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容词的形态

形容词的形态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形容词的形态古汉语中形容词有没有前缀,学术界很有争议,但“若”、“然”、“如”、“尔”作为形容词的后缀,就没有多少争议了。“如”、“若”作为形容词后缀,在上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在中古汉语中逐渐消逝了。需要说明的是,“然”出现在“果然”、“固然”、“忽然”等词中,在古今汉语中,有一个虚化的过程。

一、形容词的形态

古汉语中形容词有没有前缀,学术界很有争议,但“若”、“然”、“如”、“尔”作为形容词的后缀,就没有多少争议了。

①桑之未落,共叶沃若。(诗经)

②有石森然,周于四隅。(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③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下)

“若”、“然”、“如”用在形容词之后作后缀。这种形容词的后缀形态,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如”、“若”作为形容词后缀,在上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在中古汉语中逐渐消逝了。

①婉如清扬。(诗经)

②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

③周史巫,纷若,言无咎。(尚经)

上面例子均选自上古汉语典籍,“如”、“若”被用作形容词后缀。这种用法,后来逐渐消失了,相比之下,“然”作为形容词后缀,使用得更持久一些,也更广泛一些。

①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孟子·梁惠王上)

②凄然似秋。(庄子·大宗师)

③士大夫怅然失望。(汉书·陆贾传)

④卒然相视,欢然道故。(史记·滑稽列传)

⑤怡然不动。(柳宗元·永州八记)

这些形容词加上后缀“然”,形成了“像……的样子”这种格式,使形容的性状更加显明清晰了。

“然”作为形容词后缀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也保留了下来,如“岿然不动”、“肃然起敬”、“勃然大怒”等以及“果然”、“固然”、“忽然”等。需要说明的是,“然”出现在“果然”、“固然”、“忽然”等词中,在古今汉语中,有一个虚化的过程。

“果然”古汉语中,“然”放在“果”之后,意即“果真如此”,表示后来事实正合预料。如:

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客卿,果然。(史记·澡稽列传)

“然”在这里尚未虚化,是一个代词,相当于“这样”。“然”虚化后,就成为一个后缀,并不表示具体意义。现代汉语中,“果然”已经凝固成一个虚词,可以用作副词,表示事物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也可以用作连词,表示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如:

①他说要下雪,果然下雪了。

②他果然名不虚传。

③你果然爱她,就应该帮助她。

例①②中“果然”用作副词,例③中用作连词。

“固然”、“然”用在“固”之后,表示本来如此或“理当如此”。“然”尚未完全虚化为词缀,具有代词意义。

①王间左右,左右曰:“固然”。(韩非子·内储说下)

现代汉语中,“然”凝固,且虚化为一副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的意义。如:

①这样做固然稳当,但是太费事。

②意见对,固然应该接受,即使不对也要引以为戒。

“忽然”、“忽”本来是一个形声字,引申出“迅速”的意义,如“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现代汉语中,“忽然”意义虚化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预料。

①他刚要出去,忽然下起了大雨。

②天空忽然传来阵阵雷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