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
李凤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 北京 100083)
摘要:笔者运用Stern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模式,根据对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调查结果,逐一分析了社会环境、学习者特点和学习条件对大学英语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和制约,指出中学教育中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手段和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观念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尽满意的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学习过程;社会环境;学习者特点;学习条件;教学效果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和争议。众多观点中的一种代表性看法是大学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获较低”,简单说是“费时低效”。这也就“成了人们对外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定论”(井升华,1999)。大学英语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问题的存在是否说明了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方法陈旧,或者大学英语教学就是“费时低效”呢?
“争议本身是件好事,它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是,争议应当有理有据,至少做到客观、公正。否则,它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产生误导性影响”(辜向东,2003)。因此,如果想客观公正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应该让事实说话,要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真实状况,要根据外语学习规律和学习过程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本文根据针对学习者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调查,从外语学习过程和影响外语学习过程的因素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问题的根源。
二、掌握外语的含义
根据Stern(1983:346)的概括,掌握一门语言的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直觉掌握各种语言形式;
(2)直觉掌握各种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意义;
(3)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具有极大限度地注意交流而最小限度注意语言形式的能力;
(4)具有语言使用的创造力。
很多人把以上四点能力看作是学习外语的目标。也就是说,学生学了多年的外语之后,应该能够流利地使用外语进行交流。这本无可非议,学就要学好,这是所有学习者的愿望。
但是,愿望与现实并不总是一致。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学习的一些规律。“不管(掌握语言的)定义如何,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的目标几乎是达不到的,教师和理论学家多数认为在大多情况下追求这样的目标是徒劳的,这一目标是不可及的;然而它却是学习者心中的理想目标”(Stern,1983:341)。Stern(1983:340)同时还指出:“每位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感兴趣的人,经过多年的第二语言学习或在第二语言环境下生活,都会面临(第二语言)知识欠缺或不能表达的问题。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并不是(语言学习)一种规律。而且,伴随(语言学习)失败的是孤立感、不满,有时甚至引起对教师和教育体制的愤恨”。大学英语教学正是面临此种局面。学生在学了十多年的外语后,根本不会流利使用英语、学生“高分低能”,学的是“哑巴英语”等等诸如此类的责备或意见并不少见。
但是,这一问题的根源远不是大学英语教学能解决和主宰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末端。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者观念的制约,而学习过程又影响了学习效果。在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掌握,只重视通过考试(特别是笔试)来检验语言学习效果而忽略使用语言交流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只能导致目前所谓的“费时低效”这一结果。
三、制约外语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第二语言学习模式有多种诠释。根据对第二语言学习模式的多种研究,Stern(1983)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第二语言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综合多种学习模式的研究,很有代表性。根据他的观点,第二语言学习模式由五种变量组成,即社会环境、学习者特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每种变量都由多种次变量构成;而其中的三种变量:社会环境、学习者特点和学习条件决定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又决定学习结果。具体地说,社会环境影响学习者特点和学习条件,学习者特点和学习条件又作用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结果。因此,可以说,决定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三种,即社会环境、学习者特点和学习条件。
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运用的策略、技巧和智力活动组成。学习过程的研究包括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如在课上或课下如何学习)、学习观念、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对学习的想法和感觉以及学习阶段等。社会环境和学习条件决定了学习者对外语学习采取的态度、看法、方法策略等。
四、影响英语学习过程的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制约
1.社会环境
语言学习的社会环境指一系列对语言学习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背景因素。Carroll(1967)认为这些因素包括语言因素(与母语对比之下的目的语特点)、社会文化因素(如母语和外语的相对社会地位、外语的工具性价值、政治因素、使用外语交流的机会等)。Spolsky et al(1974)指出影响语言学习的社会环境包括语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心理六大因素。“这些因素对于语言教学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一种因素或许发挥或不发挥作用(Stern,1983:275)”。
这里没有必要详细探究哪些因素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发挥了多大作用,重要的是一个事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外语(特别是英语)的作用日显突出,外语学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通过外语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也需要向国外介绍日新月异的祖国和她取得的巨大成绩等等;而从学习者个人的角度讲,他需要通过获取外语考试的高分达到升学、求职的目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学习者具有很强的外语学习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及效果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讲母语的环境中完全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英语,而不能像第二语言学习者那样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目的语交流,而且检验英语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而考试又侧重语言知识的掌握。因此,学习者和教育者为了达到获得英语高分的目的就不得不过分重视英语语言知识,而忽略语言交际能力。王初明(2001)指出:“对外语学习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当今的三大考试关: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为了应付这些考试,每个学期还安排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测验。这些考试关心的是可靠地将考生按成绩优劣分等级。……此外,考试基本上只强调语言形式的考察”。因此,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很自然地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定为另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题海战术、词汇记忆是多数学习者的学习手段,他们适应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以能力培养、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内容与考试要求相差甚远、没有必要学。但是,掌握一门外语的含义远不只是掌握其语言形式,不只是在考试中考高分,重要的是掌握社会语言交流能力。“讲母语者具备的(而第二语言学习者缺少并希望掌握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而是社会语言交流能力”(Stern,1983:342)。这也正是“高分低能”外语学习者所欠缺的。
根据笔者2001年12月和2003年10月对所在学校2001级和2003级学生所做的“大学英语学习观念与习惯”的调查,平均82.8%的学生希望尽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78.6%的学生希望课上尽量多地补充四级试题的讲解和练习。
