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巴教圣地

东巴教圣地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东巴教圣地——白地无数东巴智者已如烟如云消逝在无尽的时空隧道,但他们在高原雪域留下了一片灿烂的智慧之光,那万卷象形文古籍中闪烁着他们灼灼的生命之火,心灵之音,而圣哲们的灵魂,还倘佯在纳西古国的高山流水间。东巴教圣地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村神圣的白水台。灵洞崇拜是东巴教和本教共有的宗教现象。

3.东巴教圣地——白地

无数东巴智者已如烟如云消逝在无尽的时空隧道,但他们在高原雪域留下了一片灿烂的智慧之光,那万卷象形文古籍中闪烁着他们灼灼的生命之火,心灵之音,而圣哲们的灵魂,还倘佯在纳西古国的高山流水间。

一些分布在滇西北纳西族地区的“圣迹”和“圣地”无言地向人们讲述着东巴教的漫漫历程和它繁荣辉煌的年月。今天的不少纳西族人还在这闪烁着先哲灵智之光的圣迹灵洞中经受精神的洗礼,献上一片虔诚的心灵。

云南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东巴教圣地。之所以称为圣地,是因为东巴教最初的繁荣是从这个区域开始的,相传东巴教祖师东巴什罗首先是在白地的白水台传教,东巴们认为是东巴教第二祖师的阿明什罗出生在白地水甲村。纳西俗语说:“不到过白地,不算大东巴。”过去,各地的东巴都要争取来白地拜谒白水台和阿明灵洞。位于哈巴雪山山麓和金沙江湾地带的这个纳西山乡,弥漫着一层神圣的灵光。

(1)天外一把白雪落下的地方

笔者曾多次到这个东巴教圣地来朝圣和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它位于如今的香格里拉县城东南部,从县城乘车约行101公里,便到达这个圣地。从崎岖的盘山公路上转过最后一道弯,最为醒目的首先是远远一片镶嵌在那朦胧的苍翠林屏中的白色,它宛如很多东巴经开篇中所提到的那一团混沌初开时的白光。随着车子越开越近,这白光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最后这天造地设的白水台泉华奇观就恍然整个地来到你的眼前。

明朝嘉靖年间,有卓越的文韬武略,自号“长江主人”的纳西土司木高曾在这儿的一块岩壁上题诗,形容白水台是“云波雪浪三千陇,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月留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

笔者首次朝拜白水台是在1989年初春,独行于泉华平台上,周遭山林寂寂,万籁无声。洁白如乳的一层层平台上水清如镜,倒映着高原那湛蓝得使人心醉的天,这映着蓝天的台地看去又极像一大片清莹莹的绿玉。白云在梦幻般的水中流连徘徊,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涟漪。在静谧中独自体验着这宗教圣境的安详,在内心中怅然自问:当年在此弘扬教义的东巴教祖师东巴什罗和阿明什罗而今安在?

img83

东巴教圣地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村神圣的白水台。相传东巴教祖师东巴什罗与佛教的米拉大师在昆仑山斗法失败后,米拉大师用手抓一把昆仑山的雪撒向远方,形成了这个白水台。东巴什罗依约到此弘扬东巴教,于是白地成为东巴教的圣地(摄于1989年)

白地吴树湾村著名的纳西族阮可人东巴久嘎吉曾对笔者讲了一个关于白地白水台来历的故事:

据说白水台的形成与东巴教的历史密切相关。相传东巴教祖师东巴什罗与米拉佛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后来争当坐镇居那什罗神山的天下之智者,米拉佛的法力与东巴什罗的法力旗鼓相当。两人约定清晨谁先登上居那什罗神山,谁就是天下的第一智者,应由胜者坐镇居那什罗神山。第二天清晨,朝阳初出,阳光万道,米拉佛乘坐太阳光直向居那什罗神山顶飞升,东巴什罗坐在手鼓上扶摇直上,两人你追我赶,疾如闪电,互不相让。只是将至神山顶时,米拉佛稍快一步,捷足先登神山顶。米拉佛得胜,按约坐镇居那什罗神山。东巴什罗说:“你现在已得智者宝座,我没有地方住了,你为我指引一个去处吧。”于是米拉佛手抓居那什罗神山顶的一把雪,撒向远方,说:“雪落何处,那里就是你的安身立命之处。”这一把雪刚好在农历二月八落在白地(一说落在玉龙山),形成了玉洁冰清的白水台。东巴什罗飘然来到此处,收徒授经,传播弘扬东巴教。他也熟谙种庄稼之道,因此把白水台开辟成梯田形状,叫当地人仿效其状开垦梯田种庄稼。白地多肥沃的梯田,即有此来历,后世一年一度盛大的“二月八白水台会”也由此产生。

