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雅思阅读时间掌控

雅思阅读时间掌控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雅思阅读时间掌控都说雅思阅读是一只老鼠—Race Against Time,考生一拿到阅读的问题卷就会急不可待的“跑”,但却忽视了前面应该还有一个“预备~”。当然,时间是紧迫的,任务是艰巨的,“预备~”的时间是不能太长的。1分钟的时间足够考生看主旨再开会儿小差的了。这第一梯队题型在阅读中还是非常多的。也就是说,考生在定位的时候可以一题一题的“逐题定位”,减少阅读量。

第三节 雅思阅读时间掌控

都说雅思阅读是一只老鼠(RAT)—Race Against Time,考生一拿到阅读的问题卷就会急不可待的“跑”,但却忽视了前面应该还有一个“预备~”。应该是“预备,跑!”才符合国际惯例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不能小看这“预备~”的功夫。

当然,时间是紧迫的,任务是艰巨的,“预备~”的时间是不能太长的。

“给我五分钟,我还你一个奇迹。”充分利用这五分钟,我们来做三件事。

1)把握大方向,少走冤枉路

所谓文章的大方向,指的就是文章的Main Idea(主旨)。掌握文章的主旨的意义,就类似于相亲前必须要了解对方的“性别”和“年龄”这两个非常原则性的问题。至于每个月赚多少钱,家里有几套房子等的信息,就留到相亲当时再了解好了。相同的,其他文章的细节信息,可以在做题,读文章的时候再详加了解。主旨哪里来?

(1)标题(Title)(有些文章也会没有标题,但是经常会有一道考题问考生本文最适合的标题)。

例:Motivating Employees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Numeration

(2)副标题(Subtitle)(不是每篇文章都会有副标题。一般当题目比较抽象的时候,通常会有副标题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大意)。

例:

Doctoring sales

Pharmaceuticals is one of the most profitable industries in North America.

But do the drugs industry’s sales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go too far?

2)文章结构熟,做题不吃苦

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不需要花多少时间。1分钟的时间足够考生看主旨再开会儿小差的了。如果扫一眼文章,发现有段落小标题,那么考生要花一点时间把文章的脉络理清楚,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如果有一整段都是国名或百分比的,那就更完美了,所跟的细节题可能就出自这里。当然,在阅读考试中,有类似于以上两种非常抓眼球(eye-catching)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而考生也只需要关注那些能够一眼看到的东西,这第二步就算功德圆满了,总共不会花超过1分钟的时间。

3)柿子要挑软的捏,题要挑简单的先做

了解了文章的主旨或文章脉络,先别急着看文章,文章这个阵地是迟早要攻的,先把“敌人”(题型)的情况摸个清楚再说。不同的题型的难易程度和“先做指数”都是不同的。完成所有的阅读题目,实际上都是两步走:定位和语言信息的处理。有的题型定位难,有的定位简单;有语言处理起来需要有点语言基础,有的则基础一般也能做。进行排列组合后,我们就会发现,一共有四个大类的题型,按照“先做指数”从高到低的排列分别是:

第一梯队:定位易+语言易;

第三梯队:定位难+语言不难;

第二梯队:定位易+语言难

第四梯队:定位难+语言难

考生用于分辨题目属于哪个梯队的时间为每篇文章1分钟左右。

做题都有先后顺序,要找容易定位,处理语言也不太费事的题先下手。这第一梯队题型在阅读中还是非常多的。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真的非常容易定位,做题用时相对较少。找到地方再聚而歼敌,岂不快哉!

1)(非)明显特征物品+特点描述配对

Languages

A Welsh

B Maori

C Faroese

D Romansch

E Ainu

F Kaurna

如果题目要求如上题所示,将语言名称与题目搭配起来。那么这种题目,我们就用语言名称去定位,会很快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出处。有时,即使方框中的物品没有首字母大写,但因为经常是名词性的专有名词,在文章中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先做。

2)人名/机构名配对

Languages

A Dr Fienberg

B Adrian Hunt

C Rick Bonney

D Dr Carlson

如果题目要求如上题所示,将人名与题目中他们的观点搭配起来。做这种题目时,我们用这些人名去定位,会很快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出处。所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在文中这个人可能出现多次,凡是出现人名的地方都要看。有时,方框中的名称是某组织机构的名称,也非常好定位,一定要先做。

