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枪舌剑 砥砺英才——金城大专辩论赛感言
岳逢春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往往并不是那种膀大腰圆肌肉发达的壮汉,而是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辞锋犀利的智者。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诸葛亮舌战群儒”,这大概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专辩论赛”的故事。孔明先生摇着那把鹅毛扇当“攻辩”道具,毫无悬念就摘取了“最佳辩手”的桂冠。外国的有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他在1963年做了一次“俺捍卫哦种们”(Ihave adream——我有一个梦想)的公开演说,就迫使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了一项《民权法案》,正式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是非法的不道德的,美利坚延续了两百年的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从此土崩瓦解。阿道夫虽然算不得是一个智者,但他激情澎湃的几百次疯狂演说弄得德意志的人们热血沸腾忘乎所以,几乎毁灭了欧洲,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还可以举传销大课为例,蛊惑者仅仅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出花言巧语替人洗脑,就搞得许多人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迷失了自我也屡见不鲜。
语言的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语言的人所拥有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
早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将从新加坡引进的“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展现给全国亿万观众之时,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一辩”、“二辩”、“总结陈词”这些概念,欣赏到了“最佳辩手”的风采,知道了“正方”、“反方”可以对一个话题针锋相对地表达完全对立的不同观点。虽然我们早已将“苏秦张仪游说列国”的故事背得滚瓜烂熟,但确实是在这时候才知道了,在世界上,汉语居然还有这样一种“辩论”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国际大专辩论赛比相声智慧、比小品高雅、比戏剧强烈、比歌曲动人的精彩的欣赏效果被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们密切关注并津津乐道,一时成为校园热点。
但在甘肃省城,大专辩论赛起步较晚。10年之后,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发起举办这种类型的赛事,立即得到省城各大专院校早已跃跃欲试的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起于青萍之末的大专辩论活动在省城大学校园中逐渐蔚然成风。
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数年五六届的金城大专辩论赛虽然是一个具有模拟性质的语言演说活动,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辩手的口才和语言交际能力,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等等,已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辩手不但在赛场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毕业后,大都能够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顺利地走上比较理想的就业岗位。最突出的例证莫过于西北民族大学代表队原辩手杨安,他曾三次领衔蝉联金城大专辩论赛的冠军队,两次蝉联赛事“最佳辩手”、一次“最有人气辩手”,毕业后被特招进入兰州电视台担纲《兰州零距离》节目主播,后来还担任此项赛事的现场执行主席。
“三寸不烂之舌”的“含金量”与实用和使用价值确实不能低估、不可小觑。
于是,由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兰州电视台公共频道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几届辩论赛事越来越激烈,也愈来愈精彩。
现在,连续成功举办数届的金城大专辩论赛已经成为一项品牌赛事,也成为甘肃省大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曾很荣幸地被主办者邀请担任第五届赛事评委,并被咨询辩题设立的论证。因此,多少也有一点心得。
我附骥的那届赛事是由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承办,中国移动甘肃有限兰州分公司协办的“动感地带杯”第五届(2008)金城大专辩论赛。赛事(不含各高校分散组织的初赛)延续近一个月,23场复赛、半决赛的唇枪舌剑之后,兰州理工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两支代表队脱颖而出,在金城大剧院举行了最后决战。这两支当时省城大专院校最高水平的辩论队共有八位辩手披挂上阵,围绕“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还是为了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辩题展开交锋。决赛辩题紧扣了历史背景和时代主题,他们的这场辩论则短兵相接妙语连珠、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其辩论语言、场上风度,机敏的思维,敏捷的现场反应,已经不输给1993年央视播出的节目水平了。至于是哪支队伍获得本届赛事冠军,我已经记不得了。但阳光青年大学生们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交流工具。俗话说得好,“好马长在腿上,好人长在嘴上”;“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举办大专辩论赛的根本目的,我以为就是训练大学生如何把“好话”说得更加动人、更加精彩、更为感人,说得更加合乎逻辑而又简洁明了。辩论演讲,是一门带有表演性质的实用社交艺术形式。在表演艺术各门类中,演讲(辩论演说)的技巧难度最大,是很难全面掌握的一门综合艺术。在灿烂的灯光照耀下,你要站在舞台中央面对那么多观众演说,并且要接住对手抛过来的话题,迅速作出分析判断,自然机敏地作出反应并说出驳倒对手的语言和论点,这不但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以及一定的演讲技巧和辩论经验。这与登台演唱一首歌曲、朗诵一段诗篇所需要的“亮相”勇气和“发言”素质完全不同。辩论是语言的较量,实际上也是思想和思维的交锋。金城大专辩论赛于是成为触动激情、驾驭思想、高扬理性、表现语言风采、砥砺综合素质、提升个人魅力的赛场。历届赛事中闪亮的“聪慧之光”和不断涌现的“青年辩才”无疑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着省城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文化品格。
参与这样的赛事,对大学生养成的优秀人格和人生道路的正确延伸,对他们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的孩子在“大二”时曾经获得CCTV举办的某届高校英语演讲辩论赛北京赛区冠军并获得全国优秀辩手荣誉,这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翱翔翼展的平台实际上就是这次演讲比赛。所以我深知,参加这样的活动,够多么有意义——我希望举此例被理解为经验之谈和肺腑之言而别误会为小气的炫耀。大学生们积极参加此类赛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情。我也知道辩手们为在演讲台上一试身手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准备工作。而这,正是大学生成熟、成才、成功的题中应有之义。赛场上的唇枪舌剑、雄辩滔滔,与宿舍里的夜谈争论和闻鸡起舞,都是砥砺素质的一种磨刀石。
在此书出版之际,主编约我写篇文章谈谈心得,于是说了这么多。但其实我只有一句话要告诉大学生们。因为你总要离开学校,所以在赛事中,取得哪个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来了,我说了,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了。”而这样的经历,很可能影响你一生事业的发展,当然是积极的正面的好的影响。
2010年6月2日
作者简介:岳逢春,兰州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五届金城大专辩论赛评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