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收敛思维的比较性——杨澜的敏捷反应
收敛思维的比较性,就是确定一个目标,在现有达到目标的几种途径、方案、措施中,通过比较,寻找一个较合适的途径、方案和措施。
一位女主持人走上舞台时,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观众席上立刻传出一阵哄笑声。
怎么办?这位主持人的头脑中迅即闪现一连串应急方法:躺着不动,假装晕倒;爬起来,退到后台,要求换一位主持人;站起来,向观众道歉;站起来,向观众解释摔倒的原因;站起来,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按原定方案继续主持节目。
最后,这位主持人采用的应急方法是站起来,面对观众,大声说道:“我刚才为热心的观众所倾倒!”
观众席上的哄笑声立即为掌声所代替。
这样,由于主持人反应敏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选择较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体现了收敛思维的比较性。
当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杂志堆在你面前,你用什么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较好的杂志?
让我们先界定一下“好杂志”的概念。显然,每个人的取向和品味是不同的,对“好杂志”的评价标准也有差异,但大致的标准还是存在的,那就是为读者大众所接受、销量高、影响大,同时也赚钱的杂志。
挑选杂志的办法有很多,如看封面,看标题,看主办者,看主打文章和专栏文章,看撰稿人是否著名。还有一种俏皮的说法是:看你在急着如厕时的第一选择。
但也许最简便也最有效的办法是:看杂志上刊登的广告。你会发现,在印刷精美、价格较贵、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刊登的往往是国际国内著名大公司的广告或是一些名牌产品的广告,这些广告制作精良,美轮美奂,有时你甚至无法把它们与杂志内容区分开。好的杂志、好的广告、好的公司或产品,从这个小例子上就可以发现马太效应。
还有一些杂志,也许销量不大,但由于具有高档次、权威性而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如一些经济类刊物),也会刊登精美的大广告。注意:由于目标群众不同,广告也不同,很少有香水、化妆品、女人服饰之类,多是新型办公用品、名品轿车和豪华住宅等。这类杂志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一种“身份”“品位”的象征,不啻在告诉人们:这是专门为少数“精英”人士服务的。
再来看大量充斥市场的趣味恶俗、品位低下的杂志。你会发现,上面的广告不但杂乱无章、五花八门,而且所宣传的产品也往往值得怀疑。如果你翻开一本杂志,首先看到的是治疗癌症或脚气的神奇药物,然后是“快速致富”信息,接下来一页是某“风水大师”为你测定吉凶祸福,那么你就可以把它扔在一边了:这一定是本垃圾杂志。
因此,根据杂志刊登的广告判断杂志的档次和品味不失为比较可靠的方法。
创新的过程一般都从发散思维开始,但发散思维并不都是正确的、最佳的,因而又必须进一步加以分析和比较。据说古代京城画院,曾用“深山藏古寺”这一诗句来考应试的画师。结果有的画成深山里林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寺庙;有的画的是密林深处露出寺庙的一角;也有的画林木上空高高地飘着一幅幡,等等。但这些画均未被选中,因为都没有抓住一个“藏”字。既要让人看出有古寺,又要“藏”,这是一对矛盾。有一位画家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他的画,山峦起伏,林深树密,在画上找不到寺庙,但在山间小道上可以看到有一个小和尚挑水上山。比较其他画师,显然,这位画家的想象新奇而又合乎要求。
宋代著名才子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情趣相投,经常唱和酬答,结伴游玩。一次,四人游一寺院,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句的最后一字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四人便商议要为这个字补缺。
苏轼才思敏捷,稍加思索,率先吟道:“林花著雨胭脂润。”黄庭则吟:“林花著雨胭脂老。”秦观紧接着说道:“还是‘林花著雨胭脂嫩’为妙。”佛印修行到家,缓缓念出“林花著雨胭脂落”的诗句。
所补的这四个字,孰优孰劣,四人争得面红耳赤,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寺院老方丈见状,急忙找到原诗查对,原来最后一字为“湿”,四人面面相觑。仔细玩味,觉得还是“湿”字更好。一个“湿”字,将“润”的形象,“老”的衰情,“嫩”的色质,“落”的姿态都包容了,熔形、情、色、态于一炉,将“林家著雨”的意境准确、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四人无不叹服杜甫观察事物的细致,遣词炼字的匠心。
由此可见,要表达一个意思,可选用的词不止一个。通过反复的推敲、琢磨,找出表意最准、最生动形象的那个字或词,这便是这则趣闻给我们的启示。
为训练收敛思维的比较,我们选读了一些文章。且看朱国勇的《请爱陌生人》。
2009年初,中国红十字总会面向全国招聘一名副处级工作人员,并公开承诺重能力不重学历,重人品不重资历。
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政审、体检,只有三人进入了面试,由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海京先生亲自主持面试。
面试开始了,在问答与抢答环节,三个年轻人思维敏捷、沉着大方、见解独到,真可谓是一时俊杰,难分上下。听到精彩处,王海京秘书长也不禁频频点头,面露赞赏。
最后一道题,播放的是一段视频:一个年轻靓丽的姑娘,轻扬着马尾,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大卡车疾速冲了过来。眼看看惨剧就要发生,她旁边的一个小伙子猛扑过来,推开姑娘.自己已倒在了血泊当中。
王海京秘书长说:“这是1999年发生在山东济南的一场真实的交通事故。现在请你们要根据画面中的蛛丝马迹,来判断这个小伙子与这位姑娘是什么关系。”
短短三分钟的视频,就想判明两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可真是有难度啊!
