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可A可B”格式的外部语义关系
作为类固定短语,“可A可B”在语言表达中或上下文中有特定的表达作用。据考察,“可A可B”主要有以下表达作用:
3.2.1 “可A可B”的描写作用
“可A可B”对某个主体进行描写或叙述其性质、特点、功能、状态或过程等。这是该格式的主要作用。A、B为类义的动词性格式常用来显示这种作用,格式中动词本身的动作性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主体具备了这两个动作并存的一种性质。例如:
(8)用国产大型客车即可改装,[可坐可卧],旅客舒适但不会增加经济负担。
(9)土族聚居区[可耕可牧],有酿酒习惯,农家所酿制的酒叫作“酩醪”。
3.2.2 “可A可B”的评论作用
“可A可B”在上下文中对上文提到的情况做出评论或结论,一般处于语段的最后位置。“可有可无”以及A、B为心理状态动词构成的“可A可B”更多地具有评论作用。例如:
(10)吃上一颗药丸,就可以满足人体营养需要,那末,繁重的农业就[可有可无]了。
(11)在“存储行”的定义式中“摘要”前后有圆括号,表明摘要是[可有可无]的。
(12)这些愚痴的举动,说来真令人[可悲可笑]。
3.2.3 “可A可B”的分析作用和总括作用
“可A可B”能对某种结果作出原因分析,或形成条件的分析,或者表示整个句子的总括意义,A、B意义多相对或相反。例如:
(71)我提议把“薪水”改称为“茶水”,茶叶[可多可少],现在的俸钱还买得起。
(72)训练算法是可以调节的,因而趋近局域极小的步长[可大可小]。
(73)这柄刀是缅铁之英,百炼而成,[可刚可柔],不用时可以卷成一团,藏在衣袖里。
总之,通过考察可以看出,格式的外部语义联系主要为描写说明作用和作出评论或结论的作用,其他两类外部语义联系比例很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