3)因果配对

因果配对是指在题目中要求把Effects和Causes进行配对。这个题目比较好定位的原因是,无论是要求用原因去配结果,还是用结果去配原因,该题型总是遵循“题号顺序”原则,即,第二题的答案肯定出现在第一题的后面,以此类推。这一原则的利用意义就在于:在定位的时候可以一题一题的“逐题定位”,减少阅读量。如果暂时无法找到第一题的答案,可以

先找下一题,再根据顺序原则转回去找第一题的答案。

4)归类题

归类题的指令中通常有“Classify”一词,以区别于配对题。归类题有两个种类,如要求归类的选项是:

A between 1945and 1950

B between 1950and 1980

C after 1980

这样的题只要凭选项中的时间这一明显的特征到文章中去查找答案,也会很快入手。

另外一种归类题要求归类的选项没有第一种那么明确。如:

A it is used today

B it would be used in the future

C its use is not mentioned

上方框中的“today”、“future”和“not mentioned”不像时间等有明确或类似的表达,在文中,它们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的。因此,这个归类题就不能凭借选项来定位。但有趣的是,所谓上帝在这里关了一扇门,就会在那里开一扇窗,这个题型也符合“题号顺序”原则。也就是说,考生在定位的时候可以一题一题的“逐题定位”,减少阅读量。如果暂时无法找到第一题的答案,可以先找下一题,再根据顺序原则转回去找第一题的答案。

5)表格题

表格题可以用来先做的理由就在于它不仅遵循顺序原则,而且能用来给一个空格定位的信息非常多。有时,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也可以轻易地判断出所需填写的词的词性。再加上,通常表格题只要求到文中寻找“原词”,难度不高。如:

img1

6)图文关系题

图文关系题是指那种一个大题里既有图片,又有文字的题目。有时是要求填空,有时要求配对。这个题型之所以也在第一梯队里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个题的考点基本上出现在文章的1—2个自然段内;其次,由于图形上已经给出的可供定位的信息多为专有名词,因此,定位难度也降低了。

那么考生要问,如果一篇文章中出现了2个以上上述题型,那该怎么办呢?首先,这种情况不多;其次,假设真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的题型再进一步决定做题的顺序。

做阅读题无非是两步:定位+语言信息处理。那么在“定位易+语言难”和“定位难,语言易”题型中,我们选择先做哪种呢?在文章中找到了题目的出处就像给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如果地方找不到,语言再简单也无济于事。因此,第二梯队题型是前者。这个梯队包括了:

※易定位的“是非无”判断题(T/F/NG)

※有定位范围,提供或不提供wordlist的概括摘要题(Summary)和完成句子题

※易定位的“多选一”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易定位的“多选多”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有经验的考生在看到上述四种题型的时候,应该会明白从语言处理的难度来说,它们都要高出之前一个小节中所出现的配对、归类等题型。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这四种题型都是该种类题型中“易定位”的一类。可以说,找到了地方等于成功了一半:“快速找到答案出处+笃定地进行语言处理”是比较理想的做法。

1)易定位的“是非无”判断题(T/F/NG)

首先要说的是,这类题型符合“顺序原则”。而易定位的这个类别是指一个set的判断题中,有明显定位词的题足以使得整个set的题目都能被定位。如:

28.The rate at which languages are becoming extinct has increased.

29.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language extinction began in the 1990s.

30.In order to survive,a language needs to be spoken by more than 100people.

31.Certain parts of the world are more vulnerable than others to language extinction.

32.Saving language should be the major concern of small community whose language is under threat.

处理这个set的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做含有明显定位词的29题和30题,然后根据顺序原则去做剩下的3个题目。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整个set里的题目80%以上都含有明显定位词,比这个例子还简单。那么考生一旦看到这种题目,就不要顾及它是所谓的“杀鸭题”,赶紧开工吧!

2)有定位范围,提供或不提供wordlist的概括摘要题(Summary)和完成句子题

概括摘要题这个题型在阅读考试中属于比较难的。但是如果它满足“有定位范围,而且没有wordlist”的条件的话,则是所有summary题型中最简单的一种。有的考生觉得提供wordlist的概括摘要题会比较好做,但是根据笔者和笔者的学员们的无数次体会,结果发现,wordlist中所提供的词势必是原文答案出处找到的那个词的变形,要求考生要识别同义转换。而没有wordlist的则百分之百是原文原词,语言难度降低。那么如何判断这个概括摘要题不是全文的概括,而是有明显定位范围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看指令:

Complete the summary of paragraph G below.

