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动词作主语、谓语功能的演变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它在句子中的基本用途是充当谓语,但是,当它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指一种事物或一件事情时,它就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动词作主语或宾语,在古今汉语中都能看到,特别在上古汉语中,表现得更为普通。上古汉语中动词作主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一般动词作主语:
①施由亲始。(孟子·滕文公上)
②今耕渔不争……舜又何往而化。(韩非子)
③生害事,死伤名。(韩非子)
④忌讳不称,袄辞不出。(荀子·正名)
⑤教而多术矣。(孟子·告子下)
上面句子中的主语,都由动词充当,或者施事,或者受事,或者表存在,或者被陈述。
二是动宾短语作主语
①如何如何,忘我实多。(诗经)
②为不为者,人也。(荀子)
③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逆。(孟子·梁惠王下)
下面再看看动词作宾语的情况。
一般动词作宾语
①惧有伏焉。(左传)
②孟春焚牧。(周乱)
③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万章下)
④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
动宾短语作宾语
①君子不鼓不成列。(公羊传)
②举贤育才,以彰有德。(墨子·告子下)
动词作介词宾语
①游牧于牧。(淮南子)
②沦于不测。(淮南子)
③以销聚待宾客,以间聚待羁旅。(周礼)
以上所列的上古汉语中动词作主语和宾语的语法现象,现代有些学者称其为“词类活用”,这是不符合汉语发展实际的。动词作主语和宾语,在上古汉语中是动词自身固有的职责,并不是词类临时的活用。在先秦时期,名词和动词的功能界限还不十分明确,动词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是普遍现象而不是特殊现象。汉代以后,动词作主语和宾语现象逐渐减少了,并且逐渐被看作这是词的历时现象,被看作动词的特殊语法功能。现代汉语中,动词作主语、宾语现象并不罕见,并且有一些条件限制。
现代汉语动词作主语主要有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动词作主语时,谓语大都用含有“有、开始、继续、往来、存在”等意义的动词。
①干活要有耐心。
②哭有什么用处。
③不理我没有关系。
④下次开会在办公室里。
上面这些句子中,作主语的“干活”、“哭”、“不理我”、“开会”等均为动词或者动词性结构,而谓语则由“有”、“在”等来承担,即使这些表示判定,存在的动词没有直接出现,在主语、谓语之间也应该隐含这种关系。
①结婚,离婚,半年的工夫。
②观摩教学,阶梯教室里。
第二,动词作主语时,谓语往往是能愿合成谓语。
①射箭要看靶子。
②学法律应该联系实际。
③革新技术能提高劳动生产力。
④喝酒会影响健康。
这些句子中,主语“射箭”、“学法律”、“革新技术”、“喝酒”均为动宾短语,显然是动词性结构。谓语则由能愿动词“要,应该,能,会”等和其他动词结合而成,对动词性主语指称的事物加以论断。
第三,动词作主语时,谓语往往是形容词。
①下雪真美。
②随地吐痰不好。
③说谎话不光荣。
④一步登天可不容易。
这类动词主语,其旨意并不是为了叙述动作,而是指称跟动作有关的事情,如“下雪”指“下雪这件事”。谓语则是对这件事的评价,如“好”等。
第四,动词作主语时,谓语往往是主谓结构。
①打台球我不会。
②宣传高教法大家要积极参加。
③昨天刮大风你听见了吗?
④看电影全班都得去。
这类句子中,动词性主语往往是受事的,而不是施事的,如“打台球”这件事是“不会”的受事者,整个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现代汉语中动词作主语,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个条件,主要产生于主语和谓语的搭配关系,即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在怎样的谓语背景下才能充当主语。仅这一点而言,就没有上古汉语中动词作主语灵活自由了。尽管如此,现代汉语中动词作主语已经相当普遍和自由了。再看看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宾语的情况。动词作宾语,也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第一,动词作宾语时作宾语的动词被当作一种事物。
①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
②市委批准他的建议。
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④战士们打退了敌人的连续进攻。
“梦见”的宾语是动词“到来”,这个动词宾语前带上了定语“春”和“秋”,其动词的事物性更明显了。
第二,动词作宾语时,它的谓语一般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或者“开始、结束、继续”一类表示动作始终的词。
①大家都爱公益劳动。
②部队开始行动了。
③我们要继续万里长征。
④大会结束了一般性辩论。
谓语“爱”、“开始”、“继续”、“结束”等带上了动词宾语“劳动、行动、长征、辩论”等。这些动词宾语前,有的带上了定语,有的可以带上定语。
第三,由“说、喊、建议”等类动词作谓语时,也可以带上动词宾语。
①同志们建议休息。
②老李大声喊“别乱跑”。
③秘书长提议休会。
“建议”、“喊”、“提议”的动词是宾语“休息”、“别乱跑”、“休会”。
第四,动宾短语可以作宾语
①财政部门倡导减少开支。
②大家感到有了力量。
③文文最爱玩电脑。
上面这些句子中的宾语分别由动宾短语“减少开支”、“有了力量”、“玩电脑”等短语充当的,不过这些动宾短语充当宾语时,已经被看作一种事情了。
以上比较了古今汉语中的动词作主语、宾语的特殊现象。动词分化出名词性作主语和宾语后,其本来意思并未完全丧失,它的特殊用法和一般用法共同存在共相始终。这种动词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用法经历了由上古汉语中的普遍存在到汉代以后的逐渐减少以及现代汉语中的重新复兴这样一个过程。当然,动词作主语、宾语在现代汉语中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施,较之上古汉语,其使用率也大大降低了。无论如何古今汉语中动词作主语和宾语这一语言事实说明,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语法功能的界定,是就其主要功能而言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还会出现一些兼代功能。这就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兼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