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思想评论写作
思想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它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政治思想进行说明、分析和评论,赞扬、支持进步的、高尚的思想;批评鞭挞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包括长篇的思想专论,短篇的思想杂谈,思想短评等。
一、思想评论的特点
1.时效性
即指它反应迅速。思想评论必须迅速及时地抓住社会上及人们身旁所发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思想意识问题,及时进行评论,优秀的思想评论文章,不仅问题抓得准,道理说得透,而且能闻风而动,迅速反映,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谢觉哉同志的《论同甘共苦》、马铁厂同志的《试论革命风格》等思想评论,虽则写在五、六十年代,但至今读来亦觉亲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2.针对性
即是说它目标集中,思想评论必须有的放矢,针对具体思想问题进行评述和议论,它必须做到针对问题而发,针对读者而发,要求作者观点鲜明,不能含糊,模棱两可。比如刘绍楹的短评《“礼”的困惑》就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以礼行贿”、“名礼实贿”的现象进行评议、分析,以达到批评、鞭挞错误的思想,赞扬、支持高尚的思想情操。
3.单一性
即是指它目标集中。思想评论绝大多数是一事一论,不要求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必须抓住一个问题或问题的一个侧面,深入地进行剖析,把情况说清,道理讲透。思想评论大部分篇幅比较短小,长篇的文章比较少见。
二、思想评论的写作
1.正确地选择目标
思想评论的目标要选得准,选得好,才能切中时弊,起到应有的作用,评论的目标不能任意虚设,不能胡乱凑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去选定。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通观全局,考虑整个社会建设的需要,抓住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评论;要高瞻远瞩,联系实际,确定具体的评论对象。
其二,要选择现实生活中所提出来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才会产生反响,引起共鸣。
其三,应当有典型性。即要选择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思想进行评论。这样才会是评论一点,解决一片。
2.要深入分析,讲透道理
有长久生命力的思想评论,不能就事论事,而必须就事论理,就“实”论“虚”,因此,展开论述切不可囿于评论的某个具体对象而要看到整体,看到全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武器,对问题作深入的分析论证。《漫谈事业心》一文从司马迁的事业心谈起,而论述事业心的重要性,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联系到当时人们的一些认识,把问题放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定条件下来议论的。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有志于事业的人,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热情赞助。”
3.巧妙地进行评论
这是一个说理的方法技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症下药,就是说,在进行评论时,要用什么材料,讲什么道理,必须由评论对象的具体特点而定。
②析果论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弄清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是全面地、本质地认识事物的主要条件,只有弄清了这些因果关系,才能更好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形象议论。思想评论虽然不像杂文那样一定要求议论的形象性、艺术性,但是如果能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必要的艺术技巧,是有助于讲清道理,打动人心的。例如讲个故事,打个比方等,都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文汇报》曾登载了这样一篇思想评论,题目是《请勿嫉贤忌才》,开头是这样写的:
……《太平御览》记载了一则“妒花女”的故事,说的古代有个武阳女子极好嫉妒,有一次,她的丈夫在观赏桃花时说声“美哉!”她就立即唤人把桃树砍光。无独有偶,《酉阳杂俎·诺臬记上》也记载一则“妒妇津”的故事,晋代刘伯玉妻段氏,因丈夫称赞《洛神赋》中洛神的美丽,便妒劲十足地说:“君何深以水神美而欲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她说到做到,投水而死,后也称其投水处为“妒妇津”。
文章在评论“嫉贤妒才”这种坏思想之前,先讲这么两个小故事,使人们从故事中体会到“嫉贤忌才”这种思想的可鄙、可悲、可笑,激发了人们憎恶这类思想的感情。由于这两个故事生动具体,典型性强,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范文欣赏]
最美的爱情在小说里
王 蒙
文学特别是小说所具有的挑战性,不是指政治、社会的方面,主要是指思维方式上。而独创就是挑战。
文学,特别是小说,非常强调个人,这种个人的独创性有时候会引起人的不安,甚至于会引起社会的不安,这种独创里面就包含了某种超前,既可能是超前的,又可能是个骗局。不要认为打着独创旗号的都是好东西,它可能是骗局,这样的争论全世界至今没有停止。
比如说,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是独创,还是骗局?到现在有说是骗局的,说这完全是骗局,后现代就更是骗局。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独创,这种独创的挑战性可以挑战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年法国上演左拉的戏剧的时候,剧场门口有盛大的游行示威,抗议这种不成体统的作品搬上舞台。就是说,一种文学样式或者一种文学上的探索能够使社会不安到那种程度,和这个社会可以抗拒到那种程度。
小说的创作,我这里尤其是指长篇的小说的创作,它具有一种整体性,就是说它给你的不是一个结论,给你的不是一个命题,给你的更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呼吁。它是整体的,它是把这么一群人,把一个社会,把一个时代,把一个群体,它的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互相矛盾的种种现象,都给了你。好的和坏的,美的和丑的,可以理解的和匪夷所思的,全都给了你。这种整体性,有时候让你抓不着它,有时候让你老是琢磨不透。
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他有一种最可贵的感觉,就是你生活里面的一切的体验都是有用的,没有没用的。你今天挺倒霉,所谓是喝凉水都塞牙,你过了这么一天,很可能你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小说的细节。比你这一天处处顺利,春风得意还……说不定那个小说写出来还好。所以作家有时候挺烦的就在这儿,因为其他的学问要求的都是明快,比如说法律,什么是禁止的,什么是不禁止的非常清楚。可是文学这么一整体,就出现了一种不确定性,好像立场不太鲜明,你到底是要干吗呀?