(2)看概括摘要题的标题:

如文章的title是“The Truth of the Environment”,而summary的标题是“Global Warming”,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该summary是基于某几个段落的。找到有“Global Warming”字样的段落即可。但是考生也要注意:如文章的title是“Flawed Beauty:Toughened Glass”,而summary的题目是“Toughened Glass”,这时summary则可能是基于全文的。基于对剑桥系列真题的分析,出现前一种情况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后一种情况。

(3)看概括摘要题的第一句话:

有时,summary的第一句话会出现这种表述:In the experiment described in Part 2,而我们在survy文章构架的时候,有正好看见了这个Part 2,那么不要再迟疑了,就是这里了,赶紧开工吧!

(4)看空格前后的信息:

在剑桥真题集5里,曾经出现过这么一篇summary:In 1764 Dr Johnson accepted the contract to produce a dictionary.Having rented a garret,he took on a number of 4____________,who stood at long central desk.Johnson did not have a 5____________ available to him,but eventually produced definitions of in excess of 40,000 words written down in 80 large notebooks....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篇summary里,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它是不是基于段落的,但是在空格前后都出现了明显定位词,根据顺序原则,我们在扫描答案出处的时候难度大大地降低了。

注:之所以把完成句子题和概括摘要题归在一类是因为:完成句子题就是缩减版的概括摘要。两者在解题思路和策略上是相同的。易定位的完成句子题中会出现明显定位词。

3)易定位的“多选一”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四选一的选择题由于读备选项比较花费时间,因此在语言处理上也有一定难度。易定位的选择题一般指两种情况:

(1)在题目中有明确段落指示,如:

What is the writer’s main point about lobby groups in paragraph 6?

(2)在题目中有明显定位词,如:

In 1990,Americans .

4)易定位的“多选多”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多选多这个题型在语言处理难度上甚至要高于多选一。但是如果是易定位的多选多,势必是出现在文章连续的1—2个自然段内,只要定位到了段落,再采取做归类题的策略即可。如有一篇在Cam 4的阅读文章的title是“The Nature and Aims of Archaeology”,而多选多题的指令中含有这样一句话:“The list below gives some statements about anthropology.”,我们在文章的第四段发现其第一句话为“Anthropology at its broadest,is...”,那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多选多题目的范围了。再精读这个段落和接下去的一个段落,就可以进行选择了。

说完了易定位的题型后,剩下的题目都不太好对付了。第三梯队的题基本上属于不容易定位,但语言处理不是最难的题型。考生只要撕破其定位的装,提高“扫读”的技法,这组题还尚不能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

1)段落主旨标题配对(List of Headings)

在段落主旨配对题中的“不易定位”,是指考生要寻找到段落主旨,有时候是读第一句;有时候是读第二句;有时候是读最后一句;也有时候需要整段的阅读。考生并不知道要选出某一个段落的标题到底是用以上四种方式的哪一种。因为标题语言高度地概括段落大意,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题,因此综合考虑,该题型被归为第三梯队——比最难的要简单一点。

2)不易定位的是非无判断题(T/F/NG)

与上一小节出现过的能够很容易定位的是非无判断题不同,在这组题中的一个set的判断题中,没有能够让考生能很容易定位的明显定位词的题。考生还是需要划出名词性质的定位词,回到原文慢慢地,仔细地找。如:

28.It is not as easy to analyze literacy level as it used to be.

29.Our literacy skills need to be as highly developed as they were in the past.

30.Illiteracy is on the increase.

31.Professional writers earn relatively more than the used to.

32.A good literacy level is important for those who work in television.

3)无定位范围,提供wordlist的概括摘要题(Summary)

如果一个summary题无法判断其答案范围,或者因为篇幅较长等原因,一看就知道是全文的概括摘要的,题目的难度就相比有定位范围的而言大大提高了。但是如果该题提供了wordlist,那么考生可以根据词性和词义“蒙一蒙”。这个类型的题目,也属于比最难的简单那么一点点。

4)不易定位的完成句子题

这类题在上一节里和summary归在一类。但是如果完成句子题没有明显定位词的话,也需要把名词性的定位词划下来仔细查找。在语言难度上比最难的题略微简单一点。

5)不易定位的“多选一”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多选一”题目若没有出现明显的段落指示或明显定位词,则需要把名词性的定位词划下来仔细找。因为要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文字处理的量加大了,因此难度提升。

