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汉字教学法
从汉字的数量来说,其总数是很多的。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个,在《康熙字典》中有47035个,在《汉语大字典》中则有56000多个。即使是现代常用汉字和通用汉字,也在3000到7000个之间。例如: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88)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常用字3500个。这些都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共分为两级。其中,一级常用字2500个,二级次常用字为1000个。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字7000个。这些都是书写现代汉语通常要用的汉字,其中也包括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
从中国国内一些具有指导性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或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来看,其中所列汉字的总量也是不少的。例如:
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所列汉字有2605个:初等阶段学习的为1414个,中等阶段学习的为700个,高等阶段学习的为491个。
又如,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所列汉字有2905个。这些汉字按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的高低,依次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级: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丁级字700个。其中,“甲、乙、丙”这三级为常用汉字,共2205个。
再如,在国家汉办和教育部社科司(2010)研制的《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将汉字教学的基本量定为2700个,并分为普及化等级、中级、高级这三大等级:普及化等级的一级汉字为900个(其中最低入门等级汉字为300个);中级的二级汉字为900个;高级的三级汉字为1200个(高级汉字900个+高级“附录”汉字300个),总汉字量共计3000个。
综上可见,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初次接触汉字的外国学生来说,如果要让他们学习这么多的汉字,那么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后,就再也学不下去或难以继续提高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字过不了关。因而,如何帮助他们克服汉字学习中的障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此,有必要先从现代汉字的特点来分析一下其中易于学生学习的方面,以及不易于他们掌握的方面。以下,对此做一简要举例说明:
易于学生学习的方面
1.一些汉字具有形体表意的特征,能“以形显义”。如看到“日、口、门、山”,可从其字形联想到字义;见到“林、明、泪、从”,可从其组成成分猜测出大致含义。
2.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声符表音有助于学生推测汉字的读音。如“吗、妈、码、骂”;“请、清、情、晴”等字,如果学生学过其声符,就能推测出这些汉字的大致读音。
3.现代汉字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根据200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显示的统计数据来看:
认识600来字,可覆盖汉语书面语的80%;
认识934个字,可覆盖汉语书面语的90%;
认识2400个字,则可覆盖汉语书面语的99.99%。
就此数据中认识900多个汉字即能看懂9成中文读物来说,外国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数量并不是很多。
不易于学生掌握的方面
汉字的字形不仅记录汉语中的音节,而且还有字义。作为一种形、音、义结合体的文字,汉字除了数目繁多以外,其复杂性还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
1.不少汉字笔画繁多,或字形结构复杂。如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为例,据统计,这些字平均笔画为10.75画(其中9画字最多,其次是10画和11画),有些汉字的笔画甚至达到几十画。又如,从合体字的结构模式来看,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其中,又可分出上中下、左中右、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等。
2.汉字符号在表音、表意上,具有多功能性。如“门”这个汉字,在“间、闸”中是表意;在“闽、问”中是表音;在“闷”中则既表音又表意。对于不精通文字学的人来说,很难搞清楚它们什么时候表意,什么时候表音,什么时候既表音又表意。
3.形声字的声旁虽然有一定的表音功能,但是随着几千年来语音的变化,一些形声字的声符表音已不准确。如“客、路”的声旁都是“各”;“红、江”的声旁都是“工”,但是这些字中的声符都不能准确表音了。
4.汉字在表意上存在着多义性,有的汉字是一字多义。如“口”字,在一些汉字中所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嘴(与嘴巴有关)、向(与窗户有关)、谷(与地方有关)。即便都是和嘴巴有关,具体意义也不同,如“唇、喉、嗓”是与口有关的人体部位;“吃、喝、喊”是嘴巴的动作;“吗、吧、呢”是表示语气的词;“知、听、售”则是间接意义的关系。
5.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简化,在现代汉字中,还有不少既不表音又不表义的符号,如“鸡、邓、戏、难”中的“又”;“区、风、赵”中的“ㄨ”,都是与语音和字义没有联系的构字记号。
上述这些复杂性的存在,都会给外国学生(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学生)学习汉字带来困难。或者说,他们认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也是正常的和难免的。
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在认知汉字时,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通过强记整个汉字的字形,并加上读音来识记;有的是看拼音读出汉字的语音,再把语音跟实物或意义联系起来记忆;有的是利用其他一些因素来认知汉字,如:笔形奇特的、字形可联想的,或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等等。
目前,在对外汉字教学领域,究竟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实际上是没有定论的。但是,许多学者都认为课文中出现什么字就学什么字的“随文识字”不是一个好方法。以初学汉语者为例,通常首先接触和学习的汉语是“你好”、“我很忙”、“谢谢”、“再见”等。其中不少字都是合体字,且有的字或笔画繁多,或结构复杂(如:我、谢、再)。因此,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初学汉语时就要能记住或写出这些汉字,难度确实是比较大的,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而失去学习汉字的信心。
为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不少学者都对汉字教学提出了一些其他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例如:
(1)先语后文:先学语言,再学文字。
(2)认写分流:认汉字和写汉字分开要求。
(3)基本部件学习:如重点学习字形中不可再拆分的部件。
(4)集中识字:如学习具有共同形旁的一组汉字。
又如,在识字应该按什么顺序来进行的方面,也有下列不同的理念或做法:(1)按字频高低顺序:如先学常用字,再学次常用字、非常用字。
(2)按字义分类顺序:如按“人体、用品、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类别排列。(3)按字形结构顺序:如先学“人”,次学“大”,再学“太”等,逐步扩展。
实际上,无论是哪种理念或做法,都应该遵循从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学习规律。就此而言,最理想的汉字教学排列顺序是能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延展。如以先学“人”和“木”为例,其纵横的延伸扩展可图示如下:
人→你、他、们…… / 木→休、机、材……
↓ ↓
从 林
↓ ↓
众 森
但是,这也许只能说是一种最理想的方式,实际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汉字的构造形式是相当复杂的。
目前,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学者们还在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如:究竟一共要学习多少个汉字?到底应该掌握哪些汉字?哪些汉字应该既能读又会写?哪些汉字只要能够认读?哪些汉字还要会书写?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