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短语结构语法
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一书中研究了有限状态语法并指出其缺陷之后,接着讨论了以直接成分分析为基础的短语结构语法(Phrase Structure Grammar)。由此,短语结构语法又称为直接成分语法(IC Grammar)。它首先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Harris)建立的一种语法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数学上的集合论(Set Theory)。运用集合论的方法能够解释一个语符链(string)中某些间断成分的句法关系。集合论的基本方法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
(23)(i)(x×y)+z
(ii)x×(y+z)
这两个式子很适合于语言中的歧义分析。例如(9):“old men and women”是一个含有歧义的名词词组。我们用集合论的方法可以将其分析为(参阅本书2.4.2):
(24)(old men)and women(老头和妇女),即:(xy)+z;
old(men and women)(老头和老太婆),即:x(y+z)=(xy)+(xz).
同样,我们可以用简单的两条短语结构规则:(i)S→(S);(ii)S→X便能说明本书3.2.1中所谈到的镜像结构。尽管短语结构语法较之有限状态语法具有更强的描写能力,但是每一条短语结构规则的推导都完全依赖于它前面的规则,因此,短语结构语法内藏着许多描写上的浪费。所以,乔姆斯基的结论是,短语结构语法同有限状态语法一样具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语法学理论模式的充分性条件,不是理想的生成语法模式。乔姆斯基在指出了已有模式的不足之后提出了自己主张的转换生成语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