这种作品,你看完以后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矛盾的,好多文学作品,它还有一种批判性,我不是指那种政治社会的批判性。小说和新闻不同,就在于它可以写实际上没有的东西,它可以写你的理想,写你的幻想。因此它就构成了一个反差,就是小说里的东西和现实里的东西形成一种反差,这种反差本身带有批判性。比如说爱情,最美的爱情几乎都在小说里面。如果你小说看得太多了,我想当然这很好。如果你不看小说,那么你很惨,将来搞恋爱的时候连情书你都不会写。而如果写不好情书,你在初次的爱情上会丢很多的分,你会失败的。
可是你看得太多了,也麻烦。你要按小说的标准来择偶来建立自己的婚姻的话,你的婚姻很可能是不幸的,因为小说是浪漫化的。好几个朋友跟我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自杀了,所以他们的爱情就是最伟大的,而且是由于误解自杀的。如果他们没有误解,到最后都知道了,都别自杀了,两人结婚了,没有计划生育,一下子生了八个孩子。罗密欧老了,朱丽叶也老了,脸上都有褶子了。罗密欧有点肠胃病,到晚上的时候朱丽叶给罗密欧打盆洗脚水,“洗脚丫子吧……你脚太脏啦!”完了,这故事情节全完了,不那么伟大了。
为什么爱情的故事那么多,爱情的小说那么多呢?就因为现实中十全十美的、浪漫的、青春永驻的、永远如诗如歌如画的爱情太少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有特别现实的一面,爱情再伟大,你得吃饭,老饿着肚子,那是很麻烦的事,吃饭就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你要结婚了的话,不但要吃饭,还得睡觉呀,睡觉就有几个条件。所以这种理想性、这种浪漫性往往就造成了对现实生活的批评、批判乃至于否定。所以我们有些爱好文学的青年,特别是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他们的命运往往是很不好的。在一个单位里你要爱好文学,人们就认为他就具有以下的个人特点:
第一,自认清高;第二,不安心本职工作;第三,跟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关系不好,而且还有花花哨哨的各种传闻;第四,看不起领导,对本单位的组长、科长、处长都不老老实实汇报。这些青年如果有上述五个特点,提职、分房子一点份都没有,要是搞运动盖帽子倒都有份。
文学家是深刻的人文主义者,他只能围绕着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情感,也包括人的欲望来写作。他必须承认人的欲望,食色性也,他都得承认。甚至于某种暴力倾向,或者千百个暴力危机,人有没有呢?人性里头有没有这个东西呢?诲淫诲盗这绝对是不能取的,是我们所反对的。但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它接触到人的欲望,接触到某些人的性心理,包括接触到某些人的潜在的或者暴露的,那种暴力的经验,那种体验乃至于这种需求,这就很难避免。
但是老挑战也很麻烦的,整天挑战,看一篇小说就挑战一回,一天要看三遍小说就挑战三次,也挑战得乏了,一鼓二衰三竭,你要这么看一辈子小说,你甭说挑战了,你站都站不起来了。所以说,小说它恰恰是实现精神和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虚拟的,它是一种虚拟的实现,这种虚拟的实现既带有宣泄的作用又带有补偿的作用。文学,特别是小说,它会使在现实当中操作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情,可以在纸上,现在或者是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就跟真的实现一样,很有魅力,非常动人。
比如说,世界上有许多爱情小说,作家本身并非情场上的猎手或者圣手或者是老手,恰恰有些是在情场上失意得不得了,老单身汉、老光棍、老处女,他们那个爱情小说写得更棒。为什么呢?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很满足,和自己所爱的对象热烈的拥抱、亲吻、抚摸,这种情况下,爱情小说写得好的绝对没有。我可以告诉你,那些爱情小说写得好的,你们可千万别误以为他们的爱情有多好。还有,爱情是浪漫的,是自由的,是诗化的,可是爱情的操作又是很具体的。
人生在某种意义上,不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吗?所以人的精神生活除了立即变成行动,立刻变成了物质的成果以外,也有像小说这样的,假定的,虚拟的,有可能使人的情感得到一种引导,得到一种补偿,而避免这种情感长期的淤积而造成爆炸性的后果。
一个真正喜爱文学的人,一个真正从事文学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社会生活,一定有两面。第一面是现实的,另外一面是超现实的,他是对人类精神框架的一种关注和一种兴趣。
一种文学的成果哪怕是批判性的成果,否定性的成果,但它一旦成为一种精神的成果,它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自省能力,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反思的能力,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语言的魅力,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它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作为文化的瑰宝,它不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爆破性的东西,文化与爆破的关系是解决不了的。我看一部小说,脑袋都要炸了——这样的小说越来越少了——而看了这个小说以后,你得到深思,得到欣赏,启发了你的思维,这就很好。
我们从更深远的观点,从文化的观点从精神构建的观点,来接触小说,来接受文学,我们就会用一种更健康的文学观,一种更沉稳的接受的态度,那么我们从文学上就能得到真正的营养。
(摘自《挑战与和解——在文学馆听讲座》(精华本)华艺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