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

顺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0.1 顺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为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作出的语言选择具有较强的理据性。语篇连贯就是一种理据性很强的语言选择。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和元语用理论为理论框架,将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试图为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5.10.1 顺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

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告诉我们,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他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作出动态顺应。正是由于语言具有这样的一些特性,所以说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或语言外部的因素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但是说话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而不是别的选择,一定会有其背后的理据。为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作出的语言选择具有较强的理据性。语篇连贯就是一种理据性很强的语言选择。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1)一个基本问题: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是在干什么? 2)两个新的思想:语用综观论和语境顺应论; 3)三个关键概念:语言选择的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4)四个研究角度:语境、结构、动态性、意识突显;5)方法论上的多元主义:语言资源的语言学与语言使用的语言学。

传统的语言学被分成组成成分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并列学科,所有的这些分支学科都分享语言的资源,即组成语言的各种成分,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和交际目的的工具。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分析单元。

语用综观论抛弃了传统的语用学的分析单元,它认为,语用学不可能鉴别出某一具体的分析单元。那么语言资源是如何被使用的呢?语用学并不构成语言理论中的一个新增加的部分,而只是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而这种综观与人类诸种行为中的语言现象的使用有关,并且强调这里的“认知、社会和文化”合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语言的使用是基于语言外部或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的这种选择可发生在任何一个可能层面上,选择重点既可以在形式上,也可以在策略上,选择既可以发生在话语的产出上,也发生在话语的解释上;即使可选范围不完全合适,选择也在照样发生。供选择的项目之间并不等值,选择的方式是:选择也会引出其他尚未选中的候选项;这样的选择是受说话人大脑里的元语用意识的调控的,因为语言使用者都多多少少地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语言时在干什么。换句话说,所有的语言交际都具有自指性,语言使用都意味着语用的和元语用的功能发挥过程之间的不断调整。

所有的语言交际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指性,所有的语言使用都涉及语用功能和元语用功能之间不断的相互作用,这种反射意识就正好处在人类语言使用活动中的核心。所有的语言选择都表明了元语用意识突显度的程度,有些选择反射到自身,有些选择反射到别的选择上去了。这些元语用意识的确是无处不在的,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上都基本上可以看到元语用意识的痕迹。元语用标识语包括:1)变指成分;2)语篇标记语;3)语境化提示。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抛弃了语用学传统的分析单元,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语用现象,这为我们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理论、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也不断出现,为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和元语用理论为理论框架,将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试图为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