在永宁纳人(摩梭人)中亦流传着东巴与喇嘛在西藏冈底斯山斗法,为米拉所败,于是退让东南,顺金沙江而下,流落于纳西族部落中传教的传说。上述这两个故事源于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与本教徒斗法的故事。相传本教巫师能骑鼓游行虚空,东巴什罗骑鼓飞行正反映了传说中本教徒的这一特点。纳西族的本土宗教与古老的本教结合而形成了东巴教这种独特的民族宗教。

(2)赐人子女和福泽的石壁和灵泉

除了东巴所说的白水台有男性神之外,民间还有白水台上有女性神之说。在白水台上有一堵巨大的石壁,状如一个妇女的腹部,石壁底部有一个形似女阴的裂口,里面有水。远近的妇女常来这儿烧香求子,因此裂口周围被熏成黑色。人们认为这是能赐子赐福的白水台女神的象征。除了求子的妇女,男子也在这儿祭拜求福。当地老人说,按规矩,拜者默默祷告后,要以额头碰这石壁三次。白水台不仅是纳西族的朝圣之所,也是附近藏族、彝族民众虔诚祭拜的神圣所在。每年农历二月八,藏族和彝族民众都来祭拜白水台,藏族民众的祭拜之态最诚,即使下着雨,也要向白水台磕五体投地的等身长头。

白水台上方有个清澈见底的泉眼,纳西族人视之为灵泉,认为是司掌着大自然的神灵“署”的住所,因此,当地的东巴祭司和普通纳西族人常常来祭拜这一灵泉,灵泉附近有专门的烧香坛。藏族人也视这个灵泉为神圣之泉,也常常来祭拜,在泉水附近有很多藏族人拴挂的经幡,与纳西东巴插在泉水边的木牌画交相辉映,两种不同文化共同尊重大自然的意识展现在这个清澈的泉水边。

(3)东巴祖师修行的灵洞

与白水台相对的上柏峰山腰,是赫赫有名的圣迹——阿明内可(意为阿明灵洞)之所在。这是出身在这里的东巴教大师阿明曾经修行过的一个岩洞。另一个传说称这里曾是东巴教祖师东巴什罗冥思和修行之洞,因此也叫“什罗内可”或“什罗埃可”(意为什罗住的岩洞)。

img84

灵洞崇拜是东巴教和本教共有的宗教现象。图中是东巴教灵洞“什罗内可”(东巴什罗修行的灵洞),或称为“阿明内可”(阿明什罗修行的灵洞),位于东巴教圣地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三坝白地村(摄于1990年)

笔者于1991年在当时的白地乡文化站站长和尚礼的引导下,朝拜了这个在东巴祭司中无人不知且个个向往的圣洞。这是个两洞相连的喀斯特溶洞。笔者去时,见到洞外有人们烧过的杜鹃木、松枝等,还立着一根看上去刚立不久的祈神求福的神塔,高约一米半,旁边有一根看上去年深月久的旧神塔,比新塔粗,上面凿着三级台阶,约长两米,上面满是岁月风雨剥蚀的痕迹。

洞内右壁上,有20世纪40年代到此朝圣的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和丽江东巴杨学才两人志游的东巴文和汉文题词。杨学才年轻时就已是丽江一个出色的东巴。有一次,他去给一户娶亲的人家主持婚礼“迎接生命神”,而那包办成婚的新娘对这个年轻而才貌双全的东巴一见钟情,于是两人当晚就双双出逃,到这个婚姻习俗比较开放自由的东巴教圣地来生活。

