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用文的材料
应用文的主题是通过适当的材料来表现的,材料是应用写作的现实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必要的材料,再好的主题也无从表现。因此,取得材料便成为应用写作实践的第一步。
(一)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指作者为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搜集到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如人物、事件、数据、例证、原因、道理等。它包括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后写进具体文章中的材料,以及作者在写作之前搜集积累的原始材料。
材料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文章的一个基本要素,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将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的过程。有了切实、充分、具体的材料,构思才有依托,剪裁加工才有对象,写作活动才得以进行。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都要以充分合理的材料说明和支撑,否则,就没有说服力,甚至无法成立。列宁曾说:“《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密联系的思想’。”材料如同文章的血肉。有了材料,文章才真正有了内容,材料的充实与否,决定着文章的优劣。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应用写作的大忌。
(二)材料的采集
材料来自于生活实践,收集和占有材料,这是写作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材料丰富周全,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材料贫乏狭窄,下笔时会力不从心。因此,要下功夫,从多方面采集材料。
1.材料采集的要求。首先是全面,着眼于一个“博”字。平时要注意广泛全面地收集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范围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材料,以备不时之需。其次是深入,着眼于一个“透”字。必须深入实际采集第一手材料,亲自调查,亲自核实,不能满足于感官所及,还应追根溯源。第三是细致,着眼于一个“细”字。细致,就是精细周密,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任何一个可能有价值的材料。粗心大意,大而化之,是材料采集的大忌。
2.材料采集的方法。(1)观察,是作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对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记录所得的材料。这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观察,要求既要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注意其本质;既要看一般情况,还要注意抓特征;既要看清此事物,还要注意它与有关事物之间的联系。(2)体验,即置身于对象所处的环境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其价值在于它的“亲历性”。通过体验,获得切身感受,以积累素材。恩格斯在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不满足于查阅作为“事物的抽象知识”的“官方文件和非官方文件”,而是注重观察、了解工人的居住条件和日常生活,并“亲自体验他们反对压迫者的斗争”(见[德]格拉塞《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作方法》)。(3)调查访问,即通过向知情人、有经验的人询问以了解真实情况,获得材料。通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第一手和第二手的材料。(4)阅读观听,就是从各种文献、音像资料中获取材料。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炼出正确的决策或论题。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研读了1500多种著作;列宁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了580多本书。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写读书笔记及做资料卡片的方式积累资料。还可以通过报刊剪贴、复印、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获取资料。(5)计算机检索。它是当今最便利、最普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比较容易地调用所需材料,而且收集保存也极为方便。
(三)材料的选择
从搜集到的大量材料中选取最有价值的材料,准备写进文章,这就是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就是分析、鉴别,择优采用,要掌握以下原则:
1.要符合文章主旨的需要。凡是与主题有关,并能很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凡是与主题无关或似是而非的材料,就舍弃。对已经选定的材料,根据主题需要决定详略。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引文也必须认真核对,绝不能出错。应用文要求的真实是“绝对的真实”,这正取决于材料的真实。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所谓典型,是就材料的“质”而言,指材料所具有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能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选材贵在精,精就精在“典型”上。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所谓新颖的材料,一是新近发生的别人未曾使用过的、鲜为人知的材料,如新人、新事,新方针、政策,新的统计数字,新成果,新发生的问题等;二是虽为人知却因被变换角度而具有新意的材料。新颖的材料具有新鲜性和感染力,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四)材料的使用
选好材料之后,要正确使用,应注意:
1.量体裁衣,决定取舍。所谓取舍,针对的是一些法规性、指令性文书,多数材料只是作为写作的依据,不进入正文,虽然通过了挑选,但实际写作过程中还是要舍的。“量体裁衣”,是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剪裁加工。例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这一重大事件,新华社向国内外报道这一消息,只截取主要事实和结论,概括告诉人们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和结果;通讯则要完整详实地介绍具体过程;而社论着重论述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有关部门向中央写的工作报告则主要写研制过程及经验。这说明文章体裁不同、写作意图不同,对材料的取舍也不同。
2.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使用材料时,能直接说明和表现主题的,应置于主要核心地位;配合或间接说明、表现主题的,应置于次要地位。两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骨干核心材料,要注意详尽;过渡材料、交待性材料,要相应从略;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以把握的材料应详尽,读者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从略。
3.条理清晰,排好顺序。对已选定的材料,应根据事物发展的过程、人们的认识规律或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好顺序,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合理搭配,有条不紊地写出来。
大多数应用文,是选择若干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明主题。写作过程中,将同类型的材料结合使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整体表达效果。常用的结合方式有:理论材料与事实材料结合;具体材料与概括材料结合;文字材料与数字材料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