第一个年轻人想了想说:“他们是情侣关系,你看他们的上衣,分明是一套情侣装嘛!”
第二个人回答:“他们是兄妹关系,我注意到了他们的鼻梁上都有一道明显的皱纹,现代医学证明,鼻梁上的皱纹都是遗传因索造成的。”说着,他颇为得意,这个发现可不是谁部能观察到的。
王海京秘书长笑了,“你真细心啊,这么微小的细节都能注意到。”说完,他把探询的目光投向了第三个年轻人。
“很抱歉,我实在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第三位年轻人显得有点窘迫,有点语无伦次。前两位年轻人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庆幸少了一位竞争对手。
“但我宁愿相信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第三个年轻人顿了顿接着说,“在这危急关头,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又何必一定是情侣或兄妹呢?”
听了这个回答,王海京秘书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过来用力握着第三位年轻人的手,真诚地说:“欢迎你的加入。”
其实这是一道心理测试题,目的是测试应聘者潜意识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也是一个人不加修饰最本真的意识。
是啊,亲情温馨,爱情动人,但是说到底,这些都是小爱,是一己之爱。而相信陌生人之间也能无私奉献的人,是心有大爱的人。红十字会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心有大爱的工作人员。
而只有当爱惠及陌生人时,才是大爱。只有对陌生人充满爱与善意,社会才能变得高度文明、更加美好。我们把爱惠及陌生人时,往往也不知不觉成就了自我。
再看《北京奥运会的口号的诞生》。
中国有五千多年悠久的文化,有异常丰富的语言积淀,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怎样发挥出汉语的妙处,既把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的精华表达出来,又和世界接轨,这是个最大的难题。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必须是国际性的、世界性的,不但符合我们国内民族的需要,更要适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需要,能够受到广泛的欢迎。如果把握了口号的契机,那么,就可以向世人展示,中国不仅仅是大门开放了,WTO开放了,有形的东西和世界已经融合了,而且精神的融合可能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应征的有21万条口号,最后入围的10条是:①四海一家,共创未来;②四海一家,和谐共荣;③传承文明,和谐共赢;④传承文明,共享奥运;⑤奥运永恒,四海同心;⑥和为贵;⑦每个人都是胜者;⑧四海之内皆兄弟;⑨亿万人的梦想;⑩照亮通往和谐之路。到第三阶段论证的时候,开了很多的座谈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比方说第一条,“四海一家,共创未来”,当时很多人认为比较好。征求国际奥委会的专家意见,他们认为这个口号相对来讲中国化了一点,所以最后否定了。“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边的一些思想精华,但是不太像口号,更像一种哲理。以上这些思想,如果翻成英文告诉世界,很难找到对应很好的英文词语被大家理解。苏珊女士曾经把“和为贵”给外国朋友们翻译过,他们说你要用这个口号,一看就是中国的,而且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永远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思维状态,看不到21世纪的中国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最终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非常简洁、有力,寓意深刻,朗朗上口。口号不仅体现了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实质,奥林匹克运动就是要通过这个运动来促进和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且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为贵,天人合一。
我们曾采用下述材料作文。有一则阿拉伯寓言:湍急的河上有一条小船渡河,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哲学家问:“你学过历史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摇了摇头说:“那你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哲学家又问:“你学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阵狂风刮翻了船。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则寓言,可以提炼如下观点:人无完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见人有难,不能袖手旁观;对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学习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比较之后,其中最佳观点是最后一个选项。虽然其他观点都能与寓言沾边,但最后一个观点却是对哲学家理论脱离实际,只知背诵书本条文的嘲讽。
我们曾采用一道国外的测试题: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A驾车在一乡村中驶过时,有三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陌生老太太,一个是救过自己命的医生,一个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漂亮女郎,而A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问:A第一个应该搭载谁?
