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汇的构成

语汇的构成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语汇的构成一、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根据是否受使用者和使用场合的限制,语汇可以分为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两类。汉语的古旧词语又可分为文言词、历史词、旧词三种。学习汉语,至少要掌握3000个常用词语,就可以达到交流的基本需要。汉语的外来词也是外语词经过了汉化过程之后,被创制而成的属于汉语词汇系统的新词,它和外语词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这一观点在汉语借词中可以得到印证。

第三节 语汇的构成

一、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

根据是否受使用者和使用场合的限制,语汇可以分为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两类。

1.通用语汇

通用语汇是不受使用者和使用场合限制的语汇。

2.专用语汇

专用语汇是某些特定的区域、社群中的人们所使用的词语,或在特定的使用场合使用的词语。专用语汇主要包括方言语汇、社群语汇、口语语汇和书面语汇等几类。

二、传承语汇和非传承语汇

根据词语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语汇可以分为传承语汇和非传承语汇两类。

1.传承语汇

传承语汇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词语。传承词语有三个特点:一是固有性,二是悠久性,三是活跃性。

2.非传承语汇

传承语汇之外的词语都属非传承语汇,包括古旧语汇、新造语汇、外来语汇三类。汉语的古旧词语又可分为文言词、历史词、旧词三种。

三、常用词语和非常用词语

从词语的使用频率看,词语可以分为常用词语和非常用词语。使用频率高的是常用词语,词汇理常用词汇以外的是非常用词语。学习汉语,至少要掌握3000个常用词语,就可以达到交流的基本需要。在汉语单个词语中,根据频率统计,“在为一我来”等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四、本族词语和外来词语

从词语的来源上,我们可以把词汇分为本族词语和外来词语。本民族语言固有的词语叫本族词语,是本民族语言的主体。从外族语言中借用的词叫外来词,也叫借词。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外来词。由于受各自语音系统的影响,同一个外来词在不同语言中的读音有所不同。

任何一种语言在吸收外族语言的词汇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再经过一番重新改造和创制。汉语的外来词也是外语词经过了汉化过程之后,被创制而成的属于汉语词汇系统的新词,它和外语词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sofa是外语词,而“沙发”才是汉语外来词。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很久,从汉朝和魏晋时期就有外来词引入,如“佛”(借自梵文buddha)、“站”(借自蒙古语jam)等。更多的外来词是近代从西方语言中吸收进来的。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外来词大量涌现,其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形成方式之多样化,都是空前的。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曾经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一观点在汉语借词中可以得到印证。特别是21世纪以后,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有关西方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的词也不断涌现:代沟(generation gap)、文化差距(culture gap)、单身母亲(bachelor mother)、应召女郎(call girl)、嬉皮士(Hippies)、雅皮士(Yuppies)、荫皮士(Yumpies)、朋克(punk)、裸奔(streaking)等。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除了传统上的“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蓝领阶层”(blue collar)外,又出现了“灰领阶层”(gray collar,从事维修保养技术工作的人)、“粉领阶层”(pink collar,指从业人员多半为妇女的职业)和“铁领阶层”(iron collar,指机器人)。新的科学理论的创立和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一批新词:高科技园(hi-tech park)、硅谷(silicon valley)、传真(fax)、激光打印机(laser printer)、电视电话(videophone)、IC(集成电路)、DNA(脱氧核糖核酸)、试管婴儿(test-tube baby)、克隆羊(clone sheep)等都是近20年才出现的新词。

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大量的计算机词汇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用语,如: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数据库(data bank)、电子邮件(E-mail)、因特网(Internet)、Windows 98、鼠标(mouse)、对话框(dialog box)、超文本(hypertext)和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伴随互联网络的兴起,又出现了:网络人(cybernaut)、网络冲浪者(cybersurfer)、网迷(cyber mania)、网络资源(cyber source)、网吧(cyber bar)、网络文化(cyber culture)、环球网(worldwide web)、远程网(remote computer network)等。因此可以说语言所反映的就是科学理论的惊人进展及工艺技术的花样翻新。

汉语外来词按其创制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音译词:热狗(hot dog)、土司(toast)、西冷牛排(sirloin steak)、扎啤(a jar of beer)、雪碧(Sprite)、可口可乐(Coca-Cola)、百事可乐(Pepsi-cola)。

