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限状态语法

有限状态语法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限状态语法采用从左至右原则,从左端的起始状态开始,经过一连串的状态转换,最后到达终止状态。如果将代入S1,将代入S3,便得到If,either,or S4,then S2这样,相互间有依存关系的成分便被嵌套成分隔开,造成镜像结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人们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而有限状态语法只能由左到右地处理单一平面上的成分,无法表现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不适宜用作表现人们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

3.2.1 有限状态语法

有限状态语法(Finite State Grammar)最初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霍基特(C.Hockett)创建的一种生成语法模式,它以数学上的“有限状态马尔科夫过程”为理论基础,是一种简单的、右向线性的语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通信工程中的一个理论模式。

有限状态语法采用从左至右原则,从左端的起始状态开始,经过一连串的状态转换,最后到达终止状态。每一个节点(node)代表一种状态,节点里的成分受紧挨它前面的成分的制约。每经过一个状态转换都产生一个词,由于闭合循环(loop)的作用,有限状态语法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同时赋予结构描写。例如(7)

img11

S表示状态,下标i为“起始”,f为“终端”。我们可以将其改写成以下一组规则:

(12)A.Si →The S1

  B.S1 →red S2

  C.S2 →robin S3

  D.S2 →robins S4

  E.S3 →eats S5

  F.S4 →eat S5

  G.S5 →long S6

  H.S6 →worms Sf

我们应用这些规则可以生成以下两个句子:

(13)The red robin eats long worms.

(14)The red robins eat long worms.

这种语法有一个特点,我们可以在(11)中设置一个闭合循环的封闭圈,如:

img12

封闭圈的作用是,当语法装置进入状态5以后,可以绕着它走一圈,然后再进入状态6,结果便能生成下面两个句子:

(16)The red robin eats very long worms.

(17)The red robins eat very long worms.

封闭圈可以反复使用,即具有递归性质,这就能保证这种语法装置可以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18)The red robin eats very,very,… long worms.

(19)The red robins eat very,very,… long worms.

但是,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嵌套结构,具有“镜像(mirror image)”特点,即:不毗连的(nonadjacent)或间断的(discontinuous)句子成分之间在语法上是相互依存的。例如(8)

(20)(i)If S1,then S2

(ii)Either S3,or S4

(iii)The man,who said S5,is arriving today

其中,逗号两边的成分具有依存关系,如 if—then,either—or,man—is。如果将(ii)代入S1,将(iii)代入S3,便得到

(21)If,either(iii),or S4,then S2

这样,相互间有依存关系的成分便被嵌套成分隔开,造成镜像结构:

img13

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人们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而有限状态语法只能由左到右地处理单一平面上的成分,无法表现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不适宜用作表现人们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它只能是一种不充分的初级语言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