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例】打开写作的思路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描述画面内容。
2.在观察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提炼画面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并形成观点。
(二)教学过程
1.我们仔细看这张照片,里面到底拍了哪些内容。课堂口头交流,并补充。(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并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要说第一印象。把看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描述性的话。限时5分钟。比一比看谁看得准,看得细。
2.教师抓住学生口述内容,一边板书一边点评,关注有没有描写到外貌、动作、神态、环境。
3.猜一猜画外可能发生的故事,转换视角,讲述故事。(限时10分钟)
课件出示:在描写画面的基础上补充故事。 时间:2010年3月的一个傍晚
地点:300米长的崎岖的山路上 人物:6岁女孩 杨云润
思考:
①她挑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②她为什么要挑水呢?
③她的父母亲叫她挑水的吗? ④她家里境况如何?
⑤她挑的是水吗? ⑥最后的结果如何?
转换视角,以下列叙述者的角度讲述故事:
①女孩父亲;②母亲;③姐姐;④过路人;⑤老师;⑥女孩家的一条狗
4.小组合作,给照片取名。
每组同学把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各个小组将名字全写到黑板上去)
学生可能的答案:挑水路上、山路、山路上的孩子、幼小的身影、稚嫩的双手、学会独立、崎岖的山路、山那边的孩子、沉重、小肩膀,大担子、令人心碎的一幕……
请挑选几个能让人眼睛一亮的题目,采访一下名字的作者,说说取这个名字的意图。
教师示范,写一个题目《无泪的诉说》,请同学们来点评一下。
5.课外作业。看照片《母与子》,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课例评析
表一:
表二:
【注释】
[1]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