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尘埃落定思无涯

尘埃落定思无涯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尘埃落定思无涯华中科技大学辩论队队员 邹艳梅这次上海之行已然是尘埃落定,花瓶里的花却还依然鲜艳,仿佛是返汉那天一出火车站见到的笑脸。当胜负已分、尘埃落定之时,才能真正跳出赛场谈辩论吧。而这次选拔也标志了我大学辩论的不了情的开始。

尘埃落定思无涯

华中科技大学辩论队队员 邹艳梅

这次上海之行已然是尘埃落定,花瓶里的花却还依然鲜艳,仿佛是返汉那天一出火车站见到的笑脸。那天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顾导和家里的队员就这样捧着花等候了我们两个小时。记得领队陈钢老师说过:“辩论队是他所带过的竞赛队伍中投入感情最多的一支了。”当时我是这样回答的:“没有人会对辩论队没有感情,只要你是其中的一员。”是啊,辩论要求智慧的碰撞,可是真正的智慧怎会不包含人最深沉的感情呢?

当胜负已分、尘埃落定之时,才能真正跳出赛场谈辩论吧。这次上海之行最为珍贵的是由蒋昌建老师签名的《狮城舌战(十年珍藏本)》,写这份随想的时候正在重温当年这支“梦之队”的风采,可以说他们是我辩论路上的启蒙者,他们让我知道了争论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其实当时对辩论的理解只不过是一种语言的游戏,或许这种理解也是当时许多辩者的共识吧。也正是由此,辩论走向了一个低谷,我自己也曾随着年纪的增长淡去了辩论的热情,就像孩童逐渐丧失对跳皮筋的兴趣一样,只不过把它作为记忆深处最为美好的珍珠收藏罢了。

可是正如棋迷很难做到“观棋不语真君子”,辩手也无法真正割断对辩论的感情。进入大学后,一年一度的新生杯辩论赛来了,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拉着我,我竟然参加了选拔,当时的主考官就是这次和我同台参赛的一辩贾远琨。而这次选拔也标志了我大学辩论的不了情的开始。应该庆幸我当时参加了选拔,不是因为“新生杯”冠军的光环,而是我重新认识了辩论,也在辩论中重新认识了自己。

“辩论不是导致争斗的序曲,而应是逼近真理的前奏。”这是辩手蒋昌建10年前语,遗憾的是我现在才明白。辩论不是游戏,不是玩味语言,不是一时胜负之争。今天重温1993年“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争,越发觉得“梦之队”的无法超越。辩论走到今天,理论和技巧日趋完善,辩手在场上的风度也愈加训练有素,当年的复旦大学代表队估计也无法在此占有优势了,然而辩论却走入了两个极端:一个是许廷芳律师当年担忧的“如果过度运用就会流于浮华”,今天我们在赛场上看到的演说家多了,华丽的陈词多了,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背后的人文忧思却没有了,缺乏思想的华丽只能是昙花一现;另一个极端呢,认为现场感、反应快就是语言的技巧、文字游戏,殊不知幽默与市井笑话不同,它是耐得住回味的,是充满智慧的。为什么辩论的发展会走入这两种误区呢?为什么辩论在中国高校不能像在剑桥一样融入日常生活呢?我想这是因为对辩论的目的认识不同导致的吧。辩论出输、赢绝对不是辩论本身的宗旨,魏征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辩论的目的恐怕是以辩论形式充分展开对立双方的观点,相互比照,以利接通趋近真理的线路罢了。而纵观历史,能言善辩者无不以求真、求善、求美为己任。“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心中怀的是对国家的责任;苏格拉底之死,是这位善辩的哲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最好体现。

辩论讲究风度气质、讲究现场反应、讲究心理素质,而说到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修养的多少,“知识就是力量”是辩论场上遵循的重要原则。辩论的长远魅力也就在于此。准备一场辩论赛是痛苦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知识恶补的过程。记得大一新生杯复赛的辩题是“个人命运由不由自己掌握”,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和队友戏称自己都快成半个哲学家了。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里,我们看完不下十本相关著作,这绝对不是夸张。而这次比赛,为准备“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还是需要原汁原味”,我们听了四场专题讲座,从图书馆借了十几本书,力求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有所了解,力求能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一点养分。当然,痛苦的背后又是快乐的,当这些知识能化为己用时,心中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知识是快乐之源,这是我从辩论中体会到的。

辩论又是人格之辩,同时也能培养人格。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背景下,尤其是社会巨变时期,各种理论、观点蜂拥而来,如何面对这些观点,如何对待持不同观点的人?这是一个现代人应该考虑的问题。辩论是什么?是引导我们从多元角度看问题的火把。一个辩题有正、反两个观点,每方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从两方出发找出共通之处、剖析不同之处,阐明己方观点。这是从立论的角度锻炼辩证思维,认真考虑不同观点的可取之处。而在赛场上,则要求尊重对手,不管对手持何种观点、如何偏激,自己都应该笑谈风云、从容应对。在训练时,对一个辩题的理解不同必然会有争执,如何解决争执,求同存异,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锻炼。说到底辩论并不是要求我们斤斤计较,在日常生活中争出个高下输赢。真正的好辩手,在生活中是宽容的、是随和的,但是他们面对多元的价值却不会迷失方向,他们知道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哪,他们的人格魅力永远都会感染我们这些后来者。

正如开篇所说,没有人能拒绝辩论所体现出来的最深厚的感情,也没有人会不被这样一种感情所感染。每个人对未来、对人生都有不同的见解与思考,尽管各自角度不同、立场有异、观点有别,但不失有真理性的因素。尊重每一个人的发言权,学会容忍不同见解,发掘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这是辩论教给我的。我想,这也是辩论的真正魅力所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