6)文章主旨/标题选择

“多选一”中要求给全文选标题的题目,虽然没有定位的问题,但是需要了解文章大意后再做。基本上,在完成第一、二和三梯队中的细节题的基础上,这个题并不难。

总算来到了“第四梯队”。提到这个组别里的题目,只需要五个字就能掌握其精髓,那就是:“吃力不讨好”。

此话怎讲?简单说来就是往往考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总算是找到了地方,一做题,嘿!居然还错了!更气人的是,它们中有的题型竟然常常以一篇文章的第一大题出现。害得一些不明就里的考生被整得哭爹喊娘:不仅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它们身上而忽略了第一、二梯队里原本可以稳拿分的题,而且错误率奇高无比!笔者所讲的这个题型就是:

1)段落细节配对题

该题型通常出现在一篇文章的第一大题,题目示例如下:

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G in boxes 27-31on your answer sheet.

27.how AI might have a military impact

28.the fact that AI brings together a range of separate research areas

29.the reason why AI has become a common topic of conversation again

30.how AI could help deal with difficultie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electronically

31.where the expression AI was first used

由于段落细节配对题并不遵循顺序原则,按照正常的做题思路,如果要首先完成这个题,必须将29—31题中的关键词划出来,阅读全文,才能找到这些细节信息所在的段落,并且,这些细节信息在原文中必然是要经过同义转换的。但是在考试的关头下,考生能不能花10—15分钟时间就完成这么5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碰到了这种题型的第一步就是:放着不做!

2)无定位范围,且不提供wordlist的概括摘要题(Summary)

经过之前两个小节的分析后,事实上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概括摘要题都是“拦路虎”。严格来说,只有那些既没有定位范围(通常篇幅较长,可以确定为是全文的概括摘要),而且也没有备选词汇,考生如果想猜测答案也无从下手的summary才是真正最难的难点题型之一。对付它的第一步就是:放着不做!

3)不易定位的“多选多”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这个题型和本节中的第一个题型非常相像,可以说,就是双胞胎穿着不同的衣服而已。来看一个示例:

Which THRE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f Johnson’s Dictionary?(本文的title:Johnson’s Dictionary)

A It avoided all scholarly words.

B It was the only English dictionary in general use for 200 years.

C It was famous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people involved.

D It focused mainly on language from contemporary texts.

E There was a time limit for its completion.

F It ignored work done by previous dictionary writers.

G It took into account subtleties of meaning.

H Its definitions were famous for their originality.

按照正常的这一题的解题思路,也是要带着所有选项中的关键词,细读全文,选出三个文中提到的,并且是正确的选项。同样非常费时费力。那么遇到这个题型的第一步呢?也是:放着不做!

“放着不做”是暂时的,是我们的迂回战术。我们只是要先把三篇文章里的第一、二和三梯队的好拿分、稳拿分的题先干掉,回头再来收拾这个顽固不化的第四梯队。我们并没有投降,在阅读考试里,没有投降这一说。

把握时间是阅读考试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把握时间也不是考试的全部。要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技法来提高做题的速度,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准确率+速度才是王道!我们在上一节中最终看到了那些既难定位语言又难的题,我们也知道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那么这些题目就摆脱不了必须“慢慢做”的命运吗?非也!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接下去就以第四梯队中的“段落细节配对题”为例,去了解一下这些“他山之石”的功力!

1)寻找“他山之石”

我们说出题人不会极端傻笨,也不会极端残酷。每篇文章后面的题目不会都是第四梯队的题目。总会有前三梯队的题目让考生来入手。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找到攻玉的他山之石。如我们先完成以下表格题,

img2

做表格题的时候用来定位的信息非常多,又是填原文原词,因此难度不高。我们在做第34题的时候发现这整个段落都在讲用“recording an informant”来“obtaining linguistic data”,这个段落是全文的D段;而在完成第35和36题的时候,我们又发现整个段落都在讲“videoing an informant”来“obtaining linguistic data”这个段落是全文的E段。而第35题的答案出处是这么一句话:“Where possible,therefore,the recording has to be supplemented by the observer’s written comments on the non-verbal behavior of the participants.”这些信息就是我们要找的“他山之石”了。

2)攻玉

在这篇文章后的5个段落细节配对题中有这么两个题:

27.the effect of recording on the way people talk

28.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notes on body language

不用再去读一遍文章我们已经可以直接做选择了:27题这个细节出现在D段;而28题中的“taking notes on body language”和35题答案出处中的“written comments on the non-verbal behavior”又是同义替换,因此这个细节出现在E段。

并不是所有的段落细节配对题都能用这个方法“快速解决”,每个set的段落细节配对有25%—40%的题目可以凭做过的细节题直接判断。省去了一遍看文章的时间,这个“玉”攻得有腔调!

