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兴衰我辈有责
澳门大学辩论队队员,本届赛事优秀辩手 刘京京
12年前,复旦大学的四位前辈在狮城舌战群英,将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奖杯抱回中华大地。辩论开始被国内的大学广泛关注。
6年前,西安交通大学的四位师兄以理性的辩风、默契的配合横扫辩坛,得到了“西交四剑”的美称。那时候的中国辩坛,可以说正处在黄金期,无数的大学、无数的学子都被辩论的魅力所吸引,都积极参与到辩论中来。
两年前,也就是复旦夺冠的10年之后,国内的辩论赛依然还是那么热闹,但却有人开始高呼“辩论赛已经走到末路了”。
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在议论声中颁给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最佳辩手则授给了台湾世新大学的黄执中,这一举动至少创造了两个第一。首先,最佳辩手第一次授给了未参加决赛的辩手;其次,黄执中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两次夺得最佳辩手称号的辩手。
当然,黄执中拿到最佳辩手无人不服。但这也带给了人们很多思考。全国大专辩论赛两年一办,全国名流云集,却创造不出能在国际上令人心服的辩手和队伍吗?有人说,这是因为比赛规则的限制;有人说,这是电视台作秀导致的;有人说,这是因为国内的辩论只注重哲学理论,不关心国计民生,言语空洞;有人说,都是各个大学功利主义思想惹的祸;还有人说,现在的辩手只会玩弄语言,毫无逻辑可言,辩论焉能不衰?!
就在这一片议论声中,我参加了第十一届上海名校赛,并有幸与来自国内各个名校的青年才俊们同台竞技。在这里,我豁然开朗,锻炼辩手和队伍的比赛原来在这里。
没有玄乎其玄的纯哲学命题,有的是关心国计民生、直指社会现象的政策性辩题;没有长篇大论的连续陈词,有的是充分考量辩手水平的短兵相接;没有电视台的频频作秀,只有为呈现精彩辩论赛的辛苦准备;辩手可以通过轻松幽默的小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得不面对评委一针见血的提问。可以说,名校赛的主办方是很讲究,也很有水平的。
然而,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这次参加比赛的各个队伍。不可否认,有些队伍还很缺乏经验。但从他们身上却流露出一股久违了的味道——比赛可以辩得很辛苦,却决不扭曲辩题、霸道立论、自说自话;比赛可以有功利性,但却决不抛弃对道理、逻辑的追求;比赛场上是对手,比赛场下是朋友。最重要的一点,看得出他们都是真心喜欢辩论的,而不是期望用辩论换来什么的。这一切,都是成功的辩手和队伍所必需的。
与此同时,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充满风度的陈词、充分的准备、精练的语言、良好的合作。
凡此种种,都让我不禁高呼,我辈之中还有这么多好的辩手、好的队伍,辩论岂能走到末路?只要我们这些人一起努力、一起关注辩论、一起为了辩论而奋斗,辩论一定会更加兴盛。辩论的兴衰,我辈不一肩挑之,又有谁人能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