一位学生回答如下:从感情上说,我觉得应该先搭医生,医生是救过自己命的人,知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第二个是妙龄女郎,因为这个夜晚对于爱情确实是一个天赐的机会;如果有时间的话自然要返回来搭载那位老太太,因为她毕竟有病在身,何况年纪又那么大。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最终选择一定是:与医生和妙龄好女郎讲清楚,请求他们的原谅,让我先送有病的老太太走。
但答案却出乎意料,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陪心爱的女郎一起等公共汽车。
不得不承认这个答案比所有的选择都高明:既报了恩,又做了好事,还能有机会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真是一举三得!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实名制问题又一次掀起热议,在一场“互联网实名制利(弊)大于弊(利)”的辩论赛中,正方认为实名制会带动互联网更好的发展;而反方认为此举弊大于利。
正方:“互联网在当下社会而言,立一则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是必要的,否则,庞大的互联网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权责都无的放矢。”
反方反驳:“请正方不要错误理解我方意图,我们并不反对互联网要加强管理,但管理并不意味着实名制就是最好的办法,二者含义明显不同。我们反对实名制原因有二。其一,你也说到‘权责’,可现实中我们只看见‘管理法规’对公众‘责’的要求,却看不见‘权’的体现,这公平吗?其二,当下传统的舆论监督手段普遍乏力,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大众有力的监督武器,严格的实名制会不会在客观上造成‘意见箱挂在受监督者脖子上’的场景,那样,谁还敢去监督和揭发?试想,如果只允许‘正确的信息’传播,那么,掌握‘正确’的话语权的是谁?谁又有权决定谁是‘正确’的呢?所以从现实状况而言,与之配套的制度并不完善,凭空的实名制结果必然是弊大于利。”
正方企图给反方扣“反对管理互联网”的帽子,被反方直接揭露。反方的反击并没有对正方的提法做太多争辩,而是把双方的主张和后果进行了比较,把目标瞄准了“实名制”在现实中实行还存在短板,与现实社会人文环境是不相符的。这样的比较之后既形成了有力的回击,又获得良好的现场攻击气势,一举两得。
我们经常做的选择题也是在训练收敛思维。例如,下面四组词语有某种对应关系,请你找出最适合句子意思的一组,分别填在空白处,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______之于拘泥,好像豁达之于______。
A.淡泊——放纵
B.顽固——纵恣
C.保守——爽朗
D.株守——内向
答案:C所选之词与句中对应词构成同义关系。
(2)______之于国家,好像零件之于______。
A.土地——钟表
B.家庭——生产
C.主权——机器
D.个人——机器
答案:D所选词与句中对应词构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______之于成功,好像懒惰之于______。
A.读书——挫败
B.努力——失败
C.期望——失望
D.失败——挫折
答案:B所选词与句中词有对应因果关系。
(4)______之于阴影,好像资金之于______。
A.本体——信用
B.太阳——货币
C.太阳——平衡
D.幽灵——信誉
答案:A 所选词与句中对应词构成实与虚的关系。
附文1:
蔷薇的启示
张玉庭
一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
那么你呢?你是哪一个?
二
路边的蔷薇热烈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入迷地看着。
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手被刺出鲜血。
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
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
当晚,三个人都做了个梦:第一个人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救命;第二个人对着梦中的蔷薇无奈地叹着气;第三个人则被花的明媚簇拥着,在梦中,他听到了蔷薇的笑声。
三
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
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回答:“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之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唯有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三个步行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蔷薇,表现了不同的态度。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赞赏第三个步行者,因为他拥有乐观的态度,谨慎的方法和远大的抱负。这里运用的就是收敛思维。
“蔷薇”启示我们不要因为它的尖刺而放弃摘取美丽,让我们巧妙地摘下生命中那朵心爱的蔷薇吧!
