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外寓教于乐式汉语教学体验

海外寓教于乐式汉语教学体验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外寓教于乐式汉语教学体验丛红丽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海外汉语教学重视因材施教,本文吸取情景教学法的精髓,结合美国高中生的特点及汉语学习的现实,初步探索寓教于乐式的海外汉语教学模式。

海外寓教于乐式汉语教学体验

丛红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 要】 海外汉语教学重视因材施教,本文吸取情景教学法的精髓,结合美国高中生的特点及汉语学习的现实,初步探索寓教于乐式的海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模拟营造交际情景、真实交际情景再现等来实现乐在其中的汉语教学。

【关键词】 海外汉语教学;情景教学法;美国学生;体验式文化教学

我于2010年8月11日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派往美国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教授汉语,历时10个月,2011 年6月3日结束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返回中国。

我任教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首府查尔斯顿(Charleston)的一所公立高中Sissonville High School,第一学期为该校学生开设汉语一,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一共21名,每天90分钟两个课时的上课时间;第二学期为该校学生开设了汉语二和中国文化课,选修的学生均为16名。同时我在当地的小学Flinn Elementary School做visitor,每天为小学生做半个小时的中国文化入门介绍。另外,我还应当地的Mormon Church邀请开设了中国兴趣小组,每周一个小时,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8名教徒学生一起讨论中国文化。在整个美国工作期间,我还间断性地应邀去其他小学进行中国文化普及讲座,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我在高中开设的这两门课程中,汉语课程隶属二外,学校另外还提供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等二外供选修;中国文化课程隶属国际研究项目,同类的还有国际商务、世界历史等课程。在去美国之前,我在国内做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自信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储备足以应对海外教学,但最初海外教学工作中呈现出来的与本土汉语教学的巨大差异让我在惊讶之余不得不重新打量各种国内推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思考怎样真正地因材施教。

美国高中生和中国高中生有很大的不同。在个性上,他们有着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调小我,更追求特立独行,讨厌囿于形式的教条主义。和国内高中完全不同的是,美国高中并非大学前的晋升辅导班,“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最好的诠释。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安排各学期的课程以完成学分要求。

学生在汉语水平上均为零基础。结合自己掌握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我将阶段内的教学定位为初级口语教学。也就是“在语流中进行音与义的联系的教学;在语法结构和句式的教学中,促进第二语言思维模式的形成;在语用规则中,教授文化传统,以此来达到初级阶段口语语感培养的目标”。海外高中汉语教学,没有通过HSK的考试要求,没有短时期内的实际交际需求,学生的学习以玩乐为主。我在学期初做的关于学生选修汉语课初衷的简单问卷调查(英文版)结果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问卷总数为21):“华侨或华裔”0/21;将来去中国工作0/21;新鲜好奇,感觉应该很好玩19/21;只为修学分2/21。这一客观现实对海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怎样一直保持住学生的热情,怎样在语言和文化的教学中同时兼顾学生的猎奇心态和玩乐期待。

深知教学的重点应为交际能力的专项训练,以培养熟练运用汉语的能力,完全照搬国内教学的理论或经验只会将海外汉语教学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做了多种尝试。在教学之初,我先后去旁听了学校历史老师、商务英语老师以及法语老师的课堂,观摩学习美国本土化的上课模式,总结不同教学内容下学生偏好的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汉语学习的特点,在美国本土教学模式下尝试适合汉语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尝试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经过两个月的探索式努力,汉语课的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获得了越来越多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其中,寓教于乐式汉语教学是我海外教学中最成功的尝试。寓教于乐,从教学法上看,体现了情景教学法的精髓,也就是说,利用并创造各种情景,使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自然或半自然的言语习得环境之中,使他们在自然或人为的情景中接触并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并用类似的话语模式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客体主体的认知。(周小兵,1994)

一、天马行空的中国之旅

在语言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质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词/句子?我们根本一辈子都不可能用到它!”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学生希望学到一些实用的汉语,对于注定无意义的任何付出他们都很吝啬。可是,海外高中生汉语选修课的教学中,什么有用,什么没有用,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限和划分。在缺乏学习兴趣的课堂,让美国学生静坐30分钟都成为无法达成的任务。在国内汉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留学生普遍喜欢情景教学,对于分组编排对话保持极高的参与热情,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对实践了的汉语保有较高的认知度。美国学生爱玩爱表现,如果能在美国课堂上引进情景教学,把语言学习放到有声有色的情景模式中来,势必会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具体操作中,我引进了改造式的情景教学,在“我来到了中国”这一大情景下每天设定不同的小情景,包括在中国报名参加旅行团、订酒店、餐厅就餐、爬长城、参加中国人的生日会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完成交际任务出发,在预设情景中进行实效性学习。

