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糊语言的使用
秘书写作的语言,要求语义鲜明,表义准确。但这并不是说秘书写作的语言只能是精确语言。在对象无法或无需予以精确表达的时候,秘书写作中又不可避免或必须要使用到模糊语言。比如,对象本身就是不十分确定的,或无法定性定量(有时也许是人们暂时还无法认识清楚、准确),就难以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必须使用到内涵和外延都不确定的模糊语言。实际上,秘书写作的语体特征中的“准确”,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
必须明确的是,秘书写作中使用模糊语言,其目的仍是为了表义鲜明、准确,尽量准确或者相对准确。如表时间的模糊语,像当前、最近、近年来、长期以来、超前、年初、几周前等;表数量的模糊语,像数百、一批、许多、极少数、若干等;表趋向的模糊语,像提高、增强、减少、降低、加快等;表程度的模糊语,像十分、非常、特别、显著、从宽、从严等;表性状的模糊语,像恶劣手段、非常事件、紧急情况、急剧变化等;表范围的模糊语,像局部、个别、一般、以远、以外、附近、以后、以上等,这些模糊语在秘书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都有尽量求准的目的。
秘书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是表达的特殊需要。如“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国民生产总值有较大增长”,是为了概括的需要,无须明确、具体。如“尽快抓紧落实”、“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是为了留有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的余地,不宜规定得太死、太实。如“依法从严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是有意虚化语义,以求虚中见实,既体现出震慑力、威严感,也便于操作。以上三例中加点的模糊语,追求表义准确(尽量准确或相对准确)、科学的用意是很明显的。“尽快抓紧落实”如果换成“明天就要落实好”,也许就过于武断、不切实际,从而也就不准确、不科学。
再如“现在离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已不足半年”,就不如“现在离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63天”准确,但相对“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已越来越近了”或“离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已不远了”却要准确一些、精确一些。同样,“三天前”比“几天前”要相对准确,“最近两周”比“最近一段时间”要相对准确,“提前了六天左右”也比“提前了一些”要相对准确。在无法或无需、不宜准确表述时,使用必要的模糊语言,也能突出地反映不同的行文风格。
总的来说,秘书写作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是表述对象无法或无需、不宜准确具体时,语言运用的特殊要求,是为了达到语言表述的理想效果,其根本目的仍是“准确”(贴切、周严)。必要的模糊正是为了达到相对的准确。
当然,能够或者需要(必须)、适宜准确具体地表述对象(或表明意向)时,是不能滥用甚至乱用模糊语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