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服文化差异,符合译文读者的口味

克服文化差异,符合译文读者的口味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3 克服文化差异,符合译文读者的口味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考虑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译者必须进行改译,改译的译本不仅文化层面和语义层面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句式也改变了,从原文的省略句变成了比较对称的句式。

3.3.3 克服文化差异,符合译文读者的口味

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文化包括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就是翻译文化。例如: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始建于1300多年前。巍峨的宫墙,辉煌的殿宇以及无数奇珍异宝和壁画,经历十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让我们随着摄影机的镜头,走过布达拉宫的金顶、法王洞;走过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大殿;走过达赖喇嘛诵经、起居的红宫、白宫;走过这座神圣殿堂的每一个回廊。

“Lhasa’s Potala Palace,boasting a history of over 1300 years,is the temple of the gods of Tibetan Buddhism.Despite the wear and tear of more than a dozen centuries,its imposing wall,magnificent halls,countless treasures and murals are kept almost intact.Following our camera,you will see the Palaces golden roof,the Hall of the King of Law,the Stupa Hall(which contains the remains of Dalai Lamas of all ages),the Red Hall(where Dalai Lamas chant the scripture),the White Hall(which is the living area of Dalai Lamas),and every winding corridor of the majestic palace.”

《中外文化交流》(徐泉、王婷,2001:39)

为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对内容和句式结构作了调整,以克服文化差异,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口味。首先,在内容上增加说明了布达拉宫所在地——“Lhasa”(拉萨),并将其置于文首,使不一定知道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的译文读者一开始就了解了布达拉宫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使之对神秘的西藏、陌生的布达拉宫心驰神往进而激发继续阅读的兴趣。其次,在处理“灵塔大殿”时,也未按汉语文化中的理解翻译成“mouring tower and mouring hall”(纪念、哀悼死者的灵塔),而是将其译为“the Stupa Hall”(佛塔)并加注“which contains the remains of Dalai Lamas of all ages”“remains”一词很可能使人联想到埃及的“木乃伊”,或者联想到得道高僧坐化后留下的万古不化的“舍利”,增添了神秘之感,暗合译文读者喜爱探求神秘,追求新奇的心理。此外,原文中“……走过……;走过……;走过……;走过……”这几个并列句对仗工整、抑扬顿挫,符合汉语频繁使用修辞格的习惯。而在译文中,将其调整改译为几个名词短语并列充当句子的宾语,并将原文中这些名词的修饰成分放在名词后面的括号中,作为注释出现,使得译文更为直观简洁。这样一来,英译文中增加相关内容,改动句子结构反而更好地达到宣传的目的。

又如:

One drop for beauty,two drops for her lover and three drops make an exceedingly fascinating and charming thing.(French perfume larike)

法国名牌香水,男士至爱香水。

这是一则香水广告,如果直译就成了“一滴是为了美,两滴是为了情人,三滴足以招致一次风流韵事”。这样的广告词会引起很多中国人的反感情绪。而且中国的广告法也规定广告内容不得涉及猥亵的言行。考虑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译者必须进行改译,改译的译本不仅文化层面和语义层面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句式也改变了,从原文的省略句变成了比较对称的句式。可以看出这个广告是从多个层面进行改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