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研究成果述评
一、优化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二语习得理论、认知理论等相结合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创建了以“小班面授的课堂教学、网络/计算机英语课程自主学习、网络/面授辅导答疑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推崇“学中做,做中学”、“教以习得”、“学以习得”的方法论,将“任务型”、“研究型”和“团队式”训练方式作为英语应用型技能培养的主要手段。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细化教学手段,突出英语听说为主的教学目标,结合单元主题将教学重心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人机互动上,强化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场景模拟、对话与讨论、辩论与演讲等教学技能的应用,以达到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二、多课型的大学英语高级别课程
为适应大学生英语学习“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需要,不断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1—4级基础课程分级教学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全面均衡发展,通过网上立项招标的方式,采用项目资助等激励措施,为学生开设4级后必修课和22门高级别选修课,包括应用技能类课程,如学术英语口语等;专门用途类课程,如科技英语写作等;人文素质类课程,如赏析型课程等;双语类课程,如双语物理等。
三、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英语“研究型”课程
在2005年小规模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全面推广了短学期应用型研究课程。该课程以中西方文化对比或校园生活等为主题,让学生组成团队开展研究型学习。学生利用外语学习中心的外语教学资源库,分头查询资料,收集分析数据,展开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术讨论,完成论文写作,最终借助PPT以小组演讲的形式汇报展示研究成果,使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学术研究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课程结束后,通过推选和自荐方式,遴选20个优秀团队,再通过决赛遴选全校“十佳团队”。该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应用型、研究型英语学习的热潮,88.1%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该课程的学习,87.3%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顺利,成员能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研究任务,86.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学术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对后续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大有帮助。
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依托网络环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为课堂教学、课外自学、辅导答疑的有机结合。教师将教学资源放在助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学生完成网络版听说系统的自主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教师面授辅导或在线回答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传授自主学习策略,激发创造性思维。
五、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保证了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推广。2008年,我院成立了第二课堂活动中心,调动和发挥学校各方力量,制定统一的活动计划和实施标准,组织、策划、引导具体的第二课堂活动,聘请中外专家,安排英美文化知识讲座(系列),以及英语学习策略讲座;每周安排3—4次英语原版电影欣赏;根据各个级别不同的教学要求,定制英语电台节目表,滚动播放;定期举行各类竞赛活动,选拔选手参加省级、国家级的英语竞赛;举办英语晚会,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多样的英语节目,如英文歌曲、英文小品、音乐剧等等,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和实践的宽广平台。
六、创建教、学、管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为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常态化,探索并创建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教、学、管”集成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方在教学观念上的认同感,明晰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的责任和权利,促使三方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调动三方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三方相互支持和监督的机制。凭借网络平台,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和选择教师的制度,实现学生和教师评价方式的理性化和多样化管理,确保教改成效得以持之以恒。
七、分级教学及学生选课选教师制度化
为体现“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教学需要,实行了基于学分制的分级教学和学生自主选课、选择教师的制度。新生入学后参加分级考试,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分别进入校一级至四级学习;每位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选择他所喜爱的老师上课,并可根据每学期前两周听课情况自行申请改选老师。
八、依托网络环境实现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改变了单一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中心拥有完善的测试题库,通过无纸化测试,学生可以在提交答卷后即时得到成绩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测试的数据,记载分析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并计入最终考核;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过程与结果可以量化计入最终考核;教师还可以监控学生的网上自主学习进程,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九、凭借网络通道推进教师评价方式的理性化
大学英语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变革对原有的教师评价模式提出挑战,师生之间交流模式的拓展与改变,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教师在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何纳入考核,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教务处每学期组织学生网上评教,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作统一加权处理后得出具体量化指标,作为教师教学评估参考依据之一;在外语助学平台的教学管理模块中,设置了新的评价指标,如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学率、对共享资源的贡献率以及共享资源的利用率等,以此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十、打造一支学习型和教学研究型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
为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模式对教师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借助网络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素养。将网络环境下教师职业发展作为师资在职培训的重点,与网络公司合作,定期培训全体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方法。所有教师均设立了自己的教学网页,借助于网络平台,与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学校的支持下,自筹资金建立近200万元的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教师在职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和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外高校学习进修、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聘请1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兼任东南大学外语学科的兼职教授,邀请十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丰富了学术活动内容和形式。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努力实践“工作研究化、研究成果化”,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科研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了师资队伍的结构性调整。过去的四年中,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在全国高层次学术刊物(CSSCI期刊源)上共发表论文75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8个,主编和参编出版了四个系列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共30册,研制3套大学英语助教型多媒体课件,并于2006年获得江苏省高校多媒体课件竞赛一等奖。大学英语教学团队2008年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9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董昊悦,高传喜.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8(10):24-25.
[3]陈美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要素研究3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33-36.
[4]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10-17.
[5]何自然.外语是学会的[J].外国语,2003(2):51-56.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Rogers,C.R.Freedom to Learn for 80’s[M].Columbus,OH:Merill,1983.
[8]刘宣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0-93
[9]李晓梅,王文峰,武建芳.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0(1):71,91.
[10]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11]张炳阳.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N].光明日报,2007-3-1(11).
[12]肖礼全.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外语教学,2004(1):67-71.
[13]张福勇.浅谈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外语研究,2004(6):60-63.
[14]刘贵芹.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79-282.
[15]Graddol,D.2006.English Next[M].London:Latimer Trend&Company Lt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