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孝悌”
“孝悌”,本儒家思想。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论语.为政》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万章上》则云:“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即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马,乃大逆不道。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即儿女对父母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然而孔子又说“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第一》),儒家还提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章句上》),以及子女婚事应谨遵父命等,均为封建糟粕。
“弟”,同“悌”,儒家的道德规范。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论语.学而》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之道,虽有封建糟粕,但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而言,仍是古老中国的传统美德。
“文革”中出版的《哲学小辞典》[孝悌]条说:先秦儒家的反动主张,“仁”的重要内容。……孝悌之道,是维持奴隶主阶级的血统宗法关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是一切反动阶级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是欺世惑众的谬说。又说:孝悌之道,腐蚀群众,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极端反动的。
须知,在原始社会群婚时代,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奴隶社会才有父母兄弟和家庭。那么,家庭应该遵守怎样的规范呢?“孝悌”就是它的一种规范。即使如《哲学小辞典》所说:孝悌是维护奴隶社会宗法关系、调节奴隶社会包括奴隶主阶级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从社会发展史角度考察,也是值得肯定的。
孝悌,不仅在奴隶社会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还通行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起过更大的作用。汉代有“孝弟力田”,是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名义上是奖励孝父母,敬兄长和能努力耕作者。中选者经常受到赏赐,并免除一切徭役。清代有“孝廉方正科”等。
“文革”中“批林批孔”,说孔子主张“孝悌”是他的一个复辟奴隶制的主张。
《哲学小辞典》认为孝悌是欺世惑众的谬论,腐蚀群众,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提出孝悌之说,早于无产阶级专政两千多年,居然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不知从何说起!“文革”中,因为开展对孔子和包括“孝悌”在内的孔学的大批判,大造孔子和孔学的反,助长了儿子造老子的反、弟弟造哥哥的反、妻子造丈夫的反,以及亲属之间相互揭发,相互造反。从而,天下大乱,家庭大乱!“文革”结束了,但它带来的后遗症却并未随之结束。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兄弟不和,同事、师生、亲属决裂者不计其数。
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不再推行孝悌之道,而应在父母子女的天性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当然包括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理应互爱互敬。可见,即使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也可以从“孝悌”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