附文2:
我选金钱
罗 菁
如果有位神仙让我在金钱、官职、书和良药中选一样,那不用考虑了,我会立刻回答:我选金钱!有了钱,书与良药不就唾手可得了吗?至于官职,看看美国大选就知道了,哪位总统候选人不是百万千万的富翁,反倒是没钱的就只有当选民了。
不过,也许我的金钱论还没来得及展开,就立刻有人站出来指着我的脊梁骂:“简直世俗小人!满身铜臭气!我看你也只剩下钱了!”且慢,请息怒,请听我慢慢道来。
小时候看过阿凡提与坏鸟的童话故事。坏鸟问阿凡提:“钱和良心你选什么?”阿凡提回答:“我选钱。”坏鸟嘲笑他:“你真是个势利小人,换了我一定选良心。”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人总是想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我有良心但没钱,所以选钱,而你选良心是因为你没有良心。”我常常想起这个故事,除了佩服阿凡提的睿智,更多的是体会其中的意义。
如今,摆在我面前的不是同样一道选择题吗?从小到大我都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因此我并不担心选择金钱后,会贫穷得只有金钱,起码我还有颗永远对知识好奇的心。从小到大我都爱蹦爱跳,健健康康,因此,我并不担心不选良药会失去健康,更不可惜失去那会让人返老还童的神药,因为我正值18岁青春年少。我从小到大当过大队长,当过班长,当过学生会主席,也算过足了“官瘾”,深知要做个好干部,委屈多多,烦恼多多;更深知真正的官场中“孔繁森”太少,“王宝森”太多。像我这般直来直去不会伪装的人,还是当完学生干部就到此为止吧!因此,我唯一缺少的是钱!从小到大没有太多钱可以买女孩子的小玩意儿,没有太多钱可以去四处旅游开阔视野,甚至没有太多钱买到我喜欢的每一本书。从小到大我知道家乡穷、西部穷、祖国穷!与当年的吴士宏一样,这样的穷日子把我穷怕了,我再也不想过了。
然而,我又与吴士宏不同。当初吴士宏进外企时理想只有一个:多挣钱。而我却有高远的理想。我不仅想改变自己,还想改变家乡,改变西部,改变祖国。然而没有钱,这一切都是空谈。如果没有钱,我顶多可以做个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的人,就如同现在一样。可我并不满足,因为恩格斯说,每个人在抨击社会现实时,都应想到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不仅要说,更要去做。有了钱,我才可以在西部山区办几所希望小学,让西部早日走出封闭;有了钱我才能多办实业,让更多的下岗职工不至于空唱刘欢的《从头再来》;有了钱,我才可以去美国股市潇洒走一回,如同美国投资家在香港赚到几十亿一般,也狠狠地赚回美国人的钱,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如此美丽的蓝图在我心田勾勒了一遍又一遍,但我明白一切的基础是我拥有钱。因此再一次告诉那位好心的神仙:我选金钱!
然而,世界上没有神仙,我等不到天上掉金块了;比尔·盖茨把钱转到我的账户上,估计也等不到了。所以最后还是要告诉自己,少做金钱梦,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实现理想!
运用收敛思维通过对金钱、官职、书和良药的比较,罗菁同学“我选金钱”,但绝对不俗气,而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选择。
附文3:
清晰你的人生目标
崔修建
哈佛大学的一个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曾经对数百名智力、家庭、学历、生活环境等综合条件相差无几的年轻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关于人生目标明确度与长度的统计结果如下:27%的人没有人生目标;60%的人有模糊的人生目标;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人生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人生目标。
25年后,该课题组对当年接受问卷调查的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当前的生活状况,与他们当年的人生目标调查情形联系极为密切,密切得颇为耐人寻味。
当年占3%的人生目标清晰而远大者,在随后的25年中,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其中有的还遭遇过令人难以想象的人生挫折,但每个人都不曾改变过自己当初的人生目标,他们朝着自己年轻时选定的人生目标奋斗不止。结果,他们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当年占10%的那些人生目标清晰却短暂的人,各自经过一番努力拼搏后,大都拥有了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如教授、医生、工程师、部门经理等,他们如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事业和生活状况都在稳步上升。
当年占60%的认识目标模糊者,在后来的日子里大都没有进取的动力,喜欢随遇而安,虽然大多数人都拥有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大多较为平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可言。
而剩下的那27%当年没有什么人生目标的人,25年后几乎不约而同地沉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许多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窘迫,情绪低落,常常自怨自艾,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主持这一课题研究的比尔·坎贝斯博士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深切地总结道:“其实,有些问题非常简单,赢得人生的辉煌,最重要的便是拥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那些旗帜一样飘扬在每个人生命旅途中的目标,越是远大而清晰,越能够激发人们奋斗的热情,越能够促使人们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潜力。”
是的,无论是眺望历史,还是打量现实,我们都会十分容易地发现:那些业绩卓然的成功者,原本综合素质与众人并无多少明显的差异,只是他们因心中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有了梦想热烈的召唤,从而有了顽强拼搏的激情,有了不断进取的坚韧,有了虽经坎坷依然坚定向前的执着。最终,他们才拥有了令人羡慕的骄傲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