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祝东主编《符号学诸领域》

祝东主编《符号学诸领域》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性的符号学:符号学理论与应用的新拓展——评唐小林、祝东主编《符号学诸领域》苏 智新近出版的《符号学诸领域》,标志着符号学理论与应用的新拓展,也彰显出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建设性的符号学在今天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由唐小林、祝东主编的《符号学诸领域》即为中国西部符号学丛书系列中的最新力作。

建设性的符号学:符号学理论与应用的新拓展——评唐小林、祝东主编《符号学诸领域》

苏 智

新近出版的《符号学诸领域》,标志着符号学理论与应用的新拓展,也彰显出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建设性的符号学在今天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2008年,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创立,在著名符号学家赵毅衡教授的主持下,西部符号学派逐渐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兴盛起来。几年来,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集合众多优秀学者,翻译国外最新符号学论著、推出符号学研究刊物,开通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符号学网上论坛,并且组织出版了大量的符号学专著,发表了一系列符号学研究成果。由唐小林、祝东主编的《符号学诸领域》即为中国西部符号学丛书系列中的最新力作。该书是国内第一部汇集了符号理论在各领域发展情况的学术论集,也是符号学理论与应用的最新成果展示。其中涉及符号学方法在众多新型学科理论中的尝试,更是为符号学理论的应用拓展了实践的领域和空间,为学术研究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论,极具学术价值。

首先,这部论集内容丰富,体系分明,较为全面地呈现出当今符号学发展各领域诸面相。全书分为五部分:理论符号学、中国符号学、产业符号学、文化与社会符号学、文学艺术符号学,几乎囊括古今中外人文科学中符号学理论与应用诸领域。

理论符号学,显示了符号学与现代西方各种理论结合后,在理论上所开辟出的新维度、取得的新建树。赵毅衡的《符号叙述学》,系统论述了符号学与叙述学的关系,并从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入手,对一般叙述学理论进行建构。在符号学构筑的体系下,抽象出叙述的最简定义,指出符号文本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一些符号被组织进一个符号组合中;此符号组合可以被接收者理解为具有合一的时间和意义向度。而最简叙述定义即在此基础上加上一条:这个符号组合必须有情节。这也就强调了人物参与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叙述定义包含着两个叙述化过程:有人物参与的变化,即情节,被组织进一个符号组合;此符号组合可以被接受者理解为具有时间和意义向度。很明显,最简叙述定义即是根据符号文本定义总结出来的,这个定义与我们长期以来所理解的叙述学定义在思考的角度上大相径庭,为我们从事符号学和叙述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在人文学科的研究中,打破固有模式,重新思考,提出新问题或者发掘研究问题的新思路是极其有价值的。这些独到见解的提出,也激发和鼓励了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入手去探究问题,对完善当今的学术和人文各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篇以符号学来探索叙述学的文章中,作者深入发掘存在于叙述结构中的“演示框架”,使叙述学的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符号学诸领域》汇集了符号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诸如《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哲学阐释学与符号学》、《精神分析符号学》、《伦理符号学》、《性别符号学》等,都是当代符号学理论建构中的热点问题,不少论述显示出深厚的学理和独到的见解。其中也反映出紧迫的问题意识,对许多新课题进行了自己的探讨,找到不足,并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体现出符号学对学术研究方法的革命性意义。

其次,该书汇集的众多学术成果,展示了符号学研究的新进展。《符号学诸领域》中所收录的论文,不少出自赵毅衡、孟华等著名符号学家之手,一大批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也颇具创新性,拓展了符号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批中青年学者不仅来自四川,还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在全国各地,如兰州大学的祝东、西北大学的张碧、贵州大学的张劲松、桂林科技大学的胡易容、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小英等。作者中还有佛教人士,如河南佛学院的续戒法师。这些学者将符号学理论运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得出了不少新的观点。《汉字符号学》、《术数符号学》、《“江湖世界”与符号学》、《唯识学与符号学》均具开拓意义;而产业符号学版块中的《广告符号学》、《游戏符号学》、《品牌符号学》等,则是在生产实践的领域进行符号学研究;还有《时装符号学》、《幸福感与符号学》、《电影符号学》、《流行歌曲符号学》、《网络文学符号学》等更就社会文化、流行时尚与艺术创作诸多领域进行符号学的深入思考,探究这些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和规律,见出符号学研究方法几乎无所不包的普适性。

作为本书主编之一的祝东博士,在书中发表了他的四篇论文,即《〈周易〉符号学》、《名墨符号学》、《孔孟符号学》、《老庄符号学》,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学阐发及对传统文化符号学研究现状的考察。对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比较,历学界历来争议颇多。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西方文化不具有可通约性,因为文化所根植的土壤具有极大的差异,许多貌似具有类同性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实有着其深层本质的不同。在此,我们必须承认,东西方之间的文化鸿沟是先天存在的,一味忽视差异而进行盲目比较会使这种研究成为浅层次的比附,同时也可能导致比较的泛化,造成所谓的比较文学“学科的死亡”。但正因为如此,当代学界更肩负着这样一种使命:探寻不同文明间的同与异,以判定文明间可通约的界限。如今越来越多相关领域的学者,比如曹顺庆等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并极力寻找解决此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有相当建树。在祝东的这四篇论文中,许多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论题,都由符号学的阐释方式得到了新一轮的解读。文章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成果,有些涉及文化背后的元语言问题,这无疑会促进东西方世界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相信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我们的学术研究一定可以取得一系列的突破性进展。在此,不能不说这种研究为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做了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尝试。