教育体制、考试内容等因素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观念、动机、态度产生了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外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下,学习者主要依靠老师获得外语语言知识,这种依赖在社会环境和考试等因素的刺激下更加强烈。外语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内化语言规则以达到独立于教师或语言权威的指导而获得内在的、能够辨别语言表达对错的能力。
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在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英语语言形式的情况下,转变学习者的学习观念,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与观念。
2.学习条件
谈到学习条件,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语言学习者是在直接接触目的语、有利于目的语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还是只在语言课堂不利于语言习得的环境下学习。如果学习者处于只能在语言课堂中学习目的语的环境下,那么教师的指导可能就是主要或唯一的目的语输入来源。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目的语学习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习得”语言;而在纯粹的外语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只能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语言。当然,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Stern 1983:339-340)。
如前所说,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是在讲母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其语言输入来源主要是课堂教学。试想一下:在主要以课堂教学为语言输入的条件下学习英语,而学习者的学习观念与期望值与教育者制定的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下,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产生不满。这样情况下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可想而知。
而且,学习者在课下英语学习的时间又少得可怜。根据上文提到的对学生所做的调查,平均69.2%的学生每周在英语学习上花的时间为5.34个小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做习题。根据王凌、何宁(2001)的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每周平均5.91个小时。Stern(1983:393)指出“很多外语学习者远离目的语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之外没有机会使用目的语,所以没有机会实现语言习得过程”。可想而知,在没有大量语言输入和语言交流实践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可能性有多大!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优化英语学习条件,使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之外更多地练习使用英语,从而促进习得过程的发生。这里,既需要学习者转变“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观念,也需要教师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学习。
3.学习者特点
学习者特点包含诸如年龄、性别、学习能力、学习经历、认知风格、态度、动机和个性等。学习者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但是也有共性,这里只讨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情感因素方面的普遍特点,如学习态度、观念和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同样根据以上提到的调查,(1)94.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或很重要;(2)9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3)98.7%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对以后的升学或工作发挥重要作用;(4)84.3%的学习者认为英语应该作为一种工具和技能来学;(5)52.1%的学生认为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差异在教学和学习方法上,他们经常抱怨,认为老师不印发大量的练习材料,以前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都忘记了;(6)4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退步了;(7)54.6%的学生除了做题外不知如何提高英语水平;(8)64.3%的学生课下喜欢背单词或做英语试题,只有22.9%的学生做课外阅读,如阅读英语报刊、简易小说等;(9)几乎所有的受调查者都希望尽快提高听说水平,但78.4%的人认为没有条件或不知道怎样进行课下听说练习;(10)44.7%和46.1%的学生有时或不制订英语学习计划;(11)46.2%的人知道应该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但对实际的策略又知之甚少,26.9%的学生根本不注意学习方法。
由此可以说,这些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是端正的,他们渴望提高语言水平。但是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水平的提高并不只是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他们处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和得到考试高分的矛盾漩涡之中。以前为了应试而采取的题海战术成为提高英语水平的障碍,相当一些学习者认为语言形式的掌握就是语言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他们很难适应以能力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而且,学生非常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和意识淡薄。这些都是应试策略带来的严重后果。而这样的观念和习惯必定影响语言学习过程和结果。
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念和习惯,促进其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
综上所述,英语得以非常重视的社会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而以应试为目的的中小学外语教育造成了学习者语言学习的错误观念和习惯,使他们卷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应试的矛盾漩涡中,从而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甚至排斥课堂教学。而对于教师和课堂过分依赖的习惯又使他们很少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此外,在讲母语的语言背景中学习,英语语言输入机会少得可怜。所有以上因素都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学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哑巴英语”、“高分低能”、“费时低效”的原因不辩自明。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大学的英语学习作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不应该承担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学习条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Spolsky,B.,Green,J.B.and Read,J,1974,A Model for the Description,Analysis,and Perhaps Eval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Albuquerque,N.M.: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2.Stern,H.H.,1983,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Carroll,J.B.,1967,Research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s to Younger Children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辜向东.让事实说话.对大学英语教学“费事低效”评论的反证[J].《外语界》第3期,2003
5.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事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999
6.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0期,2001
7.王凌,何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第4期,2001
Abstract:Based on a synthetic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roposed by Stern,the author,employing the data from investigations of learning concepts and behaviors,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three variables(social context,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conditions)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which in turn affects learning outcom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contents and concepts in middle school is the real cause of the dissatisfaction wit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learning process;social context;learner characteristics;leaning conditions;learning outcom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