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在思辨蔓延时
——香港普辩,你又该往哪里去!
香港科技大学辩论队教练 陈 曦
刚在港岛区铜锣湾时代广场主持完迎接2006新年的倒计时活动,回到家里已是凌晨2点半。在辞旧迎新之际,时间的流逝总是提示人们在忙碌中寻回记忆,而曾走过的痕迹也总让我们有所积淀和启示,或许是激情、感动、领悟,也或许是茫然若失。随着“第十一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的曲终人散,也让我开始回首香港普通话辩论赛这5年走过的历程,找寻未来的方向。
参加本届名校辩论赛的香港代表队是刚在香港普通话辩论赛中创下“三连冠”战绩的香港科技大学队,并头顶2004年“第十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中“王者归来”的亚军光环前往上海参赛,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没料到在外界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初赛就出了局。个中原因有多种,其一,科大的主力队员今年全换了,由三位没经过大赛历练的新手担当;其二,同学们的心态没摆正;其三,在初赛的上场阵容上部署严重失误,这正是导致失败的关键。俗话说“一子错,满盘皆落索”。新队员由于缺乏大赛经验,场上又欠缺一位核心人物引领整支队伍朝既定的部署及策略进行攻防,虽然在立论以至逻辑架构上我们占优势,只可惜到比赛的中段就开始自乱阵脚,结果准备好的东西没法施展并发挥出来。输了比赛是正常的,但最令人跌眼镜及失望的,正是点评嘉宾唐蒙先生所讲的那番综合评委们意见的话,整场比赛包括其中的小品环节都看不到香港代表队一贯的辩风,即清新质朴、温文尔雅、随机应变、泰然处之的香港特色辩风。对此我是认同的,我们必须清醒过来,我们不仅仅是输了一场比赛,更多的是我们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和定位,抛弃了自己的特点也就是放弃了长处及优势。这也是我的“舌战随想”要带出的主题。
记得半年前我台播出了著名作家龙应台教授的专题演讲“香港,你往哪里去?”,探讨的是香港从殖民地一路走过来不断演变的价值文化以及它未来的定位和方向,由此令我想起“香港普辩,你又该往哪里去!”。文化其实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的,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就像是身体里流动的血液、平静里的呼吸那么自然和直接。香港本身的文化底蕴虽然不足,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结合与包容的历史因素和条件,个人认为香港的文化特点像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一样,好的东西为我所用,取它之长补己不足之处,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固有的特色。同样,在香港的普通话辩论活动发展中也带有相同之处。我们是从1999年开始筹备本港高校辩论赛,由自发组队的同学设立筹委会,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积极性来共同管理一年一度的全港辩论赛,同时我们一直是以借鉴别的地区比赛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另外,由于是粤语方言区的关系,各校辩论队也是由本地及来自其他华语地区的同学组成,通过这样的有机组合,以及参与海内外各类型的比赛来推动和提升辩论的水平。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已毕业的队员也常常主动帮助新同学的成长,将辩论的文化和风气传承下去。而最近两年,学校之间也开始举办许多友谊赛,使辩论的风气在各高校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经过5年多的摸索及实践,逐渐形成香港清新的辩论风格。
当代社会的人们总是习惯不断在既有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更大的突破,但同时我们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迷失方向,最终在不切实际的寻觅中才发现失去的竟然是早已拥有的。在新旧交替之际,展望新的一年,对于香港普通话辩论的未来,我相信,香港的普辩只要重新定位、再度出发,必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