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不A不B”格式的语义关系
“不A不B”格式的固定语型(常项)部分对A和B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否定,整个格式的语义也不仅仅是两个否定词义的简单排列,因而不能单纯地从词汇组合的字面上或语法功能上去理解格式的整体语义。其内嵌部分(变项)的语义组合关系较为复杂,“不A不B”内的词义之间相互关联,前后两段通常不能拆开使用,如“不日不月”、“不屈不挠”等,有较高的整体性。“不A不B”的语义组合常常具有潜在的深层次的意义,有一些还有特定的使用环境和方法,所以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该格式的语义。例如:
(25)好多词她都[不明不白],那也愣唱。
(26)他好事,又胆小,所以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失了业!”
“不明不白”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语义也不尽相同。虽然这两例“不明不白”都是并列关系,都有“不明白”、“不清楚”语义,例(25)中的“不明不白”表示“她有好多词都不明白”,具有主观性;而例(26)的“不明不白”则有“没弄清楚原因就失业了”的意思,有被“处置”之义。
下面着重分析“不A”和“不B”之间的语义关系,并分析“不A不B”的整体意义。
2.2.1 联合关系
从语义关系上看,“不A不B”中的A和B在语义关系上大致有三类:同义、近义,反义、相对义,同属于一类义场;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中性、贬义、偏褒义、偏中性或贬义几种。
2.2.1.1 同义或近义的词或语素
1)A和B之间是联合关系。例如:
(27)不,他不能就这么[不言不语]地叫老二夫妇搬出去。
(28)咱们对这份遗产[不争不抢],离得远远的,没准儿人家还高兴呢!
(29)只因属于外姓,深知自己的身份,一贯[不争不论],[不骄不躁],随遇而安。
这类可以改成“不AB”,但并非简单的否定,起到强调显化的作用。不过,“不A不B”的语义与“不A B”的语义基本相同。例如:
不认不识(不认识)、不清不醒(不清醒)、不吵不闹(不吵闹)、不仁不义(不仁义)、不歇不息(不歇息)
2)“不A”和“不B”是叠加关系。例如:
(30)王喜[不管不顾],继续他那颠三倒四的醉话。
(31)手一扬,一串铜钱飞将过去,[不偏不倚]的正落在那老者面前,手法甚准。
此类格式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不”否定“AB”,不能说“不管顾”、“不偏倚”,所以此类格式可以归纳为“不A+不B”式,其内部结合密不可分,但“不A”和“不B”可以分开使用,可以组成“既不A也(又)不B”句式。例(30)可以说成“既不管也不顾”,例(31)也可以改成“既不偏也不倚”。再如:
不呆不傻(既不呆也不傻)、不仁不义(既不仁也不义)
3)“不A”和“不B”组合后产生引申义。例如:
(32)祝正鸿急躁起来,他如坐针毡,为自己说的[不伦不类]的话无地自容。
(33)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
例(32)中“不伦不类”原义是既不像此类,也不像彼类,“伦”、“类”原本为名词,嵌入格式后产生了新义,指不成体统。例(33)中“不稂不莠”原义指庄稼长得好,没有什么杂草。后引申为不成才、没出息。此类“不A不B”中的A和B多由名词或名素构成,在格式中活用为动词,这类格式单独使用是不成立的,组合后产生一种新义,是从原义引申出来的,而且A和B由指称义转化为陈述义,使格式产生引申义。
4)不A和不B为双重强调。例如:
(34)两个人[不尴不尬]地对望着,不知道该怎样使谈话继续下去。
例句中的“不尴不尬”,去掉两个“不”后,语义未变。单纯词“尴尬”是贬义词,嵌入构式“不A不B”中后,表示“比较尴尬”,但尚未达到“很尴尬”的程度。由此可知,当单纯词或双音节合成词“AB”是褒义词时,嵌入构式“不A不B”中后,“不”的否定语义显现,如“不干不净”表示“比较不干净”之义。当“XY”是贬义词时,嵌入格式“不A不B”中后,“不”的否定语义不显现,如“不尴不尬”。不过,这一类词较少见。
2.2.1.2 反义、相对义的词或语素
1)“不A不B”表达A和B的中间项。例如:
(35)她却老是那么从容不迫的,自自然然的,走着她的[不紧不慢]的步子。
(36)现在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均匀。
(37)牛教授的脸是圆圆的,[不胖不瘦];眉眼都没有什么特点。
(38)于是小林老婆调工作的事,就这样[不上不下]地放着。
此类格式中的A和B位于一个语义场的两端,两端之间还有一段语域,“不”否定两端,取A和B中间的语域。但有时受语境的制约,其格式义会发生偏移。表褒义时,有正好、适度,恰得好处之义,如例(35)、(36);表中性时,只是客观地反映一种中间状态,如例(37);表贬义时,跟说话人的心情及愿望有关,如例(38)。
2)“不A不B”表达A和B的取舍项。例如:
(39)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他那[不阴不阳]的态度。
毫无疑问,例句中的“不阴不阳”是贬义,其语义自然是取其“阴”的一面。但在实际语用中,一些中性词在特定语境中也会隐含贬义。例如:
(40)他身高不到一米七,头发推短了更显出脑袋长得[不方不圆]不正不匀称。
(41)小齐由于没能在老母亲去世之前与老母亲见上一面,对妻子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待搭不理的。