我所在的高中一堂汉语课两个课时,不间断90分钟。具体的课堂时间我是这样安排的:将每天的语言学习情景在前一天告知学生,方便他们提前构思。课堂的前15分钟,先带领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划分,全班21个人,一共分为5组,同时对分组结果进行必要的干预,尽量保持各小组成员的流动性。分组结束后,和学生一起讨论选出达成交际任务必须用到的7个汉语词汇或句子,将其写到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用法讲解和语音领读纠正。接下来的40分钟用来分小组演绎,各小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编排具体细节。具体要求为:情景交际中的对话必须是纯汉语内容,必须用上新授的7个词或句子,并尽可能多地使用已经学过的词或句子。对话内容为10分钟,每组对话至少包含20句话,每个人最少要说3句话。最后的30分钟为各小组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要记录展示组使用目标词或句子的情景,在展示结束后,我挑选小组进行复述和点评。这样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不仅锻炼了听力,也强化了认知。

该种教学法从根本上满足了美国学生爱玩的选课心理,赢得了学生的广泛推崇。预设情景环环相扣,尽可能地体现生活性,多为学生们根据当天的情景发展讨论决定的。预设情景的每日一变,迎合了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整整两个学期,学生一直都保持极高的参与热情,每天7个汉语词汇或句子的任务也都得以轻松完成。预设式的情景教学中,小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他们争强好胜,竞相拼想法博眼球,力求展现个性。每天变化的情景模式让他们一直带有期待,小组情景编排中的自由发挥给了他们轻松学习的机会,成果展示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新词新语在各小组的讨论排练中一遍遍得到强化,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放松的状态下得以感知体会。

二、生动真实的室外教学

我工作的学校所在的小镇上中国人非常少,学校附近仅有一家中餐馆,包括老板、师傅一共4名汉语使用者,中餐馆是高中学生可能实现真实汉语交际的唯一场所。美国学校有室外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向学校申请,很多形式都属于认可范围内,如外出参观、游学等。怎样有效利用中餐馆这一真实语境进行汉语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形势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安排。我每个学期组织三次中餐馆教学。其中第一次发生在刚去美国不到一个月的“中国中秋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如果能和学生一起去中餐馆聚餐,不仅是寓教于乐最生动的体现,而且还可以在学期初培养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聚餐之前,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预设了当天的情景,带领学生进行了教室内不同情景的演练,在演练中向学生介绍了中餐馆汉语和中餐馆文化。就餐当天,为了凸显中餐馆文化,我提前和当地中餐馆人员说好,餐馆门口站立两位服务生,当学生挨个进入时,服务生鞠躬说“欢迎光临”并伴有“请进”的手势,而学生则要回应“你好”,以此完成中餐馆就餐的打招呼环节。进入餐馆后的演练为:点餐过程中,在听到“你要喝点什么?”时用中文在“茶、冰水、可乐、雪碧、果汁、牛奶”中选择回答;在被服务过程中适时说“谢谢”;就餐中一起举杯时齐说“干杯”;要买单的时候要对服务员说“买单”;如果没有吃完想打包则要说“打包”。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于中秋节中午去了中餐馆,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中餐馆工作人员以及餐厅就餐的其他美国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中文水平,争先恐后地,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将所学的全部汉语词汇全都表达了出来,而中餐馆工作人员听懂后给他们的答复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聚餐整个过程的汉语交流气氛非常好,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同时我们还演示了筷子的用法,给每个学生都发放了筷子,指导他们在就餐过程中练习使用,并在就餐尾声,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给学生发放了颗粒状的糖果,让他们用筷子比赛夹糖粒。活动结束后,和中餐馆一起评选出当天的“最佳表现者”,并赠有月饼作为礼物。此活动不仅生动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用汉语交流的真实语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了中国文化,得到了学生和学校老师的广泛好评。

