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1]
李莹莹[2]
摘 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示范者,这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倡导教师担当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大学英语教师合理转换角色,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师角色
一、教师角色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G.H.Mead)将“教师角色”引入社会心理学,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是否适应学生的期待,是否合乎语言教学规律,能否得到科学的搭配和灵活的发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新教学模式的成败(王林海2007)。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正如《辞海》所说,“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育中居于中心、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扮演“说教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夏纪梅教授的调查显示,90%的被测试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师范者”(夏纪梅2002:38)。在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获取者,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有效被激发,语言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育使命,就必须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地转换角色。
在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广泛而频繁运用的国际化语言。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转变思想,把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张尧学2002:7)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积极转换思想,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引领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的组织、指导、帮助和评价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大学教师与时俱进、转换角色,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发价值。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18世纪哲学家维柯的思想,是在康德的理性主义、杜威的进步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和维果斯基(Vogotsgy)等。
20世纪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主流学派兴盛于美国,并被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建构主义核心的教学理念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不是“教”与“学”的单向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获取、加工者,学习者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并加工。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者原有的经验信念、心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外部信息本身并没有多大意义,也不能简单地决定知识或建构的意义,知识或建构的意义必须通过学习者主动性的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才能得以实现。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自己的原有经验和其他人(包括教师)的帮助,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效的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反对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在教师组织、指导、帮助、促进下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注重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注重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习者有机会去实现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注重学习者的实际发展水平,开发其潜在发展水平,把握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把学习者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协作相伴学习过程之始终,而会话则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三、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
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日益国际化的当今社会,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扮演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等诸多角色。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组织者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和基于经验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的组织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知识的建构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扩展出新的知识路径,让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建构对新知识的认知。课堂教学设计涵盖内容很广泛,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各章节的知识点以及与前面章节的衔接、课堂学习主题和策略的制定、学习进程的安排、学习媒体的选用、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等。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笔者在教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Giving Thanks时,适逢母亲节刚过,就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符合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即设计了两个话题让学生讨论:1.What did you do on Mother's day?2.List three people in your life to whom you really want to say thank you and give reasons.这样两个话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境,学生内心有话想要诉说。根据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笔者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了表达感谢的一系列的短语和句型。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唤起他们过往生活的回忆和表达自己心声的渴望。
(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作为这种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摒弃“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退居幕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指导学习方法,采用任务型、交互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达到有意义的建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者角色有极大的灵活性、可变性和情境性,教师要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各种随机的反应,融入课堂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指导者上。比如对于同样一个口语话题,小组内可能有滔滔不绝、指点江山的威武“霸主”,也可能有唯唯诺诺、羞于开口的怯怯“小生”,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于“霸主”要高要求,对于“小生”要多鼓励,如此,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与质量才会更高。
在每次活动中,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教师的指导者角色真正体现,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向前迈进一步,才是有效教学的模式。
(三)自主学习的帮助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7月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此,全国很多高校相继建设自主学习中心,利用自主学习资源来服务大学英语教学。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构建开放的学习空间,极大增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责任感。
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对于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师不可以完全放手,需要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包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确定学习方法、选择学习内容、优化学习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实行监控等。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上批改作业和网上专题讨论,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网上求助给予及时解答和帮助。教师还可在学生无所适从或缺乏自信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克服英语学习中的障碍、增强英语学习行为的自控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者
教师是教学测试的评价者,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教师应该掌握必要的语言测试与评价理论,掌握科学的语言测试与评价方法、手段与技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考查了学生初级学习的效果,很少考查高级学习的成果,主张在学生评价方法上采用多元化评价,在具体的情境中评估学习的效果。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采取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评定后再在网上发布,让学生互相公开评价。这种开放式评价,不仅可以使评定结果客观、公正,使评价作用得以延伸和扩大,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学习伙伴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增强学生的自我评判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在对于自主学习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四、结语
教育改革之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影响着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鉴,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做好角色调整和转型,掌握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指导、帮助和评价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林海.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和现行角色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9—43.
[2]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3]张尧学.加强实用性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7.
【注释】
[1]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双语教学有效性研究》(编号:2011sk009zd)研究成果。
[2]李莹莹,女,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