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典词的文化内涵

语典词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语典词的文化内涵一个时代的词汇,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下面我们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对语典词所拥有的文化内涵作一些具体的说明。这一点在语典词上的反映,便是利用先秦经典中与孝有关的文字,创造了形形色色有关孝道的语典词。(二)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语典词为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感激,中古时期的人们创造了数量众多的与之相关的语典词。

第四节 语典词的文化内涵

一个时代的词汇,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语典词的创造与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古时期文化的特点。语典词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中古时期人们在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具体情况。如前面所说的有关利用《周易》、《老子》等哲学经典形成的大量语典词,可以看出,中古时期,特别是三国、六朝时期,人们对这些哲学经典的崇尚。而有关帝王的众多语典词,足以表现人们对君主的美化乃至神化。下面我们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对语典词所拥有的文化内涵作一些具体的说明。

中古时期伦理道德方面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崇尚孝道。这一点在语典词上的反映,便是利用先秦经典中与孝有关的文字,创造了形形色色有关孝道的语典词。

(一)称呼父母的语典词

称呼养育自己的父母,用“父母”、“父”、“母”这样的名称,并没有多少感情的色彩,因此,中古时期的人们,利用先秦经典,创造出了不少“父母”的代称,以此寄托对父母的深厚感情。本书上文揭示的“岵屺”、“屺岵”、“怙恃”、“圣善”等都是其例。

(二)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语典词

为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感激,中古时期的人们创造了数量众多的与之相关的语典词。除了上文提到的“顾复”等词外,还有不少类似的例子。

[例一]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句,后人因以“劬劳”作为语典词,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赞美之情。例如唐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

建中初,德宗皇帝念臣亡伯位高无后,以犹子之义,命臣继绍,仍赐臣名。嗣袭虽移,孝思则在。上荷君命,永承继绝之宗;中夺私恩,遂阻劬劳之报。岁月旷久,情礼莫伸。(《白氏长庆集》卷六一)[2]

[例二]生鞠

《诗经·小雅·蓼莪》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一句,后人遂据以组合成“生鞠”一词,表示父母的养育之恩。例如宋郑侠《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

慈乌于反哺,知以报生鞠。学术不寸施,犹之玉韫椟。(《西塘集》卷九)

[例三]免怀

《论语·阳货》有“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人遂用“免怀”表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例如宋夏竦《辞起复知制诰表》:

蒙慈幼之育凡四十一年,报免怀之恩止二十七月。(《文庄集》卷五)

(三)表示奉养父母的语典词

孝子对自己父母的奉养,不仅是要在起居饮食上给以足够的关心,还要在精神方面力求父母愉悦,中古时期的很多有关奉养双亲的语典词,都反映了这样的内容。

[例一]菽水

《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中古时期的人们以“菽水”为词,表示对父母的奉养,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照顾父母的饮食,实际则蕴含了“尽其欢”的意思。例如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

嗟乎!不有居者,谁展色养之心;不有行者,孰就扬名之业。笾豆有践,菽水尽心。(《王子安集》卷七)

[例二]婉愉[3]

《礼记·祭义》有“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后人从中组合出“婉愉”一词,表示以和颜悦色侍奉双亲之义。例如宋胡寅《戏彩堂记》:

侯之婉愉乎斯堂,是诚足乐矣,而闻之者犹以为未究侯之志焉。(《斐然集》卷二〇)

[例三]色养

《论语·为政》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比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后人根据这段文字,组成“色养”一词,表示以恭敬的态度侍奉父母,不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生活,还要在精神上让父母愉悦。例如《晋书·山涛传》: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

[例四]温凊

《礼记·曲礼上》有“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人遂以“温凊”为词,表示子女对父母生活的关心。例如《宋书·谢瞻传》:

弟,字宣镜。幼有殊行,年数岁,所生母郭氏久婴痼疾,晨昬温凊,和药捧膳,不阙一时,勤容戚颜,未尝暂改。

[例五]定省

典源与上例同。后人以“定省”表示侍奉父母起居。例如《晋书·卢志传》:

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例六]喜惧

《论语·里仁》有“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的意思是父母年纪大了,做子女的心里一是为其高寿而喜悦,一是为其衰老而担心。后人据此组成“喜惧”一词,表示父母年高,蕴含了子女对父母身体的关心之情。例如宋杨亿《致政李殿丞豫章东湖所居涵虚阁记》:

涵虚阁者,致政李公考盘之所也。李公挺生民之秀,负王佐之才,决科广庭,文雅第一,从政剧邑,吏人不欺。以太夫人在喜惧之年,有羸老之疾,拜书北阙,求养南陔,天子嘉之,恩礼尤异。(《武夷新集》卷六)

(四)悼念去世父母的语典词

对去世父母的追思悼念自然是孝的表现,除了本书前文提及的“何恃”、“何怙”、“失恃”、“失怙”、“靡瞻”等词外,这一类的语典词还有不少。

[例一]凯风

《诗经·邶风》有《凯风》篇,毛诗序称其为“美孝子也”。后人因取“凯风”为词,表示对去世父母的追思与怀念。例如宋刘攽《赠魏郡太君制》:

具官某母氏积善在躬,钟福覃后,克有令子,进居法从,既启汤沐之封,足尉凯风之念。……尚惟幽穸,歆此殊休。(《彭城集》卷二〇)

[例二]寒泉

《诗经·邶风·凯风》有“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因其诗是赞美孝子之诗,后人因取其中“寒泉”二字,作为对去世父母的追思之词。例如《宋书·殷景仁传》载景仁议:

苏夫人阶缘戚属,情以事深,寒泉之思,实感圣怀,明诏爰发,询求厥中。

[例三]蓼莪

《诗经·小雅》有《蓼莪》篇,毛诗序称其诗咏“孝子不得终养尔”,后人以“蓼莪”为词,表示悼念父母之意。例如《晋书·杨骏传》:

永宁初,诏曰:“舅氏失道,宗族陨坠,渭阳之思,孔怀感伤。其以蓩亭侯杨超为奉朝请骑都尉,以慰蓼莪之思焉。”

[例四]匪莪

《诗经·小雅·蓼莪》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一句,后人取其中的“匪莪”作为语典词,表示思念去世的父母。例如唐陈子昂《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

太夫人以眉寿薨,时君年巳七十二矣。礼以饮酒,而君绝浆;虞以降哀,而君泣血,在疚,栾棘其心,新谷未升,匪莪以殒,以某年青龙癸已薨于某里第之正寝,孝之终也。(《陈拾遗集》卷六)

[例五]衔恤

《诗经·小雅·蓼莪》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后人取其中的“衔恤”,用作表示为父母守丧、悼念父母之意的语典词。例如汉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

维光和七年司徒袁公夫人马氏薨,其十一月葬。哀子懿达、仁达衔恤哀痛,靡所写怀。(《蔡中郞集》卷六)

[例六]不造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有“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据毛诗序及郑笺,则此诗以周成王口吻写成,其中所谓“不造”,是指周武王去世一事。后人遂据此以“不造”为语典词,表示父亲去世之意。例如三国魏嵇康《幽愤诗》: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文选》卷二三)

[例七]在疚

典源同上。后人取“在疚”为词,表示居丧悲痛之义。例如《宋书·袁淑传》载世祖诏:

袁淑以身殉义,忠烈邈古,遗孤在疚,特所矜怀,可厚加赐恤,以慰存亡。

[例八]维则[4]

《诗经·大雅·下武》有“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后人据此以“维则”表示对父母的怀念。例如宋夏竦《代丁相公贺元德皇后祔庙礼毕表》:

百官承式,奉徽册以惟寅;万世不祧,致明禋而永穆,丕显奉先之礼,茂昭维则之思。(《文庄集》卷一〇)

(五)表示继成父业的语典词

《论语·学而》记孔子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礼记·中庸》又记孔子言:“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在古人看来,能继父之志,承父之业,正是孝的重要表现。中古时期的人们因此创造了一系列的语典词,颂扬这种孝的方式。

[例一]堂构

《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人遂以“堂构”喻父业,或表示继承父业。《后汉书·章帝纪》载章帝诏:

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底绩远图,复禹弘业,圣迹滂流,至于海表,不克堂构,朕甚惭焉。

又如《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孙)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例二]构堂

典源同上,表示父业。例如《旧唐书·高宗纪赞》:

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例三]肯堂

典源同上,表示继承父业。例如宋杨亿《故陇西彭君墓碣铭并序》:

夫人武寕章氏……前君而亡,坟未宿草。嗣子歆承诗礼之训,挺岐嶷之姿,未及胜冠之年,已负肯堂之志,趣向远大,意行瑰琦。(《武夷新集》卷八)

[例四]肯构

典源同上,表示继承父业。例如宋胡宿《李玮可起复云麾将军保州团练使制》:

属遘亲丧,例推权制,用正军团之秩,兼升环卫之名,式慰孝思,俾参朝请。庶几进见,特示眷怀,勉遵肯构之规,宜亮夺哀之意。(《文恭集》卷十八)

[例五]析薪

《左传·昭公七年》有“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丰)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后人据此以“析薪”指称父业。例如汉蔡邕《祖德颂》:

析薪之业,畏不克荷。矧贪灵贶,以为已华。(《蔡中郞集》卷三)

[例六]薪构[5]

也有人据上举《左传·昭公七年》与《尚书·大诰》的内容,分别取其中的“薪”与“构”,组成语典词“薪构”,表示父业。例如《隋书·许善心传》:

先君昔在前代早怀述作凡撰齐书为五十卷……善心早婴荼蓼,弗荷薪构,大建之末,频抗表闻,至德之初,蒙授史任,方愿油素采访,门庭记录,俯励弱才,仰成先志。

[例七]干蛊

《周易·蛊》有“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王弼注:“以柔巽之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后人组成“干蛊”一词,表示继承父业之意。例如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勅撰》:

有子十人……皆早闻诗礼,不坠箕裘,万石君之子孙,世惟朴谨;薄太后之兄弟,人言退让,承家干蛊,未易可量。(《小畜集》卷二八)

[例八]箕裘

《礼记·学记》有“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人以“箕裘”表示父业,蕴含了对父业的赞美。例如唐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嗣子某官等,诗礼预闻,箕裘早学。生则尽其养,刘殷积粟于七年;殁则致其哀,唐颂绝浆于九日。(《盈川集》卷六)

[例九]裘箕[6]

典源同上,表示父业。例如《走笔送僧义冲》:

冲师名家子,少年习裘箕。谈吐霏木屑,落笔皆珠玑。(《攻媿集》卷二)

[例十]弓冶

典源同上,表示父业。例如《旧唐书·赵道兴传》:

太宗尝谓之曰:“卿父为隋武候将军,甚有当官之誉。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

[例十一]裘冶[7]

典源同上,表示父业。例如宋洪适《代上宰相书》:

重念某寅缘世及,饕窃禄仕,虽裘冶之绪不敢废,而材智驽下,不能见颖,滥巾王官,庇身大邑。(《盘州文集》卷五一)

[例十二]弓裘

典源同上,表示父业。例如唐宪宗《讨镇州王承宗德音》:

太尉武俊顷因多难,首建大勋,悬捧日之明诚,遏滔天之逆竖,武烈有过于震电,壮容具纪于丹青,余风凛然,虽死不朽,是宜子孙席宠,邦国同休。而王承宗坠于弓裘,隳其门户,不思祖考之德,忍与枭獍同谋,不顾天地之恩,敢以豺狼为性。(《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九)

[例十三]弓箕

典源同上,表示父业。例如《端州防御使李克文落起复依旧端州刺史充本州岛防御使》:

具官李克文明于韬畧,真以干能,弓箕克嗣乎家声,符竹早隆于邦寄。(《咸平集》卷二八)

[例十四]嗣服

《诗经·大雅·下武》有“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据郑笺,则诗中“嗣服”是指武王能嗣行祖考之事,伐纣定天下。后人据此取“嗣服”表示继承父业之意,多用于帝王身份。例如《宋书·符瑞志下》:

伏惟陛下,重光嗣服,永言祖武,洽惠和于地络,烛皇明于天区,故能九服混心,万邦含爱。

【注释】

[1]《汉语大词典》未收此条。

[2]本节所论语典词,其用例多不止一见,仅举一例,其余从略。

[3]《汉语大词典》未揭语源。

[4]《汉语大词典》未收此条。

[5]《汉语大词典》未收此条。

[6]《汉语大词典》未收此条。

[7]《汉语大词典》未收此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