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性语文辞书释义的修订
郭良夫先生在《词典和词语规范》(《语文建设》1991年第6期)中讲道:“促进汉语规范化,切实有效的办法是编写词典,特别是编写规范性的词典。”的确,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等,对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为让这些规范性语文辞书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它的典范作用,进一步为汉语规范化服务,就应该对辞书中不尽合理的地方进行经常不断的修订。“不但要编好词典,而且更要修订好词典”。(同上)
辞书释义可以说是辞书的灵魂,它的正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辞书的质量。辞书修订应将释义的修订作为修订重点之一。
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规范性语文辞书释义的修订。
1.改写不正确的释义
规范性的语文辞书的释义应力求做到正确无误,科学严谨,以真正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修订时首先应改写那些缺少科学性的错误的释义。
例如“凌汛”,《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的解释是:“由于江河里的冰融化而造成的洪水。”《现汉》的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关于这一点,金天增先生在《试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面的一些问题》(《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中已经谈到。符淮青先生在《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中曾再次谈到这个问题:“凌汛不是由于江河里的冰融化造成的,它也不一定引起洪水,实际上凌汛是:冰块堆积形成冰坝阻止水流而引起的河水上涨现象。”《现汉》1996年修订本对“凌汛”的释义进行了修订:“江河上游冰雪融化,下游还没有解冻而造成的洪水。”修订后的释义还是没有将“凌汛”的含义正确而全面地表述出来。再次修订时应予改写。
再如关于“节”的释义,《现汉》(1996年修订本)节⑤的解释是“删节”。而《新华字典》“节”⑦引的解释是:扼要摘取。例词有“节录”。《现代汉语模范字典》:“节”⑧的解释是“选取整体中的一部分”,例词有“节选、节录、节本、删节”。《现汉》的解释是对的,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模范字典》的解释是不正确的。“节”所具有的意义就是“删,去掉,舍去”,而不是“取,拿来”,这里有方向、取舍的不同。其实,两部辞书此义项下所出例词中的“节”无一不是删除、去掉的意思。“删节”,意思就是“删去文字中可有可无或比较次要的部分”(《现汉》);“节录”,意思就是删去文字中可有可无或比较次要的部分,而摘取文字里的重要部分;“节选”,意思就是删去文字中可有可无或比较次要的部分,而选取比较重要的部分。“节本”,意思就是“书籍文件经过删节而存其精华的刊本”(《辞源》)。修订时应删去这些释义错误的义项而代之以释义正确的义项。
2.修正不准确的释义
有些释义大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细究起来,却有欠精当。修订时应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仔细推敲,认真加以修正。
例如“多口相声”,《现汉》解释为“由几个人表演的相声”,这一释义有欠准确。我们知道,相声按表演的人数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多口相声。单口相声,由一个人表演,对口相声,由两个人表演。《现汉》“几”②认为几是“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也认为“几”在表示不定数目的时候,所指的数限于二至九。这说明,“几”所表示的不定数目是在二与九之间,其中包括二。既如此,《现汉》对“多口相声”的解释“有几个人表演的相声”中的“几个”自然也就包括“二”,即“多口相声”可以由两个人表演,也可以由三个、四个……九个人表演。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多口相声”是不应该包括两个人表演这种情况的,因为两个人表演的相声属于“对口相声”。此条释义可酌改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表演的相声。
3.精简语义重复的释义
有些释义用词赘余,造成语义重复,修订时应予适当的简化,以使释义更加精当。
例如:“肯綮”一词,《现汉》解释为“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所谓“关键”,就是“门闩或功能类似门闩的东西”,“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现汉》)“最关紧要”也就是“最重要”的意思。这也就是说,“关键”一词本身已含有“最重要”的意思。既然如此,“最重要的关键”中的“最重要”就成了重复多余的东西了。修订时应删去这些羡余成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对“肯綮”的释义是:“筋骨结合的地方,喻指要害或关键。”释义简明精当,可资借鉴。
又如“还俗”一词,《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本)、《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的解释分别是:“指僧尼道士等脱离寺庙的宗教生活,回到家中过一般人的生活。”“(僧尼道士等)恢复出家前的普通人身份。”而《现汉》却释为“僧尼或出家的道士恢复普通人的身份”。“道士”依《辞海》的解释,它“一般指道教的宗教职业者”,可见它不同于佛教徒有僧尼与居士之分。《现汉》对“还俗”的解释中,“道士”前再加“出家”一词,语义重复,实属蛇足,应予以删除。
4.增补常用义项
有些词的某些意义,是人们经常用到的,在词典中应该有所体现,不应遗漏。词典在修订时应将某些遗漏的常用意义增补上。
例如《现汉》对“捣鼓”“鼓捣”的解释分别是:
[捣鼓]①反复摆弄。②倒腾,经营。
[鼓捣]①反复摆弄。②挑拨;设法支使。
这样的释义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鼓捣”不具备“捣鼓”②的意义,而实际上,“鼓捣”同样具备这个意义,而且“鼓捣”的这个意义要比“捣鼓”还常用,例如“鼓捣点小商品在摊上卖也能赚不少钱”“夏天与人合伙鼓捣点西瓜”等。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修订时都应将“鼓捣”的这一意义增补上。
5.修订用词有欠通俗的释义
规范性语文词典的释义应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较为生僻的词语来释义。词典修订时应尽可能剔除那些冷僻的词句而代之以通俗的词语,以保持词典释义的通俗性,从而方便读者使用。
《现汉》“净③”:没有余剩。
《现汉》“余剩”:剩余。
可见“余剩”就是“剩余”的意思。“余剩”和“剩余”是一对意思基本相同而词序不同的同素异序式同义词。这类同义词,一般可分为常式(经常使用)和变式(不常使用)两种。(见《汉字文化漫笔》,语文出版社)“剩余”属常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为普遍,而“余剩”则属变式,它带有较浓的文言色彩,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相对于“剩余”来讲则不是很普遍。
上面所说的关于“净③”的释义,如果人们不明白“余剩“的含义,便不能正确理解“净③”的真正内涵。从另一个角度讲,为了弄懂“净③”的意思,首先要弄懂“余剩”的意思,而剩余其实就是“剩余”的意思。与其绕个大弯子,费时又费力,不如直接就用“剩余”来为“净③”释义。这样做,既通俗简明,又方便易懂,何乐而不为呢?
6.修改释语中有欠规范、统一的词语
释义用语的规范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释义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因此,对释语中有欠规范、统一的词语进行修补,也是释义修订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例如“座位”,《现汉》(2002年增补本)释为“同‘坐位’。”按《现汉》体例,意思就是把“坐位”作为正条,即规范词条,把“座位”列为副条,但《现汉》在这一点上并未贯彻始终,例如: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坐位旁边的格言。泛指激励、警戒自己的格言。
“座右铭”条用“坐位”,“座无虚席”条却用“座位”,自乱其例。都应按规范的写法统一为“坐位”。
又如《现汉》对“被子”的释义,释语中的个别用词不符合人们的日常普通话表达习惯。
[被子]睡觉时盖在身上的东西,一般用布或绸缎做面,用布做里子,装上棉花或丝绵等。
按普通话表达习惯,一般是“里(儿)”与“面(儿)”对举,“里子”与“面子”对举,《现汉》“面”⑤下就有这样的用例:“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所以最好将上例中的“里子”改为“里”。这样使得释语更加贴近人们的表达习惯,使释义更加科学缜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