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几类联想在给材料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我们在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中,通过分析,提炼出论点之后,只用原材料中的论据是远远不够的,会给人一种就事论事的感觉。为了使论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增强说服力,就不能局限于一事物、一件事或一个现象上,一定要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事物,一系列事情,一系列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引申出一个道理,也就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理,这样的论证才有说服力。可见,我们可以用事实联想中的类似联想,以论证自己的论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不是偶然巧合;或者换一个角度,从相反的角度进行对比联想,构成正反论证,也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还可以用事理联想中的类似联想,或对比联想,以保证自己的论证说理更充分而深刻。用事实联想的即事实论证,也叫“摆事实”的论证方法;用事理联想的即道理论证,也称“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这两者皆属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两者合用,即“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以类似联想进行论证的称类比论证,以对比联想进行论证的称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当然所举的都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此外,还有“归谬法”等论证方法。
我们以《我的文章来自“三上”》为例,来看一下几类联想在给材料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我的文章来自“三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文章写得非常好,有人向他请教说:“欧阳大人,您的公务那么忙,为什么文章还能写得这么好呢?”欧阳修回答说:“我的文章来自‘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问话的人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欧阳修解释说:“我是骑马赶路时在想文章,躺在床上休息时也在想文章,蹲在厕所时还在想文章。”
提炼的论点为:“珍惜时间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分别运用不同类型的“联想”筛选出论据。
(1)运用事实联想中的类似联想。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对我国绘画事业的发展曾经做出不朽的贡献,被称为一代宗师。他的成就是和他坚持天天练笔分不开的。他经常敦促自己:“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画”。可见,齐白石如此珍惜每一天的时间就是他事业成功的秘诀。
我国著名的物候学家竺可桢,正是由于年近八十仍在孜孜以求,更加珍惜时间,所以八十三岁时写出了驰名中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英国首相丘吉尔,正是由于和竺可桢一样珍视“夕阳”,所以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见,晚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如果利用得好,仍然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和物理学家杨振宁一起证明了宇宙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你不能计较早晨与黄昏,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工作的时间!”这就是他——一个成功者的感受。
(2)运用事实联想中的对比联想。
我国古代,在现在的江西省金溪县有个平民百姓的儿子叫方仲永,五岁就能写诗,立意尚好,并且由人们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即能完成,诗的文采及道理皆有可供欣赏之处。被认为奇才。后来,由于他把整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跟着父亲赴宴吃请和写诗换钱上,不再珍惜时间学习写诗以求提高。他十二三岁时写的诗竟不及当年了。十九岁时,他竟和一般人一样平常了。一个近乎神童的奇才,就这样因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而“夭折”了!
(3)运用事理联想中的类似联想。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
——达尔文
(4)运用事理联想中的对比联想。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
从以上示例足见:不论是事实联想,还是事理联想,也不管是类似联想,还是对比联想,只要在给材料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论据就会更充分,说理就会更有力,何愁筛选论据之难呢?当然,联想的运用,一定要在平时注重搜集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才可行,否则,脑海里空空如也,一片空白,无论如何也是联想不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