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容词作主语

形容词作主语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在句子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此外,它还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等。这些形容词主语,都是动作的承受者。其四,形容词作被判断和陈述的主语①寡人好服紫,紫贵甚。和形容词作主语一样,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作宾语也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不过古汉语中,一些文人有意使用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等形式以达到语用目的。

三、形容词作主语、宾语

形容词在句子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此外,它还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等。其实,形容词作主语和宾语,在古今汉语中都有。

(一)古汉语中形容词作主语

①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

②小弱而不可知,则强大疑之英。(吕氏春秋)

③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兵法)

④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孟子)

如果对事物的性质或性状要进行说明,这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主语,如例①③。形容词作主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用表示事物性质或性状的形容词代表这个事物,如例②④。

古汉语中形容词作主语,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其一,形容词作施事主语。

①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左传·襄公十九年)

②战而败,贤良尽死。(吕氏春秋)

③强胜不若已者。(谁南子)

④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左传·哀公七年)

这些例句中的“大”、“小”、“强”、“贤”、“良”等都是以人或事物性状的形容词代表人或事物。这些作主语的形容词,都是动作行为实施者。

其二,形容词是受事主语

①必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荀子·解蔽)

②大难改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韩非子·说林)

③劳若不抚德,愁悲不哀怜,喜则誉小人,贤不肖俱赏。(韩非子·用人)

上面几句中,例①中主语“黑白”是“见”的对象,例②中主语“大”和“小”分别是“改”和“服”的对象,例③中主语“贤不肖”是“赏”的对象。这些形容词主语,都是动作的承受者。

其三,形容词作存在主语

①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②安危在是非,不在子强弱。(韩非子·安危)

在这主、谓语“有”、“在”等是表示存在的动词,主语“富”、“安危”是存在的对象。

其四,形容词作被判断和陈述的主语

①寡人好服紫,紫贵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善人不可失,恶不张。(左传·隐公六年)

③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吕氏春秋)

④隘与不茶,君子不由也。(孟子·公孙丑上)

上面例①②是陈述句,例③④是判断句,这些句子的主语“紫”、“恶”、“忠孝”、“隘”、“不茶”均为形容词。

(二)古汉语中形容词作宾语

当形容词成为谓语动词的对象时,这个形容词成为宾语。

①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人使治之。(周礼)

②举直错请枉则民服。(论语·为政)

③通大计谋以识细微。(鬼谷子)

④世浑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离骚)

上面这些句子中,形容词放在动词之后,和动词形成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显然充当了句子的宾语。

古汉语形容词作宾语,有一般形式,也有特殊形式。一般形式指形容词宾语和动词谓语是一般述宾关系,特殊形式指形容词宾语和谓语构成了特殊述宾关系。

一般形式:

①齐桓公好服紫,一国皆服紫。(韩非子)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墨子)

③君载细小,作此轻行,大为不易。(搜神记)

特殊形式:

①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吕氏春秋)

②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

“死其长”是为动用法,即“为其长而死”。

上面列举了古汉语形容词作主语的几种类型。形容词作主语和宾语的基本特征是这类形容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淡化了单纯表示性质状态的某些语法特点而获得了表示具有这种性质状态的事物的语法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用法看作是词类活用。从历时的眼光看,形容词的语法功能经历了这一转化过程,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现代汉语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形容词作主语和宾语,常常是在省略了形容词的中心词之后形成的。如:

①应是红肥绿瘦。(李清照·如梦令)

“红”的中心词应该是“花”、“绿”的中心词应该是“叶”。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坚”的中心词是“甲”、“锐”的中心词是“器”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成语中还大量保存着,如“红绿相映”、“黑白不分”、“舍近求远”、“摧枯拉朽”、“吐故纳新”、“驾轻就熟”、“扶老携幼”、“去伪存真”、“除暴安良”等。一般认为,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当它表示的性质、状态是指一种事物或者一件事情时它就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古汉语有之,现代汉语亦有之。

先看现代汉语形容词作主语的情况。

①大不可欺小,强不可欺弱,这是最起码的国际准则。

②艰苦是一种美德。

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④他的迂逐渐的改变起来。

⑤中国人的勤劳是举世无双的。

形容词作主语一般要符合这样几种条件:

第一,谓语部分里常用判断词“是”例②形容词“艰苦”作主语,它的谓语部分里有“是”字。例⑤也是如此。

第二,谓语大都用含有“使,叫”意义的动词。例③形容词“虚心”和“骄傲”作主语,其谓语是动词是“使”。

第三,谓语往往是形容词。如“诚实好”这句话中,形容词“诚实”作主语,形容词“好”作谓语。

第四,形容词作主语时,它前面可以带上修饰限定的成分。如④⑤。

第五,当形容词主语是施事者,这个主语相当于“的字结构”,如例①。

下面再看看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作宾语的情况。

和形容词作主语一样,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作宾语也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第一,这个用作宾语的形容词,被看作是一种事物。

①干部要关心群众的疾苦。

②小学生不易穿红戴绿。

③外国人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勇敢。

④大伙人都夸赞他的诚实。

上面这几句中的宾语都是形容词,如“疾苦”、“红”、“绿”、“勇敢”、“诚实”等。这些形容词都被充作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而且大多数形容词宾语都带上了定语,其事物性就更明显了。

第二,形容词作宾语时,谓语往往是“喜欢、想、爱、要”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①女人家最漂亮。

②孩子的天性好美丽。

③那个人不想整洁?

④小伙子也喜欢苗条。

跟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更消极一些,它有众多条件的限制,使用范围也没有古汉语广泛,语用效果也没有古汉语中那样强烈。不过古汉语中,一些文人有意使用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等形式以达到语用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