穿着方面有:牛仔裤(jeans)、迷你裙(miniskirt)、比基尼(bikini)。

日常用品方面: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香波(shampoo)、席梦思(shermons)、腊克(locquer)、马赛克(mosaic)等。

交通工具方面:空中客车(airbus)、士多店(store)、超市(supermarket)等。

在艺术、娱乐、体育方面,如:爵士乐(jazz music)、肥皂剧(soap opera)、迷幻摇滚乐(acid rock)、摇滚舞音乐(big beat)、乡村摇滚(rockability)、迪斯科(disco)、霹雳舞(break dance)、飞镖(boomerang)、赛点(match point)等。

音加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如:电话、爵士摇滚(jazz rock)、蹦极跳(bunge jumping)等。

音意兼译词:呼啦圈(hula-hoop)、拉力赛(rally)、迪斯尼乐园(Disney land)等。

音译加注词:高尔夫球(golf)、保龄球(bowling)、卡丁车(karting)、桑拿浴(sauna)、溜溜球(yo-yo)、甲壳虫乐队(the Beetles)、辣妹合唱组(the Spice Girls)等。

附:关于网络语言

常用的网络语汇如:①美眉──漂亮小妞。②恐龙──反应超慢的人。③小笼包──装可爱。(源自于网络接龙笑话——包子与面条)。④陈水──欠扁。⑤184──一辈子。⑥286──反应慢,落伍啰!(计算机过时机种)⑦438──死三八!⑧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⑨56──无聊。img22CBA──酷必啦!img23CKK──死跷翘。img24FDD──肥嘟嘟。img25KTV──K你一顿、T你一脚,再比一个V字形的胜利手势。img26OIC──喔,我了解了(Oh,I see)。img27PMP──拍马屁。img28SYY──爽歪歪。img29TMD──他妈的。img303Q──谢谢你。(Thank you)img31皮卡丘的妹妹(或弟弟)──皮在痒。img32贤惠──闲着在家什么都不会。img33可爱──可怜没人爱。img34不错──长得那么丑不是她的错。img35天使──天哪!让我去死一死吧!img36天才──天上掉下来的蠢材。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拜拜喽),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即player killing)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二、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eng3声 松2声,意为“竭尽”)等。

三、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

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几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即从最初由港台引进的“哇噻”(尽管后来在国内它大多代表惊喜的意思,但起初这却是句骂人的话)——我靠——我倒(现在多用这个字面上比较文明的形式)——我晕(目前正流行,本人认为其是“我倒”的替代词)。为什么中间的那几个都被人们从起初的接受到后来的放弃,这是一个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选择的过程,那些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词语最终会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网络语言的类型总结:

数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886=拜拜了。

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荡”=download,下载。

字母型:造词方法好像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

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 -”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成为网络语言后出现了更多形式。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

在网络上还有好多这样的词汇,比如:BT=变态;PMP=拍马屁;GF=哥哥的女朋友;菜鸟=差劲的新手;OUT=老土;Y——为什么;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我叫偶;年轻人叫小P孩;蟑螂叫小强;什么叫虾米;不要叫表;喜欢叫稀饭;这样子叫酱紫;好叫女子;强叫弓虽;纸牌游戏叫杀人等。

首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在这份报告中,首次公布了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行榜,“顶”位居第一位。

网络交流缺失日常交往中的表情、服装、动作等非语言表达方式。QQ、MSN提供的表情符号,是满足人们交往需求的。网络汉字和符号使用率的提高,说明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依赖网络。但由于网络的随意和不稳定性,符号又不足以成为一种实际语言。网络语言频繁地更新换代,说明网络语言具有不稳定性,它的发展变化比日常用语更快。

网上语言追求个性生动。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专家发现,同一意义常有多种书写形式,比如说哥哥,可以用大写的GG,也可以用小写的gg,感谢可以用39、3X、3Q等形式。再见可以用88、886、3166等,伤心悲切可以用55、555、呜呜、呜呜呜等。同时,网民们还可以利用表情符号等来表达同样的意思。网络语言这些独特生动的表达方式,反映了网民的个性和联想能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使用者的特征——年轻的心态和不拘一格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