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的难点

翻译的难点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翻译的难点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艺术。看来,翻译之难,除了有翻译本身的客观原因,还有来自翻译家的主观追求。再有,英语和汉语各属不同的语系,有各自的语言起源的生存地域和发展过程,在语言结构、语言表现和语言习惯上大相径庭,同样意思的表达有时候出入很大,这给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显而易见,汉语同英语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

第一节 翻译的难点

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艺术。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翻译这门艺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认为翻译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很少倾注于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对翻译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即使是在搞翻译的内行人中,有这种认识的也大有人在。

就翻译的困难,鲁迅先生曾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到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郁达夫也说:“对于翻译,我一向视为比创作更艰难的工作。”谈及原因,“是当下笔时要受到作者的束缚之故”。他说:“创作的推敲,是有穷尽的,至多至少,原稿经过两三次的改窜,也可以说是最后的定稿了。但对于译稿,则虽经过一二十次的改窜,也还不能说是最后的定稿。”看来,翻译之难,除了有翻译本身的客观原因,还有来自翻译家的主观追求。翻译之难,并非空穴来风,正如有人所说的“翻译是戴着镣铐跳舞”,译者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翻译理论、技巧的重要性,认识到翻译这门艺术的深奥和困难。一些外语学院还设了翻译系,专事翻译的研究和翻译人才的培养。

可以说,翻译的过程是艰苦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借助词典是常事,几易其稿仍然出错也是免不了的。正如严复所谓“译事三难:信、达、雅”,翻译的难处体现在对原文的理解、表达,对文化和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等方面。

一、对原文理解的困难

翻译的一大困难就是对原文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对原文理解透彻,涉及的方面就非常广泛。单就语言来讲,往往一个词、一个句子,就传递出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观念和意识。衍生至语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原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意图、句子的结构、词的指代,都需要字字句句精雕细琢。再有,英语和汉语各属不同的语系,有各自的语言起源的生存地域和发展过程,在语言结构、语言表现和语言习惯上大相径庭,同样意思的表达有时候出入很大,这给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对原文理解的困难还表现在原文所指读者群在翻译后的受众者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文的读者之于原文,原语就是本族语;而译文之于读者,原语变成了外国语。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阅读可深可浅,可细可粗;读者可以凭兴趣了解原作的大致意思,而不一定非要将原文弄得一清二楚;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不懂的句子,可以绕过去不予理睬,也可以借助于词典弄明白。而译者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忠实地传递原作者的思想意图,要保证原作的语言形式、风格特征得到保护;译者不仅要首先充分理解原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原文的结构、风格,还必须了解原作者写作意图、时代背景,以及特殊读者群的语言特点。原作者的写作对象是本国读者,而不会考虑外国读者,而译者的读者之于原作即是外国读者,译者要更加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时产生共鸣的共同要素,并且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在这一点上,译者肩负着压力和责任。这或许是译者不同于普通读者的重要区别。

对于原文理解的困难还体现在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理解上。东西文化的差异较大,价值观念取向迥异。除了体现在语言表层文化的东西,深层次的文化现象更是精彩纷呈,涵盖宽广。许多原作者可以说是语言大师,其语言技巧娴熟,词汇丰富,寓意深厚,对方言、习语甚至俚语的运用恰如其分,这即使是对于一般的读者要学习和掌握原作语言都非易事,更何况译者还要用恰当的表现方式,用对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果译者对原作理解不透,甚至出现歧义,翻译出来的东西读者就很难懂得。

二、语言表达对等的困难

即使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烂熟于心,也并不是说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翻译了。中英文在语言习惯、语言结构、语言句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以某种共同语言作为本族语的每个人之间,由于人的机体既有自身彼此间存在的差别,又有共同之处,故使用的语言也会有些差别,只是这种差别不会在交际过程中给人造成特别的困难。通常这种差别来自语言的表层结构,而深层结构的句法规则则是完全相同的。这既给翻译的可能提供了依据,又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语言表达的对等上。我们知道,不同的语族反映不同的思想方式,反过来说,不同的思想方式有不同的表达语族。显而易见,汉语同英语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在过去,我们除了从各自的语法构成上去认识其差异,更多的是从习惯上解释这些差异。事实上,形成语言的差异因素是很多的,表达人的思维的语言十分丰富。要在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用几乎是对等的语言来传递同样的意思,尤其是思想内容、写作风格,难度可想而知。

在翻译实践中,往往译者在理解原作者的意图时会因为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而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对文章篇章的理解和把握。翻译是传意的语言活动,要有效地传达意思,对于原作者的用词、用句的意图的了解十分必要。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在翻译过程中,要在两种语言之间准确找到精确的对等词汇,不仅需要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十分透彻,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母语功底,有丰富的语言经验和语言能力。唯其是,方可克服语言表达的困难。

三、文化背景的掌握难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产生的土壤,这就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作者生活时代的时代特征,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写作对象,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生活圈子,作者的人格特征和写作风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特定的内涵,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些作家,作品很少,却产生了很大影响,往往人们对其作品的关注超出对作者的关注,即使是在作者家乡,人们对作者的了解也很有限。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对作者了解很少,对作者作品的内涵传递就难以深入。有的作家,一生多产,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丰富,其特点鲜明,但风格漂浮不定。对译者来说,不阅读完作者的全部作品,就难以把握原作的精髓。有的作家的一部作品问世后,社会上围绕该作品的副产品之多反而主导了原作品的风格,淹没了原作品的个性特征,这对于经验较少的译者极容易在翻译过程中失去方向。不仅如此,文化的东西带有社会深层次的约定性,充分体现群体的生存脉络和发展趋势,是动感和变化的。文化既可以是最浅显的一种表层现象,又可以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既可以是一种实体的表现,又可以是意识形态的思潮。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一个圆形的圈,无论你置身圈内还是圈外,你都会被文化包围,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质。作为有经验的译者,吃透所译作品的文化背景是构建万丈高楼的第一步。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化包容万象,译者从文化现象下手,不失为翻译的一条上佳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