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间顺序”和“空间架构”

“时间顺序”和“空间架构”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7.3 “时间顺序”和“空间架构”西方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西方语言的表现形态,往往是一种空间型的构造。汉语组织句子时突出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和事理的推移来一件接一件地描述事物形成心理观点动态的时间语。这一点和汉语很不相同,因为汉语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有条不紊,顺序交代。

5.7.3 “时间顺序”和“空间架构”

西方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西方语言的表现形态,往往是一种空间型的构造。中国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心理时空,而且特别偏重于时间,即便是空间,也常常表现为流动空间。汉语的表现形态,往往是一种时间形的构造。

汉语组织句子时突出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和事理的推移来一件接一件地描述事物形成心理观点动态的时间语。申小龙用“心理时空”和“自然时空”、“散点视”和“焦点视”来概括汉英句型结构的差异,并认为这一语言结构的差异同时也是东西方哲学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申小龙,1988:12)。Robert Kaplan通过无数次试验也论证了汉英语语篇结构的不同(Robert Kaplan,1966)。如:

(127)一路靴子声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

这句话比较符合事理的自然顺序。刘姥姥偷偷见着王熙凤,正忐忑不安,忽听靴子声响,有人进来,当时她最想知道的是“谁来了?”,所以先看见少年,然后才看清楚他的面目、身段、服饰。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一个很长的定语结构:“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面目清秀、轻裘宝带、美服华冠的少年”,也未尝不可,但读起来总觉得不习惯,不太符合汉语的流水句表达方式。再如:

(128)我做作业以后,就去超市了。

如把它改成“我去超市了,在我做完作业以后。”也不太合适。因为它违背了汉语的自然顺序原则,有点西化的味道。

(129)通常我坐公交车上班。

如果改成“我坐公交车上班通常”就不太自然。

与此相对照,英语的句子以谓语动词为核心,以各种非限定性动词性短语以及其他谓语、从句搭架,构筑成一个空间构架。英语习惯于在句首把最重要的排列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述,一步步交代,清楚明白。如:

(130) I saw Mr.Smith at the gate of the college at 2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who I haven't seen for three years.昨天下午三点钟,在学院大门口,我看见了三年未会面的史密斯先生。

在对一个现实画面的认识和叙述中,英语由近及远,先拉开序幕而后按时间逆推,回忆式地一一补叙。如:

(131)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he had been engaged in the South.

在此叙事序列中,一个行为主体却有四个行为要素,若按时间先后排序,那应该是:1)在南方从事某项工程建设;2)任务完成;3)到格鲁吉亚去度假,享受高加索的阳光;4)昨天坐飞机回来。这一点和汉语很不相同,因为汉语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有条不紊,顺序交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