,我们认为“更来更去”义为“络绎不绝的往来(于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更”虽为动词,但不同于现代汉语中“V来V去”的用法,表示的仍是“来、去”的方式,“来、去”为实义,同前文中的“哭往哭来”相似,而不同于现今的“换来换去”,如:衣服每天换来换去的,很麻烦。动词V从功能看,起到修饰“来、去”的作用,结构上更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A来A去”。这一时期,仅检索到这一个用例。

至汉朝为止,可以看到,“往”和“来”、“来”和“去”都具有很强的词汇意义,具有动作义、趋向义,处在格式的核心位置。这一时期“N来N去”,“A来A去”都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处在萌芽状态。但是,与现代汉语中结构相一致的“V来V去”还未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