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学模式理论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大学英语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也势在必行。研究表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数量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骤增使得英语教师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未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英语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考核测试手段单一”等。为了探索中国英语教学的规律,体现“做中学”的教育指导思想,解决“中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教育部于2002年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之一是重新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大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根据最新《要求》,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在课程设置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要“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同时在教学模式部分也提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新的《要求》还特别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于以上精神,结合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已有资源,我们开设了“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这样一门大学英语实践性课程。
“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本书中亦称“研究型”课程)的核心是研究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基于以下教学理论和方法: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它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其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张在老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概而述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
建构主义思想自皮亚杰以来,在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虑和反思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虽然各流派在对知识、学习、教师和学生等问题上看法有许多共同处,因而其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各观点侧重点不同,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步骤也不一样。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有: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随机进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
2.研究性教学理念
研究性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包括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的开创者皮亚杰和社会建构主义奠基人维果斯基都一样重视学习的认知过程,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他人“给予”而被动接受和使用的过程。“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涵着双向结构。”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的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研究过程上两者都要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这样一个基本的研究程序。在这里知识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的结论要经过学习者主动的思考、求索和探究。”可见,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性学习,思维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外语是学会的”,“学”在这里是研习的意思。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倡导研究性教学理念,应该说是为内容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众所周知,外语是一门工具性质的学科,而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就更显突出。由于没有实质的教学内容,没有像高考这样重要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因而就变得枯燥又机械。只有研究性教学,才使大学英语教学第一次有了真正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完成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外语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
但是研究性教学又不是完全淡化外语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信息获取、问题分析、精确讲说、书面写作等过程更能培养学生把外语作为一门工具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性教学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又有别于英语专业的研究性教学。英语专业的研究型教学是对英语语言学、文学和英语文化等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大学英语的研究性教学是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题目可以是人文社会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的,这样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举多得。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设置了类似的“研究型”课程,其共同点是:(1)重视知识的掌握,但更注重学习的方法;(2)强调主动学习;(3)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的揭示是从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意义的角度加以描述,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是个人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创立的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了10条学习原则:(1)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有意义的学习就发生了;(3)当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有抵触情绪;(4)学生处于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却鼓励自我评价的情况下,就可以消除由于嘲笑和失败带来的不安;(5)当学生处于没有挫败感却具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就能以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方式去感知书本上的文字和符号,区分和体会相似语词的微妙差异,换言之,学习就会取得进步;(6)大多数有意义的学习是边干边学、在干中学会的;(7)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时,就会促进学习;(8)学习者自我发起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最深入,也最能持久;(9)当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时,就会促进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10)现代社会最有用的学习是洞察学习过程、对实践始终持开放态度,并内化于自己的知识积累。简而言之,人本主义理论主张废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是在于使学习者感到学习具有个人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精神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认知是彼此融合、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习者两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的互相沟通、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以教师向学习者提供知识材料的刺激,并控制这种刺激呈现的次序,期望学习者掌握所呈现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迁移效果的过程。由此可以理解,教学也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输入讲解为主要方式的活动了。要使整个学习活动富有生机、卓有成效,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入其内在情感世界,以师生间的全方位的互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这不同于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4.后现代主义教学观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是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开放性、超前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读书》杂志上,1985年美国杜克大学的弗·杰姆逊教授在北大开了名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专题课,在此之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而言,它是对现代主义所崇尚的总体一致性、规律性、线性和共性及追求中心性的排斥,主张以综合、多元的方式去建构,具有非中心性、矛盾性、开放性、宽容性、无限性等特征。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表现在:
(1)在打破“完人”教育目的观的同时,后现代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目的观。他们主张学校的教学目的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特殊性的人,造就具有批判性的公民。
(2)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的课程观是唯科学的、封闭的。多尔从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出发,吸收了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把后现代主义课程标准概括为4R原则,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及严密性。
(3)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自组织是一个通过系统内外部诸要素相互作用,在看似混沌无序的状态下自发形成有序的结构的动态过程。
(4)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认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知识传授的中心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教师是话语的占有者,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受到了压制,故后现代主义认为,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影响下,知识的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终端技术和新的语言规则。师生关系中,教师从外在于学生的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教师的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他是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
(5)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评价要求实施普遍的关怀,着眼于学生无限丰富性发展的生态式激励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每个个体都各得其所,始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强调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差异的平等观,即使用不同标准、要求,评价不同的对象,主张接受和接收一切差异,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多样性。
5.学术英语教学理念
学术英语也是近来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到的一个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它是针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盛行了几十年的基础英语提出的。基础英语的教学重点是语言的技能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而学术英语分为两大类:一般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前者主要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的学术交流能力,后者主要涉及工程英语、金融英语、软件英语、法律英语等课程。
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既区别于以往的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英语,也区别于大学高年级全英语的专业知识学习或者“双语教学”,当然也区别于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人文学科方面的专业英语。它是基础英语的提高阶段,即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规则和词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后,为他们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做好语言、内容和学习技能上的准备,是在大学基础教育阶段为今后全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