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一、语言分化语言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变体,或者进而分化为不同的语言,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方面的表现。社会方言是语言分化所形成的社会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的语言社团中,男女性别角色的语言,往往有较大的差异。第二是异族语言的影响。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话”。

第四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分化

语言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变体,或者进而分化为不同的语言,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方面的表现。

语言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社会发展造成社会内进一步的分工,或社团居民在地域上向外扩展,原来内部交际密度均匀的单一社会分化成若干社团,出现语言变化,在本社团内很快推开而不能同样快地扩展到其他社团,形成方言差异。

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一)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社会方言是语言分化所形成的社会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同一社会的人,由于生产条件、生活方式、性别、年龄、职业、信仰、文化水平等的不同,便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基层或社团。为满足各阶层、各社团的交际需要,这些阶层或社团会自然地或人为地出现一些不同于共同语的特殊语言成分,从而出现社会方言。

1.阶层方言

人们都分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在阶级社会中还要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不同阶层的人在语言使用上往往会显示出不同待点,形成阶层方言。

阶层方言又叫阶级习惯语,如:戡乱、赤祸、刮民党;英国资本家把工人叫做“hands”(手);17世纪法国文学家索枚士编《女雅士大词典》,汇集“贵族语言”的词语,供“才女”检索使用。

2.职业方言

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有自己的“行话”。每门学科的专门术语都是最明显的行话。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即使不谈论自己的职业,也往往会用很多行话。因此,听一个人讲话,常常能够判断出该人所从事的职业,或是他的某种经历。

职业方言又叫行业语,如:保墒、间种、亩产、抛秧(农业);模具、冷焊、浇铸、炉龄(工业);盘点、滞销、回扣、死账(商业);曲牌、龙套、花旦、脸谱(戏剧界);照会、通牒、参赞、最惠国(外交界)。

黑话(隐语、切口、春点)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也可以算是职业方言的一种。如数字一为“旦底”,二为“挖工”;三为“横川”;太阳叫“球子”,夜晚叫“球子啃土”,坐牢叫“进书房”,筷子叫“双锏”,送信叫“通风”。

3.性别方言

性别是一种生理现象,性别角色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自然它也可以反映性别角色。在一定的语言社团中,男女性别角色的语言,往往有较大的差异。这在语音、词语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4.年龄方言

不同的年龄,说话特点往往有较大差异,形成年龄方言。

另外还有社会语言的风格变体:因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差异,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存在进一步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语言分化所形成的地域变体,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在“社会方言”这个术语出现以前,地域方言一般只称为方言。凡使用人口较多、地域分布较广、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一般都有方言的差异。汉语是世界上方言分歧最大的语种之一,方言差异十分显著,有北方方言、晋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每个方言下面都有若干次方言,次方言下面又有次次方言和土语。

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交通的阻隔,社会割据、行政区划、人口迁徙以及高山大河和湖泊森林等地理屏障,都会造成交通阻隔。由于语言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交通阻隔会使各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出现差异,这种语言差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方言。

第二是异族语言的影响。比如我国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南到北调类的数目逐渐减少。南方方言的调类大都在6个以上,多的可达10个左右,而北方方言的调类大都在5个以下,乌鲁木齐、天水、银川等地的方言,调类只有3个。北方方言常同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接触,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是无声调语言,汉语北方方言受到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的影响,调类减少;南方方言常同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接触,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绝大多数都是声调比较复杂的语言,受其影响汉语南方方言的调类数目也就较多。

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和一般语汇上,基本语汇和基本的语法格式的差异相对较小。不过应该看到,既然方言是同一语言分化所形成的地域变体,那么,即使是差别很大的方言之间,也存在着较多的一致性。

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话”。汉语方言从全民语言到地域方言到次方言到土语,呈现一种层级分布。

1.以地区上的分布确定范围,是一个区域内共同使用的,习惯上以地区名称来命名,但与行政区划不对等。汉语七大方言分布情况可以用表9-2表示。

2.一个地域方言与共同语、其他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

a.词汇方面。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即用不同名称去称说相同事物。“我、你、他”,上海话“阿拉、侬、伊”,客家话“捱、女、渠”;“红薯”,沈阳话“地瓜”,广东话“番薯”,浙江话“山薯”,成都话“红苕”。