三、复习反刍式成果展示

美国学生在本土学习汉语,由于当地的中国人极少,他们练习使用汉语的机会少之又少,久而久之,除了在中餐馆中可能用到的“你好,谢谢,再见”外加少数几个食物名称词外,其他词的使用量几乎为零。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第二外语,对于语言类的学习和记忆方法还不甚了解,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管学生当天课堂吸收得有多好,一个星期内的遗忘仍然非常严重。结合美国学生自信、爱动手、爱表现这一特点,我在班上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学习成果展示日”活动。在成果展示日的前一天,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复习的形式是将这一个月来的学生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发放给他们,带领他们重新认知和巩固,同时告知谁的哪份作业将在第二天的成果展示中出现。考虑学生争强好胜,尽量做到每个人都有作业被挑中。但平时课上涉及的文化介绍或文化体验部分往往是通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进行的,这就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将这些以有形的作品形式展示出来。怎样展示,是图片还是剪报?怎样布局各类不同的成果?需不需要租用场地?所有这些全都交代给学生自己解决。在美国高中,当老师做好总指挥,把握好整体的方向,其他细节完全放手给学生时,他们能迅速推举领导,然后各取其长,分工合作,整个活动开展得井井有条。成果展示形式也次次创新,如有一次的成果展示中,学生们用中国元素装饰了整个教室。前一天还美国味十足的教室,在第二天经过学生一堂课的努力,随处可见中国元素:中国国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汉字条幅、简单的中国剪纸、网上下载的关于世博会、奥运会等的图片,等等。还有一次成果展示中,学生以“我们是汉语爱好者”为主题,自发分组办海报,详细用图片、文字展示了我们的汉语学习情况,并申请悬挂到了学校的过道墙上,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另外,他们还装饰我办公室的门,在校园内贴各种汉语标识,分组抢答PK,在学校旁边的商店门口拦截行人教授基本汉语并按获得签字确认的多少决胜负……

四、活力再现的角色互换

当汉语学习进入新旧学期的交替时,学生也进入了大脑的疲软期,学习热情大不如从前,开始自满厌学,单纯追求有意思的上课模式。这时我推出了“今天我来当老师”这一活动,将全班分为5组,每天一个组担当整节课的讲课重任。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一个辅助者。我会提前把上课要教授的内容和可能用到的道具为每一个小组准备好,在整个上课过程中适时纠正领读“老师”的发音并帮助解决他们无法回答的问题,其他部分则全由他们自己发挥。分组意味着隐形的竞争,每个小组都提前做好了功课,讨论出最新颖最灵活的方式来组织课堂。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个小组分到了颜色词的讲课内容,他们将全班带到了室外,每个人抽签,按照签上的颜色词在5分钟的时间内找到相应颜色的物品,汇报成果则需要一个汉语句子,如“草是绿色的”。当时天气非常好,学生在室外,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开心地享受学习的过程。还有一个小组,上课之前在教室门口贴了大大的“No English”(禁止英文)的海报,规定每位学生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停止说英语,必须用汉语交流,并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制度。教学任务是练习问答“你喜欢做什么?”这样的形式使得活动本身娱乐性极强,有的学生一时想不出汉语只好打手语做动作,演变到后来成了“你表演我猜”,大家你争我抢,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每个小组都发挥了自己的所能,尽情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老师身份,乐在其中,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也重新燃烧了起来。对学生来说,同学想出的妙招,在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每天不同的上课方式,让他们很享受也很期待第二天;对老师来说,学生采用的方式,虽然有时容易偏离轨道,但老师可以借鉴大纲,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发挥最大的功效。

五、体验式的文化感知

海外汉语教学同时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在海外教学期间,我除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穿插文化介绍外,还单独开设了中国文化课:在高中开设中国文化选修课,在小学进行中国文化的入门级介绍,在教堂开展中国文化沙龙。汉文化传播作为海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体验式教学。实践证明,不同年龄层的人对于文化体验的热情都非常高,每每介绍完,他们都蠢蠢欲动,要“像中国人一样”……而为他们创造“像中国人一样”的体验条件也往往能推动教学高效进行。但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必须明了,一种文化在异域总是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在文化体验之前,我们必须针对存在的偏见和非议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只有解决了先入为主,才能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自由真实的平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会针对文化介绍的主题挑选视频,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其中他们觉得奇怪(weird)的地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海外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个很大的课题,但如果能做到在诱导式体验中传播,往往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介绍是在中餐馆进行的,对中国春节的介绍穿插在各种手工剪纸、对联中进行,等等。美国人非常讨厌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答,而对于国内教学中习惯的“前因后果”非常不耐烦。针对这一文化差异,对于“中国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我往往先倾听提问者的看法,条件允许的话,让他简单描绘出他心目中的中国以及中国元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删减解释,这样不仅纠正了他们原来心目中的错误形象,同时又以生动的实物形象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海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教学理论和教学技巧的支撑,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材施教,真正围绕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尤为重要。而美国的高中汉语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变通教学法,寓教于乐,在各种汉语体验中开展教学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放:《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2]刘晓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3]杨继光:《交际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4]周小兵:《情景和情景教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第2期。

[5]祖人植:《基于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