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网络语词汇初探

中国网络语词汇初探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网络语词汇初探范 波摘要:中国网络语言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网络词汇是中国网络语言的核心部分。观察网络语言词汇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分析它们的构成原因,将有助于对网络语言本身的研讨。

中国网络语词汇初探

范 波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成都 610000)

摘要:中国网络语言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网络词汇是中国网络语言的核心部分。观察网络语言词汇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分析它们的构成原因,将有助于对网络语言本身的研讨。

关键词:中国网络语;网络词汇;基本类型;特点;构成

一、引言

国际互联网(万维网)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它的普及和推广对人类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产生了广泛及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也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最具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第四大媒体。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也越来越普遍。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一种有别于人们日常交际语言的交流方式——网络语就应运而生。由于网络语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从广义上说包括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专业术语以及网民在网上聊天所使用的专门用语。本文所讲的中国网络语仅指以中文为主体,以汉语拼音、英文、符号、数字、图标为辅助手段的在互联网上聊天、通信,以及在公告栏发表帖子等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笔者认为,网络语的根本特征就是网络语的词化(lexicalization)过程,它对网络语的发展和完善起作决定性作用,是网络语的基础和核心。

1.中国网络语词汇的基本类型

从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可以把“中国网络语词汇”划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借词类

这种网络词汇是指根据词汇的原有发音,借用或新造一个词来代用。具体地分,还可分为英译借词和旧词(相对与网络语言而言)变更。

第一,英译借词是指根据英语词汇的发音新造的汉语网络语词汇。

例如:E-mail(电子邮件)被称作“伊妹儿”,modem(调制调解器)音译“摩登”,被称为“猫”。WWW(World wide website国际互联网)被称作为万维网,就是由万维网这三个汉字的声母分别是WWW谐音而来。

第二,旧词(相对于网络语言而言)变更是指词汇的读音发生变更,产生在网络语言环境下使用的新的词汇。

例如:“妹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竹”,“这样子”变成“酱紫”。

(2)数字和符号混合类

网络语言主要借助于电脑,因此,网络语言明显地带有电脑键盘化的特征。汉字在输入方式上需要通过拼音的组合或汉字笔画的分析搜索所需汉字,这样无疑给网络的快捷、高效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数字和符号的输入则无须经过这样一道程序,它简单、明了、快捷。用数字加符号或字母来表示某些意义更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例如:“94”“就是”,

“88”表示“拜拜”,

“7456”表示“气死我了”,

“6”表示“了”,

“1314”(一生一世),

“1573”(一往情深),

“8147”(不要生气),

“=^一^一”(脸红),

“?一?”(目瞪口呆,茫然),

“^@^”(小猪),

“一··*·*—··”(女生高兴时甩辫子),

“:-)”(最常用的笑脸),

“:—(”(悲伤)。

(3)拼音类

这有两种情况:

第一,由于上网的大多数人都懂英语,所以在汉字中夹杂英语单词成了一种网络时尚,在网上常会看到“hi,大家好”与“我show给U看”之类半中半英的句子。

第二,有时夹杂在汉字中的不是英文,而汉语拼音的声母,如“我T你!”之类,“T”与“踢”同音,而前者输入起来方便得多,自然而然,就用“T你”来代“踢你”了。甚至有时干脆取汉语音节中的声母来代替汉字,如“bt”(变态)、“tmd”(他妈的),“sb”(京骂),“ggjj ddmm”(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这样输入起来更便捷。

(4)英语词汇的字母缩写类

这里有两种情况:

第一,由于英语教育的普及,网民在网络交流中直接使用一些英语的缩写表达法。

如:BBS(电子公告栏系统),

CPU(中央处理器),

DVD(数字视频光盘),

ICQ(我找你),

IE(网络浏览),

BIOS(基本输入系统)。

第二,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最初使用是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一些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达法或没有相对应的汉语词汇,或翻译成汉语后过余复杂、冗长,输入和使用麻烦,因此直接使用英文字母缩写来表达意义变得非常普遍。

如:DNS(域名名称系统),

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EP(网络设备提供商),

IRC(互联网交替聊天系统),

NIC(网络信息中心),

CA(权威认证),

ISDN(综合数字服务)。

2.中国网络语词汇的基本特点

通过以上的分类和总结,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网络语词汇和我们日常交际用语和书面用语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笔者认为,网络语词汇具有以下特点:

(1)从网络词语的构词手段来看,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结构短语化,促使词汇向多音节词发展,多以三音节为主,显示出这种短语化合成新词方法的强大生命力。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烘胚鸡”(homepage主页)、“防火墙”、“TMD”(他妈的)等。