第三,作为一部学术论集,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对符号学的发展和流派以及中国符号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深远的理论渊源,从索绪尔、皮尔斯,到后来形成诸多流派,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符号学的研究中,符号诗学向来是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唐小林的《符号诗学》,系统介绍了符号诗学的源流,将符号诗学从索绪尔、皮尔斯等人为始的沿革串成一条线索,并分节详细论述了形式论符号诗学、结构论符号诗学、模式论符号诗学和解释论符号诗学的理论体系。不但讲解其中沿时序的历史发展,更从理论的自我突破和整合中寻找到了其内在的规律性。文章从这近百年的符号诗学发展中归纳出,符号论学的理论重心从“符形学”到“符义学”再到“符用学”转移,并最终走向了“三者整合”。由此,打通了符号诗学的源与流,对其历史发展的叙述简明而清楚,让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文章有史有论、史论结合,彰显出深厚的学理性。

该论集的序和跋分别由唐小林和赵毅衡执笔,对西部符号学派的发展和中国符号学研究90年的历史进行了评述。赵毅衡的跋《中国符号学九十年》,从“符号学”一词在中国的命名说起,讲述了符号学研究随着中国现当代历史变革中的动荡而潮起潮落的过程,也谈及当代学界中符号学的研究现状,不但梳理历史,还论及中国符号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中国符号学发展所具有的深厚传统和广阔前景。这是一位以几近毕生心力从事符号学研究的优秀学者对这门学科所作的一定程度的总结性描述,同时具有方法论和指导性意义。唐小林在序中介绍了西部符号学派的形成过程以及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为读者介绍了一个人才聚集、生机勃发的西部符号学派。这些学者们孜孜不倦的叙述体现出了本书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是其他只专注于罗列成果的学术论集所无法比拟的。

除此之外,从读者的接受角度来讲,《符号学诸领域》一书对众多刚刚进入符号学研究领域的年轻人以及专门从事各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符号学理论被称为“文科的公分母”,因其研究方法的普遍适用性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致力于符号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刚刚走进符号学研究殿堂的年轻人来说,符号学理论本身的复杂性与抽象性是这门学科难以掌握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由于符号学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所以若对西方现代理论没有足够的了解,想在符号学的大道上畅通无阻则更是难上加难。一些学者获取先进理论的途径有限,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与成果知之甚少,这直接导致难以摆脱自说自话或者被牵着走的困境。也有不少从事专项领域研究的学者,还在苦苦追求符号学方法应用于其科研项目的可行性方案。

对以上罗列出的关于符号学的研究的诸多问题,《符号学诸领域》一书都在解决困难上不同程度地给予了一些帮助。该书语言相对简明通俗,只要有一些学术基础的人基本上都能理解,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如前文所述,书中对西方理论渊源的引述、对符号学研究的历史及发展的归纳总结,都有助于学者分清源流,寻根溯源,进而对符号学理论形成整体而深入的把握。该书汇集了当前最新的研究课题与方向,展示了近期取得的各项成果,直接使读者对当今符号学研究的新领域有所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取得新的进展。而对致力于一些专门领域研究(特别是与生产实践、社会文化紧密结合的新领域)的学者而言,该书收录的一些相关文章正是符号学应用于这些学科领域研究的大胆尝试,这些尝试填补了符号学研究在某些领域里的空白,更能为许多学者打开思路,从这些成功的实践模本中找出新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另辟蹊径,有所作为。

《符号学诸领域》作为“中国西部符号学派丛书”之一,致力于推进符号学研究在诸学科领域中的普及与应用。在符号学备受关注的今天,这种对理论研究的实践与拓展,必将使学界深化认识乃至矫正某些视符号学理论为务虚空谈的偏见。事实上,符号学很实用,它几乎与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实践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方法论,符号学强大的实用性不仅体现为与诸多领域理论研究的高度结合,还体现在,即使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出发,它依然站在元理论的高度,为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供着哲学与逻辑的依据。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符号学理论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在如今追求物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也是《符号学诸领域》这本书所力图做到的。

与上述追求相适应,《符号学诸领域》走出了鲍德里亚式的对符号的一味批判,而显现为描述性、分析性、建设性符号学,在一个高度符号化的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存在的,当然可以是批判的;但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更需要理论上的说明和一套理论体系的支撑,否则人类还有什么可以生存下去的理由?作为意义之学的符号学,当然可以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简介:

苏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成员。

E-mail:miffy32464136372571@126.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