例(40)“不方不圆”,说的是脑袋长得不周正,不好看,是贬义,自然取其“方”的一面。例(41)“不冷不热”自然说的是态度不好、为人不热情,其语义为“冷”的一面。
3)“不A不B”表达A和B的顺承项(关系)。例如:
(42)须把握时机,[不早不晚],[不前不后],[不上不下],单单选中“现管”,单线联系,往往可获事半功倍之高效。
(43)丁小鲁、林蓓、杨重和其他[不三不四]的人也硬着头皮登了场,最后一个扭捏地不肯上场的人几乎是被马青推出来的。
(44)让他也亲身尝尝[不死不活]的滋味。
此类格式的“不A”、“不B”的先后顺序,是连续动作或相关事物、道理,表示事物先后相继的关系,是按时间(如:早—晚)、空间(如:前—后、上—下)及事理(如:三—四、死—活)关系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符合一般的逻辑关系及人的认知顺序。
在这类“不A不B”格式中,一般情况下是肯定项在前,否定项在后。所谓认知上的肯定项是指对人的感知而言具有某些显著的特征,因此更能引起人的注意的那一项;否定项则缺乏相应的显著特征,因为人倾向于把认知上显著的成分、或先引起注意的成分先说出来,如“不大不小,不多不少,不高不低”。相反的情况也有,但较少,如“不死不活”。评价某事物为肯定项还是否定项,设立这种标准不仅涉及心理因素,还涉及社会因素。如“不男不女”中,遵循社会评价标准,“男”一般放在“女”之前,如“男男女女”,所以很少说“不女不男”。还有一种情况是褒义词在前,贬义词在后。而褒义词也是表示肯定义,贬义词也是表示否定义。如“不好不坏、不赏不罚”等。这是因为人总是看重或追求好的一面,摒弃坏的一面,所以这也体现了语用上的“乐观原则”。
4)“不A不B”表达“A不A,B不B”的替换项。例如:
(45)于是人们怀着一种不快的心情参加对于无穷剧本的讨论,说的话一般说来是[不咸不淡],酸不溜秋。
此类格式在语义上表示既不像这也不像那,而是一种不合适的状态,因而含有否定、贬斥的意味,这类格式可以嵌入“A不A,B不B”句式中。
“不咸不淡”可以用“咸不咸,淡不淡”替换。又如:
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死不活、不男不女、不真不假、不土不洋、不中不洋(西)、不痛不痒
这些都能进入“A不A,B不B”格式,这类词是由形容词、方位词和区别词构成的,嵌入“A不A,B不B”格式后,在语气上更显强调。
2.2.1.3 同类义场
“不A不B”格式中,A和B在语义上总是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义素。如“不闻不问、不哭不喊”:/闻/问/〔+打听+信息〕、/哭/喊/〔+有声+情感〕,这些共同义素使A和B形成语义上的相关性聚合,构成一个类属义场。在每个类属义场中,除A和B之外,可能还有C、D、E等项,但是A、B语义可以代表C、D、E等项的语义,A、B的语义具有代表性。例如:
(46)她对于钱文的生活情况到现在仍然是[不闻不问],见到钱文他们的孩子一点表情也没有。
(47)金一趟也[不打不骂]了,跟进里间屋。
(48)大家[不笑不闹],他便觉得要有什么祸事发生。
(49)大家都[不哭不喊]的,呆呆的看着小崔太太,谁也想不出办法来。
这种否定A和B从而否定整个语义场作为格式语义,在“不A不B”中较为常见,其否定关系可以推理为“不A”、“不B”、“不C”、……但从不同语境中,有些格式义发生迁移,隐含义凸现。例如:
(50)我们同事多年,[不磕不绊],从没有因一些琐事红过脸。
(51)他总是这样,说起话来[不疼不痒]。
像这类词或语素,其本身的语义并不难理解,但在具体语境中又有新的隐含义。例(50)“不磕不绊”引申义为“相处得比较融洽”,可以改成“我们同事多年,从不磕磕绊绊(碰碰),更没有因一些琐事红过脸”。例(51)“不疼不痒”引申义为“没有是非观念,或没有原则性”,指的是说的话含糊其辞。
前文说过,有些“不A不B”可以用“既不A,也不B”替代,其中“不”也可以用“没有”替换,形成“既没有A,也没有B”格式。例如:
(52)[不年不节]的,老马家这么热闹,吸引了四合院里的左邻右舍都围过来瞧。
汉语的名词一般表示指称义,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表示陈述义,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名词及名词性短语能够在不改变词性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语用需要灵活自由地表示陈述义,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在“不A不B”中,名词A和B受副词“不”修饰后由指称义转化为陈述义。例(52)中的“不年不节”可以转化为“既没有过年,也没有过节”。类似这种表示具体时间的格式还有“不晌不午”等。由此可见,副词“不”是先决的,是“不…不…”这种格式使A和B转化为陈述义,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2.2.2 偏正关系
“不A不B”里的两个“不”互相关联,“不A”与“不B”之间具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整个格式表示如果不具备A就不能产生B这样的逻辑关系,相当于“如果…就…”这一类关联词语构成的紧缩形式的假设复句。格式中嵌入同类但意思相对的两个动词或形容词,形成偏正结构。其意义可表达为“如果不…,就不…”,加强对条件的强调,“不A”是“不B”的必要条件,“不B”是在“不A”条件下产生的某种结果。“不A”与“不B”之间有的并无必然的依存性,关系相对自由,如“不说不明、不吐不快、不见不散、不破不立、不失不得”等等。这种结构的“不A不B”在形式上往往可以突破四字格,显得相对松散,大多以熟语/俗语的形式出现。如“不打不相识、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