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周晓蓉 贾 敏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反映和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现实以及人们对待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遭受歧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残余,在今天的英汉语言文字中还可以找到它的蛛丝马迹。
关键词: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社会
一、引言
性别歧视,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是一个古老话题,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却在男女两性问题上有着极其不平等的性别歧视现象。这种历史和文化的残余,在今天的英汉语言文字中仍可以找到它的蛛丝马迹。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妇女以前都处在从属于男子的地位,这在英汉语言的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和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现实(Yang Yonglin,1988)。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本文将试图从字词、称谓、价值评判等方面探讨性别歧视语在英汉语言中的反映。
二、关于字词方面的性别歧视语
我们都知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每一个汉字都含有某种意义。既然妇女一度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因而汉字中有女性地位低下和对女性品格侮辱的痕迹。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女”字本身。根据“六书”记载,“女”是一个“象形字”,它表示;一个人半跪着,象征着这个人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而《白虎通嫁娶》中则这样阐述到:“女者,如也,从如人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暗含之意。在汉字中,很多带女字傍的汉字都含有贬义。例如:
①“耍“字,从而从女,它的本意是玩弄女性之意,因为“而”是象形字,指男人的胡须,“而”与“女”和起来表示男人把胡须垂到女人的脸上,对女人进行戏弄。
②“妥”字从手从女,指男人以手,即以武力驯服、征服女人。
③“如”字“如,随也。”其含义为,妇女婚前应从属于父亲,婚后应听命于丈夫,丧夫后应受制于儿子。
④“妇”字“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也就是说,为人妇便意味着“服从”,“执箕帚”,做一些洒扫、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活。
⑤“妾”字从立从女。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立”就像一把倒悬的刀,也就是说,一把刀始终悬在女人的头上,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落下来。由此可见女人的处境是何等的悲惨。
至于一些有明显道德贬义的词,也大多以“女”做字偏旁。例如;奸、妖、嫉、妒、媚、妄、婪等等,这些字可以说是孔子那句“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名言”的最好注解,无疑是对女性人格的无端辱没。
而在英语语言文字中,同样有反映对女性歧视的词汇,最为典型的一个词莫过于woman一词。《圣经》里的《创世纪》篇里这样写道:上帝用泥捏造出了人类第一个男人Adam,因怕其孤独寂寞,于是上帝趁Adam熟睡之际,从他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就出了人类第一个女人Eve,可见Eve是Adam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是Adam的附属品,理所当然应服从他,受制于他。另一方面,从词源学的角度看,woman一词是由wife of man合成的,其中也暗含女人从属于男人的意思。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想像出,基于这样一种社会观念与意识,女人怎能不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境地。
三、关于称谓方面的性别歧视语
称谓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方对另一方名字或身份的呼叫,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一个普通称谓语一旦用到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就会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除了要考虑交际各方的社会地位之外,还要考虑交际各方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称谓语的选用反应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和个人关系。称谓语反映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所以Frank认为:当我们彼此交谈时,我们之间的关系及我们对交谈者所持的态度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所选择的称谓词(Frank and Anshen,1983)。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反映还体现在对男女所使用的称谓词上。
旧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中,直至五四运动前夕,由于妇女一直处于从属于男子的地位,她们便采用表示地位低下的称谓词来称呼自己,如;“奴”、“奴家”、“妾”、“妾身”、“贱妾”等,而称呼丈夫时却要采用表示尊重的称谓词,如:“君”、“夫君”、“郎君”、“官人”、“掌柜的”、“当家的”等。
在“先生”与“小姐”的称谓范围上也显示出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先生”一词属于语言学家所说的社会大称谓,在任何场合对任何男性都可以这样称呼;而“小姐”则属于小社会称谓,只能用来称呼未婚女子,结婚以后便往往称“某太太”或“某夫人”。就是现在的“女士”一词,尽管可以归之为社会大称谓词,但常用于正式场合,仍然没有普遍意义,也就是说,始终找不到与男性大社会称谓“先生”一词对等的属于女性大社会的称谓词。
另外,还存在忽视女性称谓的缺位现象。例如:我们称男老师、男师傅的配偶可以称师母,但女老师、女师傅的配偶的称谓便出现了缺省,人们不知道如何称呼。这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男女地位差异的反映,是女性长期遭受歧视的必然结果。
四、关于男女价值的评判
