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认知词汇学的方法论
认知词汇学采用一种折中主义的方法论。折中主义企图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调和起来,使其和谐一致,并吸取双方的优点,建立一种超乎于两者之上的哲学体系。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式、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就是世界观,而拿这观点作指导,转过来去研究和解决世界上的问题,这就是方法论。我们采用折中主义的方法论,以期消除语言研究二元论——语言学是人类学的一部分/语言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语法是文化的一部分/语法是逻辑学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活动方式/语言是一种判断方式;注意不规则现象/注意规则现象;语言学是描写的/语言学是规范的;语言是选择系统/语言是规则系统等人为绝对对立,把物理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统一起来。认知词汇学采用折中主义的方法,把唯物经验主义和唯心经验主义折中起来,统称经验主义。
我们在国内首次提出在语言研究中采用折中主义方法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折中主义在中国受到严厉的批判。批判者说,折中主义是把各种不同的思想、理论机械地拼凑在一起,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有时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有时把矛盾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有时在对立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体系;有时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游凝回旋。折中主义总是既同意这一点,又同意那一点,貌似公允全面,实际上是把两种不相容的东西无原则地结合起来,抹杀事物的本质区别,歪曲事物的矛盾关系,取消阶级斗争。在那种上纲上线的年代,没有人敢谈论折中主义,更没有人敢用折中主义方法论去研究语言。一直到现在,语言学者们对折中主义方法论讳莫如深,即使在语言研究中使用了折中主义方法论,也不敢公开宣称其研究方法是折中主义方法论。其实折中主义并不坏,“……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可是,马克思的体系是杂采各家的折中体系……”(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175.1981)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改变,过去受批判的折中主义、中庸之道,深受欢迎,崇尚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方法。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世》)把“中庸”说成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也叫做“中道”、“中行”,意为“无过”与“不及”,即对立的两端之间的调和、折中。目的在于调解矛盾,不做过火的事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处理国内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在处理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中,要求各方采取互惠互利、照顾各方利益的双赢政策,不要激化矛盾。在经济发展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折中点。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建立和谐的社会。在折中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认为折中主义方法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需要吸收各种理论的合理部分,克服以往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找到研究语言的新方法。
在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上,唯物经验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但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也是由相互对立的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另一部分是非物质的。由此建立了一系列主体与客体相对立的二元论:身/心、感知/概念、形式/内容。他们承认人是世界上唯一有理性的动物,人的理性虽然是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但理性不受人自身生物功能和外部世界特征的制约。他们将语言视为抽象的符号,该抽象符号可以独立于任何基体的特征,直接与客观世界的事物对应,语言符号之所以拥有意义是通过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之间由大脑中的概念相连接,而概念的作用只是一种连接纽带,没有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所以,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有着对应的关系,具有客观世界所拥有的所有特征。唯心经验主义与上述观点有别,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人的主观情感、感觉和想象,人们依靠感觉和知觉指导一切行为,想象则通过艺术使人们超越理性和客观世界,升华为理论,语言符号不与客观世界对应。
认知词汇学将综合唯物经验主义和唯心经验主义的部分观点,在两者基础上建立折中主义方法论。它既吸收唯物经验主义的精华,也吸收唯心经验主义的精华,强调认知的参与作用。大脑置于人的身体中,认知和语言是大脑对自身及周围环境进行认知的结果,是两者互动的结晶。语言不是完全来自客观世界,即部分来自客观世界,不能完全独立于人,语言的形成受制于多种因素。语言由物质世界因素、生理和感知能力因素、认知能力发展因素和认知结构因素所促成,语言的形成过程是折中的过程,语言是折中主义的产物。
客观世界的普遍特征是平衡,即折中。客观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运动与静止保持平衡就是折中主义的产物。客观世界的一切无不是折中的结果,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就会涉及方方面面,既要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又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这种平衡点就是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折中点。社会发展如此,个人发展也是如此。人必须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不合格人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也是一样,既要协调好上下级关系,保持政令畅通,又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协作关系,必须在多种关系制约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纵观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客观世界的本质确实是折中的。人们的认知来自于客观世界,认知与客观世界是全息的。“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仍然应该是语言内全息状态,因为语言既是认知客观世界的工具,语言本身又可以作为认知的对象,同时,认知过程和语言生成相兼相应,认知和语言必须附于人体。”(钱冠连:语言全息论,100.2002)客观世界与认知全息,认知与语言全息,那么,客观世界与语言全息。客观世界的本质是折中的,所以,语言的本质也是折中的。认知词汇学采用折中主义方法论和语言观,该语言观与语言本质一致,体现了它的客观真实性,克服了以往其他语言理论中语言观与语言实际本质相分离的毛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