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隐喻是一种认知教学理念
认知隐喻理论揭示了认知的基本规律。它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纯逻辑的、客观的,而是从体验出发并由主观和客观统一起作用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在分析修辞学上的隐喻辞格时充分地展现出来。分析该过程所揭示的规律不但存在于隐喻辞格中,还存在于一般的语言表达中,更是人们思维的一般方式,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长期认知体验的结果。学习一种外语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学习另一民族的认知经验。因为学习者自身带有所属民族的和个人的认知经验,所以外语学习涉及两种语言模式和其表征的经验模式。
把外语教学作为观察点,我把其主要隐喻教学理念总结成10项内容:
1)学习一门外语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过程,除语言形式外还要学会用另一种概念系统理解表达客观世界(understanding the world in terms of another concept system)。
2)学习认知是主客观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经验;外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往往归结为经验模式的不同。
3)就语言形式而言,隐喻认知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各个层面。
4)语言对应着概念,概念网络对应着认知域。因此就语言学语言不可能成功,必须与其概念及认知概念网络紧密结合,概念网络来自于经验。
5)母语和目的语中词的对应往往掩盖着概念特征的非对应部分。非对应部分往往是边缘的、隐喻的。
6)在最初阶段主要是以母语积累的经验认知英语这个对象域,这时母语干扰较大。母语的经验在最初阶段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只有借助母语某方面的经验特征与目的语之间的联系,认知才有可能。这些联系就是某一特征上的相似性。
7)语言本身是一个民族经验认知的结果,不但表面上作为结果的符号不同,其形成过程中的经验内涵、价值取向也不同。外语学习从某种角度讲有时是从结果到过程的反向认知。要做到“用英语思维”首先需要了解目的语隐喻认知的来龙去脉。
8)母语习得更多地伴随认知客观世界,而外语学习则伴随更多的语言自觉(language consciousness)。
9)任何语言表达都是认知主体对客体有选择的、部分的描写;这种理解对从词语到语篇的把握具有意义。
10)从以上看出,隐喻教学严格意义上是运用认知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又是一种方法论和教学手法。认知隐喻教学论更突出外语教学中的意义观照和经验作用。
这10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构成一种模式,它既是外语教学上的认识论,又是外语教学方法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