表9-2 汉语七大方言分布

img43

b.语音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是语音,以语音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只考虑几个重要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细微差别。

北方方言:舌尖音声母有z、c、s与zh、ch、sh,鼻韵母分n、ng,四个声调,无入声。

吴方言:声母分清浊,舌尖音声母不分z、c、s与zh、ch、sh,鼻韵母不分n、ng,有入声,以喉塞音[?]收尾。

c.语法方面。各地域方言基本遵循共同语的语法规则,但自身也有一些特点。如粤方言:“佬”附于名词或述宾词组后,表示成年男子,“泥水佬”、“飞发佬”;“多”、“少”、“先”等作状语时置于动词后,“着多一件衫”,“住少两日悭翻的钱”,“我行先”。

3.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

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相同之处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属于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不同之处是地域方言以范围划分,以地区上的分布确定范围,具有全民性;而社会方言按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确定范围,没有全民性。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多个方面,主要是语音差别。社会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是词汇方面,即有一些特殊的词语。

从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发展趋势来看,地域方言有两种发展方向,或向共同语靠拢、方言间的差距缩小;或离心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也就是说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不能发展为独立语言。

(三)亲属语言

由同一种祖语分化出来的不同的语言,称为亲属语言。地域方言同亲属语言的本质差别,不是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大小,而主要是民族认同感的问题。

一般认为,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划分为九大语系,其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同一语言有可能是同一母语,也有可能是同一基础语或原始基础语。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系的远近):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土语

1.关于汉藏语系

a.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b.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

c.共同特点: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没有内部形态变化;有量词。

2.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异同

地域方言与亲属语言相同之处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后代。不同之处社会分化程度不一样,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而亲属语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分化。从语言分化来看,地域方言是分化发展,形成自身特点,同时新词、语法格式等有相当比例是相同的;而亲属语言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特点,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形成独立的语言系统。

二、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1.一个地方割据的社会趋向统一时,原来的地域方言分歧就会妨碍全社会范围内的交际,不利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的巩固,于是语言也逐步走上统一。以汉语为例:从“殊方异语”、“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到周朝以王畿一带方言为标准、确定“雅言”到秦汉时期“通语”、“凡语”(汉扬雄《方言》:“秦曰娥,……赵魏燕代之间曰姝,……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到元代出现统一的书面语“天下通语”再到官话、国语、现代汉语普通话,逐渐实现语言的统一。

2.语言统一演变的特点。首先,民族语言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地位高于方言的共同交际语(超方言),然后影响方言的发展,并通过共同语的推广、双语并存直至替代,完成语言的统一。

(二)共同语

1.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2.推广普通话,即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基础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①基础方言的选用,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

②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原因:

a.政治方面。代表城市北京1000多年来是政治中心;北方方言在全国各地方言中影响最大;“官话”是几百年来中央政权施政的工具。

b.文化方面。许多重要作品用北方方言写成;新的书面语言和活的口语紧密结合,一同向民族共同语发展。

c.通行地域广阔,使用人口众多。

5.国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国语”。

(三)共同语的规范

1.语言和语音的规范化

语言的规范化: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

语音规范化: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排除北京话作为一种方言的一些土音(如“太热了”中的“太”说成tuī忒,“言语”说成yuán yi),以及没有区别词义作用的儿化和轻声。②方音辨正。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根据一定的对应规律,练习发标准音。

2.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

生造词语:“小心兢兢地抱走了毛巾。”(小心翼翼+兢兢业业)“那一坡山石或显人形,或作鸟状,或拟兽举。”(“野兽行为举止”的简缩)

3.“约定俗成”原则在规范化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1.词语的约定俗成:分子(反革命分子、先进分子);未婚夫、未婚妻;国足(国脚)、女足。

例2.句式的约定俗成:热情款待;凯旋归来;赠书希望工程;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