二是缩略词大量产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快节奏的要求,使用语言符号少、线性排列短、信息容量大,产生了一大批以汉语拼音和英语首字母的缩略词以及英语词语的谐音。如“BB”Bye-bye再见)、“VG”(verygood非常好)、“bf”(boy friend男朋友)、“gf”(girl friend女朋友)、“HRU”(How are you你好吗)等。

三是用数字和符号表义,一些网络词汇,用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如“007”(秘密)、“010”(孤独)、“123”(木头人)、“286”(低能儿)或“100”(完美);“^@^”(小猪)、“:-D”(开怀大笑)。

四是类比构词活跃,出现词缀化倾向。如网民这个词一经产生,立即引起连锁反应:网友、网恋、网婚、网盲等一连串新词应运而生。

五是受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词汇中的组成元素受到键盘上按键的限制,除汉字和英文字母外,只能由有限的数字和符号构成;第二,网络词语中的汉字数量受字库的限制,有很多非常用字输入困难或根本无法输入;第三,汉语拼音输入法的影响。

(2)从网络语词汇所表达的内容来看,又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奇性:一些网络词汇的能指和所指的对应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词汇的能指和所指的对应是不同的;或者新生事物的产生,网络中有了新的能指。这对于大多数的人都会有新鲜感。

第一,能指和所指的对应的改变。

如:“斑竹”代替“版主”,“楼上”代替同一主题的上一贴发言。

第二,出现了新的能指。

如:在论坛上发表无意义的文章叫做“灌水”;在论坛上一个新话题的发起者叫做“楼主”。

二是强烈的专业技术色彩。比如界面(interface),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电子商务(e_business),信息产业(IT),3G(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虽然这些词语已具有简洁、精确、明确的特点,并大多已进入普通词汇系统,但它们带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色彩。

三是游戏性,指形成网络词汇的一些用词是非正式的,玩笑式的,游戏式的,如一些网民用“恐龙”指容貌一般的女性,用“东东”代替“东西”。

3.中国网络语词汇形成的基本原因

中国网络语词汇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计算机工具的特点

首先,在目前,键盘仍然是网络交流的主要输入设备。而通常来说,输入一个汉字需要敲击多个键,严重影响了交流的速度。这样就需要找到一种快捷的替代方式。而数字和符号无疑成为一种有限的选择。经过长时间、多数人的使用后,也就变成了网络常用的词汇。其次,现阶段市面上的绝大部分输入法在输入汉字时,输入法系统都会常用汉字优先显现。输入者在连续敲击键盘的动作中会顺势将常用字和词组输入,改正会浪费时间和影响速度,这样有些常用的字和词汇就代替了其他的同音异义词。如“斑竹”代替“版主”。当你使用一些拼音输入法,如智能ABC输入法,键入ban zhu时,输入法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斑竹”。

(2)社会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

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除了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两个变量以外,年龄也是影响语言应用的重要因素(祝畹瑾,1992)。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网民年龄段分布在18~25岁。要对中国网络语词汇的形成的基本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应对中国网络语词汇的主要使用群体——年轻网民的相关心理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的年轻网民的年龄段分布显示,他们处于或正在求学,或刚进入社会不久,或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期。相对来说,还没有家庭、子女的重负,个人的空暇时间较多,而网络又提供了无须面对面即可进行交流的特殊方式,因此在网络交流中他们表现出很强的自我认同,突出的“反叛”精神。发明或创造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吸引更多人的注意“造就”了网络词汇的新奇性。同时,这部分的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渴望与同年龄段的人交流和沟通。由于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他们之间的交流就有很强的随意性,一些游戏式的词汇也就自然产生。

二、结束语

进行中的语言的变化(a language change in progress)是可以观测到的(祝畹瑾,1992)。网络语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在我们的语言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分析和观测作为网络语中最为敏感的部分——词汇,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对网络语这一新兴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祝畹瑾编著.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吴昊雯.网络语言浅析[J].《语言研究·特刊》,2002

3.马静.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2

4.陈晓浒.网络语言中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趋势[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第9期,2001

5.高丽娟.网络语言说略[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第4期,2002

6.邵志洪.英汉词化过程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第7期,2000

7.李美霞,唐琪瑶.符号隐喻文化[J].《外语教学》第1期,1999

Abstract:Accompanied with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ild wide website in China,Chinese cyber-language is under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Cyber-lexicon is the core of Chinese cyberlanguage.Observing the fundamental type and feature of Chinese cyber-lexicon,and analyzing their originally forming will be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Chinese cyber-language.

Key words:Chinese cyber-language;Chinese cyber-lexicon;type;feature;formi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