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翻译实践必须严格遵循的准则,是衡量译文质量好坏的一个尺度。随着翻译实践的深入和翻译理论的发展,“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然而,我们认为“雅”的标准虽然不再局限于典雅的原意,但仍然是译者应该追求的境界,即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修辞,使译文具有文采,同时使译文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
二、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翻译实践必须严格遵循的准则,是衡量译文质量好坏的一个尺度。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98年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之后“信、达、雅”被奉为典范性的翻译标准。随着翻译实践的深入和翻译理论的发展,“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然而,目前翻译界普遍接受的“忠实、通顺”翻译标准其实就是对“信、达”的解释。
所谓“忠实(信)”,就是要求译文必须符合原意,不得有任何篡改。以高标准要求,译文不仅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且还要保持原文的风格。“通顺(达)”,指的是译文必须通顺流畅,符合语言规范。
至于严复提出的“雅”,译家历来各有各的理解和解释,至今也还没有定论。然而,我们认为“雅”的标准虽然不再局限于典雅的原意,但仍然是译者应该追求的境界,即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修辞,使译文具有文采,同时使译文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
作为翻译的标准,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忠实而不通顺,会令人感到莫名其妙;通顺而不忠实,脱离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通顺也就失去了意义。好的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同时读起来又流畅。与原意大相径庭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反之,译文生硬晦涩、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要做到忠实、通顺,首先必须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所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透彻的理解和确切的表达绝非易事,但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