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绐孩子倾诉的机会
美国的富兰克林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听我说》:
当我请求你听我说,
但你开始给我意见,
你没有照我的意思做。
当我请求你听我说,
但你开始告诉我,
我不该有那样的感受,
你正在践踏我的感受。
当我请求你听我说,
你认为你需要做一些事情,
来帮助我解决问题,
很奇怪的,你让我失望。
听着!我只要求你听我说,
不要说话或者做任何事情,
只要你“听我说”!
“听我说”能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受,不管是积极的还是都表达出来,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其实,许多时候,孩子并不需的指导和教训,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倾听他诉说,有人理解他的感受,在他们受伤的时候、沮丧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兴奋的时候,有人能和他一起分享喜悦,承担痛苦。所以说,父母与其做一个喋喋不休的说者,不如做一名沉默的听者。
知心姐姐卢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件事:
我有一个孩子。30岁时我生下他,起名叫李悦。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在家陪我,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他讲话。渐渐地,儿子竟成了我学习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使我后来对儿童教育工作达到入迷的程度,也使我学会怎样用心去读孩子这本书。这本书,竟然还成了我当“知心姐姐”的教科书。
父母要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无论是快乐的、痛苦的、喜悦的、悲伤的,这对孩子的情绪和语言都是有好处的。当然,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也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
1.父母应该做好倾听前的准备
当孩子要对父母诉说什么时,父母都要停下来,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同时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充足的沟通时间。
事实上,许多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往往心不在焉,不是看电视,就是做家务,总以为孩子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己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孩子为自己的小小挫折伤心难过,父母一笑置之;孩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想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则认为小孩子吵架没有什么紧要的……父母们总以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正是这些被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占据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整个心灵。由于父母把小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认为无关紧要,因此他们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对家长来说,有时候,你并不需要讲很多的道理,只要耐心地去听,就能向孩子传递出理解、接受、赞同的态度,孩子有时候并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只要你会听就可以了。
2.对孩子关心的话题表示出兴趣
作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吃住外,更要关心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对孩子关心的话题感兴趣,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传递给你兴趣和愉悦。
父母不光要对孩子的话题感兴趣,还可以用参与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信息,更有利于引导孩子诉说一些事情的经过和想法,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和判断,而父母依然扮演的是倾听者的角色。比如,
你可以坐在孩子的对面,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若有所思地回答:那倒是。”“我想那时你肯定很伤心(高兴)吧?”
你也可以抓着孩子的手,温和地注视着孩子,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嗯,我理解你的心情。”
这些附和性的语言往往会增加孩子诉说的兴趣,孩子会滔滔不绝地把下面的事情告诉你。
3.采用适当的表情传达你的兴趣
也许父母都知道,不管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只要你感兴趣,那么孩子诉说的热情自然就会产生出来,如果你沉着脸,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孩子很可能就没有了诉说的热情。父母可以用言语传达自己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手势和身体的各种姿势来传递信息,比如,你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做个夸张的表情,说:“真的吗?”
当孩子讲的事情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时,你可以用“大惊小怪”的神情来表达自己的兴趣,这会激发孩子的表达欲。
有经验的父母会发现,不管孩子要跟你诉说的是一件如何简单的事情,但是只要你表示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表示出你的兴趣,比如用眼睛注视孩子,身体略微倾向孩子,并伴随相当的面部表情等,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关心,实现信息的互动传递。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父母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