杨学才在此与痴迷于东巴文化的李霖灿相遇。他们写的字是用东巴用的松明油烟墨写成,因此字迹尚十分清晰。在洞的外壁上有东巴象形文题词,字迹斑驳,与苍苔相混,看上去已很有些年月。

相传阿明大师曾在此洞修行,写经书,传授徒弟。民间传说他用过的鼓、铃、镲、锣、白螺均留在洞中,增加了灵洞的神秘性。后世的各地东巴到白地朝圣学经时,都要到这个灵洞来祭拜和进行“加威灵”仪式,请阿明什罗赐予威灵;当地东巴也常常来此灵洞求威灵。

笔者在东巴和志本家中发现神龛上摆着几个乌黑的小石块,他说这是从阿明灵洞中拣来的灵石,当地东巴都在家中神龛上供有这种灵石,他们将它视为能赋予自己神力的圣物和镇鬼的武器。白地东巴认为,每当一个东巴要去世时,白天洞中会冒出一股烟,夜里洞中会发出一团亮光,并会发出鼓锣钹铃声。从这种种传说中可以体会到东巴对这个灵洞所怀有的崇拜和神秘感。

这个灵洞是东巴教的一个神圣之地,各地东巴在祭山神时,一定要提到这个灵洞之名,迎请阿明大师的神灵。

(4)阿明学经的传说

阿明是白地人。他年幼时,北方的郭洛人来袭击白地,阿明父子躲在一座岩脚下,但被郭洛人发现。他们把阿明抓去郭洛部落所在的北方,白天叫他放马,夜晚叫他给学经的郭洛人执火把照明。阿明聪明过人,当郭洛人念经习经时,他在心中默诵经书内容,熟记于心,不久便远远超过那些习经者。他就这样通晓了郭洛人的经书。

阿明无时不在谋划逃回家乡。郭洛人的边境上有一条大河,河上有一座桥。阿明白天放马时,只把一匹马训练成能跑过这座桥,而把其他所有的马训练成一到桥边就要回头跑。一天夜里,学经的郭洛人读经倦怠后,沉沉入睡。阿明偷了他们的一些经书背在身上,骑上那匹骏马如飞逃去。郭洛人发觉后急忙骑马追来。到桥边,阿明飞马越桥而去,而郭洛人所骑的马一到桥边就回头跑,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马反倒把郭洛人都颠下来。

阿明就这样回到白地,他怕郭洛人再来追捕,便长期躲在白地的这个岩洞中。他在洞中把从郭洛人那里学到的经书传授给人们,他住的岩洞被人们称为“阿明岩洞”(阿明内可)。

不少研究纳西学的学者认为郭洛人是蒙古人,其实郭洛是古代散居在川、甘、青三省交界的阿尼玛奇山南部山谷里的一个藏人部落。郭洛民间相传,他们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四川甘孜州一带,后来才逐渐迁徙到如今居住的地方。笔者认为传说中所说的阿明学习郭洛人经典,可能反映了阿明曾经学过古代流行于郭洛藏人中的本教经典。

在山洞中修行是喜马拉雅周边地区本教等不少民族宗教祭司、巫师的一种修行方式。纳西族东巴教称修行的灵洞为“能科”,称著名的神明东巴修行过的灵洞叫“什罗能科”。丽江也有几个著名的“什罗能科”,如汝南化村什罗灵洞,此洞在丽江文笔山后汝南化村山上,洞朝西,洞后有瀑布飞流。相传白地东巴大师阿明什罗的后裔阿明余勒(一说是阿明本人)来丽江传教,曾在此洞长期修行传教,故称为“什罗灵洞”。此洞成为东巴举行仪式时所咏诵的灵地之一。每年阴历二月八日,四乡的东巴便到这个灵洞前集会,诵经和跳东巴舞蹈。

【注释】

(1)李霖灿:《麽些经典的艺术论》,载《麽些研究论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