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加工论”为指导,设计科学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解 钢
作者简介:解钢,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电话65743348转259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 200432 中国上海)
摘 要: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因此,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其教学过程与方案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信息加工论,教学设计,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编码
在众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独树一帜。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复杂而多样的,简单的低级学习是复杂的高级学习的基础。他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即: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词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原理的(规则的)学习;⑧解决问题的学习。他指出每一类学习中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同时,加涅也提出构成一个人学习行为的八个有机联系系统(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并指出每一阶段有其各自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影响它的外部事件。(尹俊华,2002,83)
一、教学就是遵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这些特点,并结合受教育者的素质,创造适当的外部学习条件
1.学生素质的先天成分
在心理学中,传统的素质指人的心理发展的先天遗传基础,主要指神经解剖学基础。(顾明远,1990,80)加涅从学习的全过程,即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和信息提取阶段举例分析了学生的天性对学生学习的制约作用。从信息的输入来看,人的视敏度有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天生的,会影响学习的感知过程。虽然可以通过眼睛的帮助得到提高,但它仍然是人的感觉系统所固有的基本性质,是无法通过学习而改变的。
关于学生素质的先天性,加涅只列举了三个与学习有关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婴儿早期的深度知觉、语法深层结构、音乐节奏感等都被认为有先天决定的成分。对于这些和其他由遗传决定的学生的品质,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学习去改变它们,相反,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Gagne R Briggs,1992,100)
2.后天习得的素质
学生习得的素质是什么呢?加涅倾注了毕生精力,找到了支配人类行为表现的五种学习结果,这五种学习结果也称五种习得的性能(Learned Capabilities)。它们是学校教学的目标,并构成新的学习的“内部条件”。这五种学习结果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此处的辨别是指习得的辨别能力;概念和规则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高级规则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涅认为这些基本智慧技能的牢固掌握,是他们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和智慧技能的基础。
2)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有一般和具体之分。具体策略的适应范围相对要小一些,也容易学一些;而一般的策略适用范围广,学起来也就困难。学生一般所具有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认知策略,包括与注意听讲、知识的编码和提取有关的策略。加涅认为聪明的学生一般善于运用认知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人的聪明程度是以认知策略为中介来影响学习效率的。
3)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也被称为陈述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它们以单个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关于言语信息的提取,大家一般都熟知激活扩散模型。该理论认为,当从命题网络中搜寻单个命题时,相关的一些命题也就被激活了。“激活扩散”被认为是从长时记忆存贮中提取知识的基础。加涅认为它不仅解释了我们所谓的不随意思维,如在自己联想时想到的东西,而且是我们进行反省思维时表现出明显的巨大灵活性的基础。
4)态度。态度是个体习得相对稳定的决定个体行为选择方向的内部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方面。态度学习渗透在一切学科学习中,所以态度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人的最重要素质之一。(Gagne R Briggs,1992,104)
5)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运动规则的支配下,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这在许多学科中都有。
二、根据加涅的理论,以态度和认知策略为突破口,设计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
学习词汇时,学生先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失了,这涉及注意听讲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把词汇学习细分成八个阶段,并且对应每个阶段学生心理行动设计出对应的教学过程,以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的需要。
1.动机阶段
端正态度。以往都以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等较空洞的方式进行,实际上根据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形成学习期望来激发学习动机,而这种学习期望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体会取得。
2.领会阶段
学生在该阶段应收集与学习有关的刺激,无视其他刺激,并进行知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也就是选择性知觉。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向学生指出学习重点,教学生怎样记忆。我在讲解语法时,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每一种语法现象的特征归纳出来,以减少学生短期记忆的负担。比如在讲解动词“现在完成式”时,我将其特征简化为“一个过去发生的动作,其后果对当前某一方面的情况产生影响。”
3.习得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将经选择的刺激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为长时记忆中。
进入学生短时记忆中的知识要变成长时记忆的内容,还要进行一个编码过程,才能让学生保持住这个信息,这个所谓的“编码过程”实际上是将新的知识点与人脑中已有的某些已进入长时记忆部分的记忆点建立起某种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英语学习的难点所在,因为一般的英语学习者,并不是从小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头脑中有关英语的长期记忆内容较少,新知识进入以后所能依托的背景知识少之又少,所以很多同学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实际上这正是我们英语教师的工作重点所在,我们要用专业知识为学生长时记忆架起一座桥梁。比如在讲授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基础段《综合英语(二)》课程时,由于对学生来说,此教材生词量较大,笔者就用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向学生讲解,试图将新单词与他们已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比如,在讲解生词较多、课文难度较大的第5课时,我对这课的部分生词是这样讲解的:
privilege:n特权;采用拆字法,将其拆成“privi”和“lege”,
privi privy(秘密的、暗中参与的)private(私下的)
这里private是熟字;lege legal(合法的),这也是熟悉,将这两个字合成为:“私下作为合法”“特权”。
4.和5.保持阶段和回忆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安排一些诸如“造句”,“词义搭配”之类的练习。
6.概括阶段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将书“从厚读到薄”的升华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写篇作文,文章的题目就是课文的题目,并要求在文章中将本课学到的语法现象、习语、生词及中心内容,尽可能多地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训练学生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运用,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
7.作业阶段
对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检验就是作业过程,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既然是检验就要从严,每一次做作业就是一次考试,如果你没有把握,可以继续看书学习,一旦你打开作业本,请你自觉地只看题目,不再看书上任何其他内容,如果不会做,可以不做把作业本直接交上来,因为这样能让教师得到正确的反馈信息。
8.反馈阶段
学生以作业的方式向教师提供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我对学生每次作业的批改都非常认真,因为从单个学生所做的某些错误作业中可以找到普遍的问题,并且在下一次的课程中弥补。反过来,通过作业本,也将我对学生的进一步指导反馈给学生。有些学生跟我说,他们在考前复习的重点就是这本作业本,因为“上面原来空着,后来补上的以及打叉的是我真正不懂的东西,其他的都已记在脑子里了。”
英语学习尤其是一些考试难度较大的英语学习,诸如英语自学考试六级,GRE等常被学生视为畏途,因此要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除了学生自己不断努力挖掘潜力以外,在教师这方面,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也是大有可为的,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对原有的教学过程和方式作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3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80
[3]Gagne R Briggs L.J,wager W.W.principl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America: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1992:100
[4]Gagne R Briggs L.J,wager W.W.principl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America: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1992:1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