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宗教]撰文?
苏联《简明哲学辞典》[宗教]条的释文中有:宗教历来起着反动作用……它是压迫劳动者的工具,今天,在一切资产阶级国家里,它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用来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工具。又说,宗教过去和现在都是进步和科学的敌人。宗教是一种精神压迫的方式。马克思给宗教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有上万年的历史,且进入阶级社会后,几乎存在于历史上的各种社会。诚然,宗教有落后和迷信的本质,但它并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早在原始社会,即无阶级社会就产生了。它并不都是“进步和科学的敌人”、“历来起着反动作用”。只要不是邪教,一般宗教的教旨向善,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反对邪恶,崇尚善美。从一定时期、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任继愈说:“一个民族的宗教精神、宗教情操和宗教境界,随时随地对该民族发生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常常利用宗教号召群众。因此,《辞海》第二版[宗教]条,并未引用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4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的名言,而用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形态中虚幻的反映作为定义。《辞海》历次版本此条虽有所改动,但并无实质性变化。
第六版[宗教]条如下: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最初的宗教形式,称为自然宗教,如原始拜物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阶级社会出现后,阶级压迫给人们带来较自然灾害更加深重的痛苦、恐惧和绝望,便产生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和追求“来世”的想法。同时也产生了宗教机构、专职宗教首领和各种教规仪式等。宗教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由拜物教而多神教,而一神教;由氏族图腾崇拜到民族神和民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的宗教。至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有些国家还保有民族宗教,如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等;某些地区仍存在原始宗教,如萨满教等。19世纪以来在一些国家又产生了新兴宗教,如巴哈伊教等。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将渐趋消亡。
可见,《辞海》[宗教]条并不像《简明哲学辞典》那样,把它一棍子打死,彻底骂倒和否定;而是在指出它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虚幻反映的前提下,客观叙述它的来龙去脉,指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