我们认识了凶残的“第四梯队”,知道了它们极难对付,也知道了有对付它们的方法。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在考试当时,实在无法找到“他山之石”,这些题目迟迟悬而未决,如果剩余时间不多,比如说,还剩下最后10分钟的时候,考生就会面临艰难的选择:到底是花时间在前三个梯队题目的检查上,还是一定要把没有解决的题目解决掉。就像大师莎士比亚在他的《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考试要想取得好的成绩,绝不是靠“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考生了解了如何合理安排阅读的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的同时,必须付诸以实践,从实践中学习雅思的“语言考点”,因为最终决定成败的,我们已经说过了,是准确率和速度。这两者都依附于考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

因此,无论是第几梯队的题型,都需要勤奋练习和总结,尤其是第三和第四梯队定位有难度的题型。记得有位前辈这样评价过雅思考试:“无他,惟手熟尔。”意思就是说雅思考试没别的,就是熟练而已,所谓“熟则能生巧”。

2)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果断取舍

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考生很用功,每个题型都练习了,也做了模拟题,但是由于备考的时间并不是很充分,平时在练习第四梯队题型的时候,也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考生在真实的考试场景下,笔者建议还是将精力放在拿分把握大的题目上,保住那些胜利的果实。相反,如果考生的阅读能力确实很强,那么在最后10分钟的时候可以重点攻陷那些没有被攻下的城池。事实上,在考场上的1分钟感觉要多于1分钟,感觉上没有我们平时的1分钟紧迫。如果考生无法对自己的实力做出客观的评判,建议向负责阅读科目的老师咨询。

3)了解自己的“第一感觉”

有一个现象可以说在考试中非常普遍:考生在检查的过程中认为自己的答案错了,一改,反而把正确的答案给改错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建议考生多多关注自己的“第一感觉”:到底把题目改对的时候多,还是把题目改错的时候多?了解了情况后,在考试时再采用相应的策略。

事实上,我们可以用来做题的题目是50分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5分钟用在了survey文章大意和决定做题顺序上,而结束前的5分钟呢,是不适合用来做题的。有个好的opening,我们也要有个好的closure。让阅读成为一个完美的任务!

1)1分钟猜答案

还有没有做完的题?是让空格空着,还是填一个最可能的答案上去?!毋庸置疑,答案是后者。所讲的“猜”有两个含义:一个真的把完全不会做的题的答案“蒙”上去;而另一个可能就是把把握不是很大的题按照自己的第一感觉写到答案卷上。总之,如果让答题卷留白,你的青春就会留遗憾了!

2)1分钟检查答案顺序

不按顺序做题是一个非常好用的阅读技法。在无数学生实践过后都或多或少提高了做题的速度。但是,正是由于不是按照出题顺序做的,而阅读考试也没有专门的誊写答案的时间,因此建议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就直接把题目的答案誊写到答题卷上,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有暂时跳掉没有做的题目,一定要看清楚题目序号,并填写正确。如果把时间花在把没有填写正确的题目序号修改上,那就不值当了。建议考生在平时练习做模拟题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答题卷。在每一册剑桥真题的最后,都附有阅读的答题卷供使用。

3)3分钟检查答案形式是否符合要求

每次做完阅读后,都问自己以下问题:

A 题目中要求写“YES”,“NO”的,有没有写成“TRUE”,“FALSE”?

B 判断题中的“YES”,“NO”,“NOT GIVEN”或“TRUE”,“FALSE”,“NOT GIVEN”有没有写完整?

C 有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中的字数来回答问题?有没有超过规定字数?

D 表格题、图文关系题中的答案是不是和题目中已有的信息形式一致(主要是大小写)?

E 要求填写字母编号的题,是否填写了单词或短语?

F 是否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事实上,完成以上问题,并不需要3分钟。3分钟里剩余的时间是给考生用来修正在这些问题中所犯的错误的。当然,考生在平时做模拟卷时,要注意不要犯以上几点中提到的错误。

在完成了所有的这一切后,当考官说“stop your pencil”的时候,就给自己展现一个自信的笑容,从容地停笔,把阅读的问题都抛之脑后,专心迎接接下的写作考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