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议老舍作品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

小议老舍作品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议老舍作品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老舍先生非常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重视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上小学的丁庚在一次校会上用石头把学监的头打破,由于学监不愿去医院,而使病情恶化。

小议老舍作品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

老舍先生非常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重视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下面就此加以简单的分析。

1.在感叹号的使用上,老舍先生非常注意它的连用和叠用。例如:

(1)在他十来个月的时候,纪妈心中已打开了鼓,她真愿回家看看自己的娃娃去,可是她又怕回去。……难处是在这里,把自己撇开不提:那点钱!那点钱!!那点钱!!!(《牛天赐传》)

迫于生计,纪妈不得不撇下自己吃奶的孩子,只身来到城里作奶妈。用自己的奶奶别人家的孩子——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大的天赐。看到天赐被自己一天天地奶大,她怎能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呢?可是她不能回去,她知道家里是真需要她挣来的“那点钱”,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她不能不做出牺牲。这段话,连续三次使用了感叹号,第二、第三次又把两个、三个感叹号放在一起叠用,这就大大加强了感叹的程度,非常有效地协助文字深刻地表现出纪妈此时的那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及人世间的冷酷。

感叹号的连用和叠用运用得好,可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使句子更加简捷明快。例如:

(2)“烟台有多少苹果?”

“开花的时候,一二十里,一眼望不到边,就象堆起一夏天的白云。”

“!!!”天赐说不出话来了,他恨不能立刻飞到烟台,看看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花。(《牛天赐传》)

“开花的时节,一二十里,一眼望不到边”,这种景象对于从未出过家门、终日被妈妈圈在家里的天赐来说,是多么的富有吸引力。老师的那番话,自然会使天赐惊讶、感叹、羡慕地说不出话来。这里,“!”叠用,运用得非常恰当。“!!!”完全体现出了天赐此时的那种心境,而无须再用文字来加任何说明,可以说尽在不言中。

2.老舍先生很擅长对破折号进行特殊的处理、运用,以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例如:

(3)“二十多年了!他还没饶了我呢!”

“谁?”

他用烟卷指了指坟头:“他!”

“怎么?”我觉得不大得劲,深怕他是有点风魔。

“你记得他最后的那句?绝——不——计——较,是不是?”

(《大悲寺外》)

(4)“什么?什么?”玛力把眼睛睁得连眼毛全一根一根的立起来:“不歇夏?没听说过!”——英国人真是没听说过,世界上会有终年干活,不歇工的!待了一会儿,她噗哧一笑,说:“那个小马对我说了,他要和我一块儿上海岸去玩。我告诉了他,我不愿和中——国——人一块儿去!跟着他去,笑话!”(《二马》)

例(3)是“我”和丁庚的一段对话。上小学的丁庚在一次校会上用石头把学监的头打破,由于学监不愿去医院,而使病情恶化。临终前,学监对学生说:“绝不计较。”这句话给那时还是孩子的丁庚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创伤。这句话始终折磨着他,“凡是我要成功的时候,他老借着笑脸来报仇,假冒伪善的鬼拿柔软的方法来毁人的”。其实不是学监在折磨他,而是他在受着自己良心的折磨。每当听到人们无意中说出这话时,他便不由地想起痛苦的往事。这种心理上的创伤,二十多年来始终无法愈合。这句话,中间用三个破折号把它们断开,以表示深深的停顿,表示这句话是一字一顿地非常吃力地从丁庚口中说出的。正是这种停顿,更深刻地表现出了丁庚的那种悔恨、伤悲、自责、郁闷、迷惘的复杂心态。

3.破折号后面直接运用感叹号,这一方法可以更加有力而含蓄地表情达意。例如:

(5)二十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狗!

中国是个弱国;中国“人”呢?是——!

中国人!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时候了!——除非你们愿意永远当狗!(《二马》)

句中破折号后不用任何语句而直接用一感叹号,极为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境。

4.问号和感叹号连用,这在老舍作品中例子也是很多的。请看下面各例。

(6)“想想看,老想想看”沈二嫂挂了气,“想他妈的蛋!你一辈子可想出来了什么?!(《沈二哥加了薪水》)

(7)生活的毒疮只能借着烟酒妇人的毒药麻木一会儿,以毒攻毒,毒气有朝一日必会归了心,谁不知道这个呢;可又谁能有更好的主意代替这个呢?!(《骆驼祥子》)

(8)二奶奶从来没听说过这么荒唐的故事,什么,秀莲也要读书?!(《鼓书艺人》)

例(6)对丈夫的那种为不得罪人凡事总要想想看,甚至连太太要穿件时髦的衣服也要想想看的做法,沈二嫂难免要生气。沈二嫂这句话,有责问、不满,又有哀叹和沮丧。问号和感叹号在这里连用,大大加强了这种语气。例(7)则突出体现了祥子那种对人生无可奈何的哀叹和愤恨。例(8),一个穷艺人的女儿要上学读书,在那个社会是难以想象的。“?!”深深地体现出了二奶奶既吃惊而又不屑一顾的情绪。

为了加强语气,烘托环境,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老舍先生还经常在相连的几个句子中连续使用这一手法。例如:

(9)“怎样?!打人吗?!”多少人一齐喊。(《牛天赐传》)

(10)你既是爱唱着玩,有我教给你还不够,何必跟那些狐朋狗友打联联呢?!何必弄得好说不好听的呢?!(《兔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老舍作品中,感叹号的连用(叠用)、破折号的重复使用、破折号和感叹号的连用以及问号和感叹号的连用,这些标点符号已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已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语句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多种辅助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