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多角度来研究提问技巧,以期达到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突出的是班级人数多,一般为,还有的多达;再加上学生英语基础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难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高度思考的状态。

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解放军理工大学 崔彩英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本文从多角度来研究提问技巧,以期达到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

关键词

提问技巧 教学效果 有效的

一、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观已转为建构主义教学观。新的教学观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课堂提问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班级人数多,一般为(50—60人),还有的多达(80—90人);再加上学生英语基础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难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经过几年的教育摸索与实践,在课堂提问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和心得。其实,提问是有一些技巧的,灵活运用提问,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提问的技巧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

(1)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2)引起学习动机,焕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教材中的重要问题。

(二)提问形式多样化

(1)教师问,全班答,如回答多种多样,再叫单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此种回答方式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过多或不恰当使用此种方式会使课堂秩序混乱。

(2)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让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高度思考的状态。

(3)教师先叫一个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但容易使没叫到的学生放松注意力,觉得问题与他无关。

(4)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回答。这种方式能鼓励学生回答,但容易使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问题机会太多,而水平低的学生机会太少。

教师可根据以上各种方式的特点,充分考虑所问问题的意图,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回答次数多少,班内的具体情况,灵活提问。

(三)合理分配答问对象

这里所说的“分配”与经济学上的“分配”有所不同。经济学上的分配是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配给消费者,而这里所说的分配是指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是针对哪些人的提问,要求哪些人回答,即为一种问题的指向。

(1)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成功者提更多的问题;

(2)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失败者提更多的问题;

(3)有的教师喜欢针对具体的学生提具体的问题,如把复杂、抽象的“论证性”问题分配给学业成功者回答,而把“判断性”、“描述性”的简单问题分配给学业失败者回答;

(4)有的教师倾向于把提问范围集中于教室的右边(或左边),有些教师的问题分配范围像一把扇子,有的像三角形,而有的教师喜欢向前面几排的学生提问,有的喜欢向中间的学生提问,有的则喜欢向后面几排的学生提问。

这些具体分配方式不是不可以的,但它们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引起课堂提问中存在消极影响。如第一种方式就极易造成一种不平等现象,给学业失败者造成一种打击或排斥,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边缘人”,不愿意参与课堂提问,甚至脱离了课堂教学,这样课堂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又如若长期实行第四种方式,学生便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如果他们想得到教师的注意,那么就可以到教室的“动感地带”去,相反,如果他们由于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很疲倦或需要干别的事的话,那么就可以到教室的“冷漠地带”去。这种现象是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

事实上,为实现有效课堂提问,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的提问分配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认为,合理分配答问对象这种技巧的关键点有三:一是支持一些学业失败者;二是鼓励那些尝试回答者;三是重视学业成功者所做出的贡献,因为他们对课堂教学进程很有帮助。

(四)把握好难度和提问的时机

到底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提问的“度”呢?首先,问题的范围要具体。若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一个问题中涉及多个问题,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造成混淆。其次,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高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是最适宜的。最后,选择学生回答时应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学优生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提问和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具体做法可用以下步骤和策略。

(1)提示。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仅仅提供问题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2)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较为妥当的策略是用一种他们能够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词。学生误解了的问题,教师不应批评。

(3)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答案。

(4)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贸然回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有些学生的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尽准确,教师应做出特别的努力,帮助这些学生。若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信心,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尴尬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步。

那么什么时候提问题最好呢?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时机问题。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到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为最佳时机,切不可放过。时机的选择还可以依据教学进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提问的时机,这一点给我们教师留下了广阔的驾驭空间,教师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特色,这也正是新课程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五)注意反馈方法

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需要提出,教师对所提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回答。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在指出其错误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时,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总之,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可以采用以下具体形式:

(1)口头表扬,这主要体现在评答过程中。如从最简洁的语言“好”、“不错”、“很有趣”、“好观点”等,到针对具体成绩而展开的评价。关于后者有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回答。不但组织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很有见解。”这样类似的话语就向学生表明,他的回答不仅被接受,而且还得到了称赞。

(2)把学生在回答中的用语或观点吸收到教师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去,即认可学生的观点。在课堂提问中,当学生给出的答案有些冗长时,教师可以对这个答案进行解释,以使其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如“我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正确……?”有时候,当学生在回答中说出了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想法时,教师可以对它做进一步的讲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回顾学生刚才回答的观点,如果可能,教师还可以点名予以肯定。

(3)给学生鼓励。鼓励与表扬不一样,表扬是教师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而鼓励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发学生去开始或继续完成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相对来说,“你的方向是正确的”、“继续努力”、“还差一点就行了”、“很好,再想想”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是教师经常用到的。

(六)善用肢体语言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除了通过语言形式进行沟通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1)目光接触。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师生间的目光接触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与学生经常保持不间断的目光接触,这样就能看清学生是怎样与自己保持联系的。

(2)面部表情。我们通过面部表情可以辨认一些反应,如抬眉头(“我没有理解”),皱眉头(“你将告诉我什么呢?”),闭眼睛(谋划、深思或考虑),微笑(“回答得很好,继续”)等等。

(3)身体姿势。教师身体的实际状态(如向前靠在课桌上或向后靠着墙)以及教师的手、腿、脚的一举一动(如交臂、玩弄手指、摇晃腿、敲打脚等)都会发出一些重要的信号,它们能促进、鼓励或抑制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参与。

(4)身体位置。教师所站立或与学生坐在一起的位置,以及教师选择移动的时间、方式或地点,这一切能表明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参与。

三、结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用较直观、形象的提问法。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做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接受效果。

下面是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的地方:

·鼓励并尊重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

·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提问后给学生答问以适当等待时间。

·切勿羞辱那些没有达到其他学生同样水平的学生。

·教师应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尊重、鼓励和支持学生。

掌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问题的学习(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参阅丁远坤,2003)。通过提问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等许多方面的困难,了解到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观点、态度。通过提问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Rajend Mesthrie,Joan Swann,Andrea Deumert and William L.Leap.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0.

[2]Cl mental.Motivation,Self-confidence and Group Cohe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Language Learning,1994.

[3]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3): 165—168。

[4]冯克诚,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5]Dale.Scott.Ridley.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6]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