在对男女两性的价值评判上,同样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社会对男性的价值评判不只是语言上的,还往往从男性所从事的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以及其他能力上对男性进行社会价值评判,而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评判却很少是依据她们所从事的职业、收入、工作能力等方面去进行评判。成语“郎才女貌”就是最好的佐证。有语言学家指出,对“郎才”的承认,是社会认可的,男子的功成名就之日,就是他们的才能实现之时;而对“女貌”的承认,主要是由男子认可的。也就是说,前者是从社会大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后者则出自男性单方面的视角。从男性的视角看女性,往往带有庸俗的性感成分,认为“女人无才便是德”,男人把女人当花看,只注重她艳丽的外表,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正如荷花被称为芙蓉,就是“女为夫容”之谐音和寓意。这种视角,对女性是不公平的,甚至埋藏着不利于女性的婚姻危机。大哲学家尼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男人说他爱女人,其实说的是要享受女人。所以,诸葛亮娶丑女为妻之类的例子是“千年等一回”才有的故事;常见的现象倒是,糟糠之妻和人老珠黄的女人在男人眼里往往掉价跌份,遗弃和失宠便成为许多女人的悲剧。而男人如果有才,便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于是丑男可以娶美女,乃至老夫可以娶少妻。
五、结束语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许多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从事她们自己喜爱的职业。她们不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等方面与男性平等,而且在语言的使用中也追求与男性享有同等的待遇,因为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和使用者的思想与价值观,这些变化在语言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现代中国,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女强人”、“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等一些反映现代妇女地位变化的词语。而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人们正逐步摈弃那些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如避免用he/his/him来泛指男女,避免用man/men/mankind来泛指人和人类,而用一些中性词去代替,避免用那些传统上认为是女性或男性专用的角色词。如一提到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就用he,而一提到秘书、护士、教师等就用she。
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对女性的歧视问题是一个古老话题,有些观念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了,要想改变非能一蹴而就。所以即使是科技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以当前大学生就业为例,在同等条件下,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大大低于男生。又以美国160万女雇员集体诉讼零售巨头沃尔玛性别歧视为例:沃尔玛公司是美国最大私人雇主和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目前它在美国国内拥有120多万名雇员,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而根据法庭出示的大量无可争议的材料显示,沃尔玛公司的女雇员薪水低于男雇员,收入差别存在于大多数职务种类中,而且这种距离在进一步拉大,女雇员进入管理层职位经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在集团越高层,女性比例越低。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也用来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并保持社会成员或群体之间有效交流的环境。语言中任何形式的歧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有可能疏远或冒犯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这就有悖于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社会的理想。因此在语用中,我们都要力图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言。然而从文中所举例子来看,要想真正祛除性别歧视语,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任务,它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去实现它。
参考文献
1.Frank ,F.&F.Anshen.Language and the Sexes[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bany,1983
2.Goddard,A &.Patterson.Language and Gender[M].London:Routledge,2000.
3.Kramer,C.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address terms[J].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1975,17(5)
4.Lakoff,R.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J].Language and Society,1973(2)
5.Mills,S.Feminist Stylistics[M].London:Routledge,1995
6.陈维平.散论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江苏教育学院报》第1期,1995
7.刘在良.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山东外语教学》第3期,1996
8.伍艳萍.中英文中性别歧视浅议[J].《中南民族学院报》第5期,1996
9.刘晓民.汉英性别歧视与文化渊源[J].《广东教育学院报》第3期,1998
10.王志强.汉语称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语文学刊》第1期,2000
Abstract: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mind.Each word and sentence can be connected with a certai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al reason.At the same time,it is also a mirror,reflecting the reality of a society and viewpoints of people.In history,women find themselves in an unfavorable position,suffering discrimination,which can still be traced in the languages of today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words:English-Chinese language;sexual discrimination;societ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