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活动管理机制
基于任务活动的微型写作课关键在于建立课堂的管理机制。如何管理好写作教学活动呢?
一、课堂小组管理
微型写作课要构建学生写作活动的共同体。做法是先制订小组规则,明确写作活动的任务分工,然后每次活动都能落实既定的程序,不断强化合作与竞争,形成有效交流的机制。
微型写作课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习惯。学生交流时要仔细倾听,尊重同学的发言,避免轻蔑评论、狂妄议论,而应以建设性意见为主。提问方式如“我认为这不要,因为……”“我的意思是……”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全程录音或录像,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
微型写作课要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就是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小组合作不能停留于表面的热闹,课堂活而无度,闹而无序。因此,笔者建议抓好以下三件事:
一抓小组建设。根据学生的性别、平时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建小组。人人轮流当小组的课代表,增添主人翁意识。
二抓小组文化。学生制定组名、组徽、组规、组歌等。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做贡献。小组考评与个人考评紧密挂钩,这样写作氛围就浓,写作热情就会高涨。
三抓任务落实。小组活动的任务要细化要明确,人人参与,个个发言。教师要发挥“兵教兵”的优势,建立学生互相合作和监督的机制,帮助写作“困难户”尽早脱贫,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小组作文评价表:
二、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优化学生互评的机制,学校应建立“五级评价激励机制”:一课、一日、一周、一月、一学期,以年级段为单位,开展征文比赛、现场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通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产生文学之星,学会赏识别人的优点,从同伴的习作中获得写作的启发和灵感,取长补短。
1.评价对象:小组+个人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要捆绑考核。个人自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意识,写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写作者自我对话的过程。小组评价实现了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改变过去“老师一人独大、学生被动写作”的局面。这种捆绑考核机制让学生学会独立反思和互帮互学,容易形成良性循环的写作氛围。
2.评价内容:写作态度+写作成果
评价要全面客观,兼顾写作态度和写作成果。写作态度是隐性的,是非智力因素,能确保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人人重视写作课,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修改,及时总结。写作成果是显性的,是各种写作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每学期学生将自己写的各类文章编辑成册,命书名,写序言,请别人写读后感,交流并评选最佳作品奖。
3.奖励形式:多样化+趣味化
多样化的奖励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评选各类校级诗人、文人奖,例如“茅盾日记奖”“鲁迅创作奖”等。优秀写作者可以申请文学社成员。趣味化的奖励如每学期的采风活动、野餐活动、访问活动等,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奖励。
三、微型写作课教学评价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