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例论证
王晓英[1]
摘 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针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现状和危机,在斯坦福大学教授蒂娜·齐莉格的创意引擎理论指导下,从知识与资源、想象力与环境以及态度与文化三大方面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并辅以课堂实例论证,望能实现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创新;大学英语课堂;创意引擎;实例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2007年,李开复曾在浙江大学讲座中指出,21世纪人才最需要的7种素质,首要的就是“创新实践”——左右脑并重,既创新又实践。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从理念到方式方法都没有实现从中小学到大学的质的转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尽早改变现状,把创新教育及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现状和危机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一直受到全国各高校的普遍关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受到了冲击。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到以多媒体教学软件、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综合运用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模式(李侦2009)。但是无可否认,由于受到传统教育和四、六级考试的影响,一年半的大学英语课堂很多还是围绕基础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展开的。总体而言,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以下四个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了解,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堂课成功与否,决定因素在于学生,而并非教师。现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规模较大,班级人数较多,主要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座式教学。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教学重点不突出,内容多,学时有限,大学英语课堂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课堂效果不好,课外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就更加不容乐观。
(二)大学课堂和中学课堂的区分不明显,大学课堂缺乏创造力
传统的中学课堂由于有高考的指挥棒,难以避免地是以考试为中心,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在为数不少的大学课堂中,很多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教学内容仍然以语言点讲解、段落分析和翻译练习等为主,教学设计缺乏新意,课堂内容张力不够,拓展不深。尽管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但是大学课堂和传统的中学课堂没有本质差别,未能与时俱进,创新氛围不浓,课堂缺乏创造力。
(三)师生评价体系没有本质改变
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英语学习对于我国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就是为了考试,应试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戚亚军2011)。在很多高校中,虽然在英语课堂中进行了创新,但是学生的考核绝大部分还是取决于期末笔试,而笔试内容就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测试,这就导致了学生最终还是保持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观念。在这种学习观念的驱动下,相当数量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上英语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或者获得四、六级合格证书。一旦四、六级考试结束,如果考试成绩也还能接受,那么他们认为英语课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
此外,教师的评价体系也存在危机。很多高校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以学生的卷面成绩来衡量,教师课堂的真正教学效果和分数之外学生的收获没有体现出来。这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打击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自然也影响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等现代网络技术的使用尚待完善
毋庸置疑,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也会通过视频、录音等素材来丰富课堂内容。但是不少教师仅是把上课的主要语言点呈现在PPT上,在上课过程中,为了操作电脑反而限制了活动范围,与学生的距离拉远,并且少了即兴发挥的精彩。部分教师PPT换页过快,学生来不及做笔记,反而影响了学生对于上课内容的理解。此外,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也被教师广泛运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师生方面存在各种因素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的创造性和吸引力,亟需改革创新,改变现状。
三、创新课堂模式与课堂实例
斯坦福大学教授蒂娜·齐莉格(Tina Seelig)在她的书中提出创意引擎理论(蒂娜·齐莉格2013),认为人的创造力源于三大内因和三大外因。影响创意思维的三大内因是知识、想象力和态度。蒂娜认为,知识是发挥想象力的基础,想象力是创新的催化剂,并且,想象力是可以学习的。态度好比火把,如果没有必能实现创新的信念,创意引擎就没法被点燃。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怎样理解和反馈这个世界。而这三大内因都受到资源、环境和文化这三个外因的影响。
资源和知识一样,与创造力相辅相成:你的知识越丰富,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样,你的资源越多,也会增加你的知识储备。环境与想象力相对应,我们所创造的环境是我们内在想象力的直观反映,我们根据内心的想象来建造外部环境,反过来,外部环境加深或者弱化我们的内在想象。文化是指集体对待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它在蒂娜的创意引擎中是和态度相对应的,外部环境反作用于人的内在态度,共同对周围的文化产生影响。本文试着从这六大因素来探讨大学英语课堂的创新,并且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单元“食物(food)”一课为例,进行实例论证。
(一)知识与资源
1.知识
充分利用学生中学阶段的英语知识储备,改革教学目标和手段,建立交际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创造力和个人独立思维的培养为主要导向,而不是单纯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作准备。
课堂实例:本单元主要涉及食品文化,笔者在该单元中,设计的第一项课堂活动就是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推荐某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带来课堂并向大家推荐(介绍必须涵盖食物的来源,制作方法或者背后的故事),最后投票选出最受同学们欢迎的食物。学生在准备该主题时,必须得查阅一定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推荐出来,既了解了很多有关食物的文化,丰富了课堂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不错。
