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通才能人和

政通才能人和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通才能人和西南财经大学辩论队 教练陈词我方从四个方面准备该辩题。“政通才能人和”这一命题,出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理解语意,当时的语境不可少,但结合当代现实背景则更为重要。

政通才能人和

(决赛正方)

西南财经大学辩论队 教练陈词

我方从四个方面准备该辩题。

一、对题目的分析理解

该辩题是一个是非判断题,两者形成了根本对立,要辩就要一破一立。作为正方,要在论证“政通才能人和”的同时,论证“不人和也能政通”,前者为立自己,后者为破对方。

“政通才能人和”这一命题,出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理解语意,当时的语境不可少,但结合当代现实背景则更为重要。范仲淹之所以会说政通人和,是因为他看到在滕子京的善政实施下,老百姓生活安详、民心所向。结合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我们对辩题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政令的通畅”和“人心所向”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而要放到“完善的政治体制”和“和谐社会”的目标关系上。

不说“人心所向”,是因为“人心所向”所暗含的一个意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人和”只不过是“政通”的手段,这是一种“君本”的思想。同样的,对方所立论的“人和才能政通”,“政通”当成了目标,也不是体现“民本”。而只有将“人和”定义为“和谐社会”,定义为一种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政通”是手段,“人和”是目标,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当然,完美的“政通”和“人和”是不可能出现的,但这是一个可以无限接近的过程,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是基本的立场。

该题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政通”和“人和”两个概念,给出对自己有利的理解和定义。

img9

二、我方的底线和观点设计

第一个方面:我方立论。

三个层次:

第一,由社会中人的利益存在相互矛盾,指出人不可能自然和,提出社会协调和管理的必要;

第二,把“政通”作为手段,把“人和”作为目标,观念目标成为现实目标,这才是以人为本,相反,对方以“政通”为目标,则是“以君为本”思想,因为在“人和才能政通”中,政通作为了目标。

第三,历史上总是施善政才能有人和,而政不通则人不和;目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谐社会,也正是通过“政通”,为“人和”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个方面:一立一破。

立:要立我方观点,只需要证明:“政不通则人不和”(因为政通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要)。防对方的进攻:人和不一定要政通(即政不通也有人和),指出社会矛盾是必然,人不可能自然和,而宗教、道德等力量都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破:要破对方观点,只要证明:“人不和也有政通”,从理论推导上看,人不和是一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矛盾可能催生新一轮政通的产生。

总的来说,我方的底线是:政通是必要手段,人和是价值目标,人不和也能政通,但政不通则人必不和。

三、对方可能的立论及对策

1.对方立论:“人和”是对政策的认同和拥护,没有配合则政令不可能通。

反驳对策:①国家机器(如法律、制度等)有强制作用,不需要认同也能施行;②由于人的利益差异的必然,绝对的“和”是不存在的;③善政的制定过程,可以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民意;④考虑民意、民意的反映也是政通的一个内容,如民主制度等。

2.对方立论:“人和才能政通”,是指把“以人为本”作为政通的条件。

反驳对策:①指出“以人为本”只是一个观念,观念本身不能作为条件,观念只有与现实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成为“人和”这个现实价值目标,这个结合过程正是政通;②“政通才能人和”中“人和”是目标,才是“以人为本”,而在“人和才能政通”中,“人和”成了手段,“政通”是目标,则是“以君为本”。

3.对方立论:“人和”的产生无需“政通”。

反驳对策:①人的利益追求差异与资源稀缺,自然“人和”不存在,无政府主义不现实;②宗教由于其特殊性,不能取代政府,现实中的原教旨主义就是例子;③宗教和道德都有软约束力的特点,不能成为管理社会的主要力量。

4.对方立论:政通必然人和,反之人和才能政通。

反驳对策:政通并不是必然人和,照此结论,无疑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比如,由于外部力量如自然力的破坏,或他国武力的强力干扰等。

5.对方立论: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反驳对策:①人的需要存在着差异,无法自然产生一个合理的共同需要;②要通过调查民意来了解民众需要,这已经是政通的内容(民主制度)。

6.对方立论:把“人和”做小,认为制定政策中需要制定者的“和”。

反驳对策:①决策机制也是制度;②舍“小和”而无视“大和”。

7.对方立论:把“人和”做小,证明家庭和小团体的“和”不需要“政通”。

反驳对策:①家庭“和”和小团体的“和”也需要法律来维护,如《婚姻法》;②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社会不和安有小家之和。

四、主要采取的策略

一破一立:在破对方的过程中,立自己的观点。破对方就要指出“人不和也能政通”,立自己则要守稳“政不通则人不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