2.资源
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学生是非常熟悉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手段的21世纪年轻人群。大学英语教师面对这样的时代和受众,应当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技术,将这些技术结合到课堂教学和管理中来,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和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英语课堂更有创意。
课堂实例:在大学英语课堂的进行中,可以把每个小组设定一个组长,整个班级所有的组长加入微信群,教师本人也加入进去,自行设置权限。这样,教师与小组之间的沟通就会非常便捷,很好地发挥微信群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功能。例如在“食物”这个单元的课堂中,微信充分发挥了课程预告、作业布置、话题讨论、小组监管等功能,丰富了课堂资源,方便了信息沟通,加强了师生联系和情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时代感。
(二)想象力与环境
1.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对学习有很大作用,使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其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课堂内容设计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目标,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主人翁意识。
课堂实例:在该单元的上课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食物竞猜环节,用一些脑筋急转弯(brain-twister)来让学生通过所提供的信息来猜食物的名称。学生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思维非常活跃,才能猜出答案。
2.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具有浓厚的创意氛围,有利于教师创造力发挥的评价体系和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有助于师生创新能力发挥的教学机制,容许、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为学生提供与展示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校园环境和教学情景;建立友善的、民主平等的、富有创造性的学生集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实例:在该单元的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更重要的是,该活动让他们成为有决定权的评价者,例如对于“最受欢迎的食物”和“最佳采访团队”的评选,都是让学生来投票和决定,创建了民主而有创造力的课堂氛围。
(三)态度与文化
1.态度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不是个人英雄的时代,唯有学会与人合作,配合默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并将其转变为社会财富。
课堂实例:我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把各个班级分成3—5人的小组,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要求学生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此外,在对学生的考评中,期末口语测试50%是小组成绩,每位学生得分相同,强化了英语课堂中的合作态度和意识。此外,教师在评判学生的平时成绩时,很大一部分也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依据。
2.文化
文化是流动和变化的。它和态度一起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最终收获。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由于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当注意文化输入,避免文化休克现象。此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创造不同文化间的碰撞的条件,使学生们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体验到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最终对其创造力产生积极的提升作用。
课堂实例:在“食物”一单元中,笔者布置了一项与食物文化相关的活动——每个组去采访校园里的留学生,讨论该留学生所在国家的食物文化和禁忌(food and taboo),并拍摄采访视频,制作完字幕后,到课堂上来展示,并总结采访收获。在该项活动中,学生首先身临真实的语言环境,其次他们需要设计话题和寻找采访者,切身体会到别的国家的食物文化,并且在字幕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自学该制作技巧,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意识,否则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由于有些留学生来自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字幕的制作极大地挑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这一英语活动考验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食物的文化”这一上课主题。
四、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课堂的创新探索任重而道远。想要让“创意引擎”真正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启动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大学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与时俱进,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创造充满趣味而又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扬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SEELIG T.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M].秦许可,译.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3.
[2]程玉琴.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文教资料,2006(20):1—2.
[3]李侦.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网络教学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报,2009(4):3—4.
[4]戚亚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模式探索与“模式化”教学的有效性反思[EB/OL](2011-6-18).[2013-08-05]http://www.enetedu.com/bbs/html/2011-6-18/201161811593215301.htm.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严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N].光明日报,2009-03-29.
[8]郑丽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J].煤炭高等教育,2010(6):112—115.
【注释】
[1]王晓英,女,浙江桐庐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